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1-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金圣叹,中国颇负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或,或借题发挥。《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A.胜名醍醐灌顶笔走龙蛇B.胜名鞭辟入里笔走龙蛇C.盛名鞭辟入里妙笔生花D.盛名醍醐灌顶妙笔生花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①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使人感到吃力、头疼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③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④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⑤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⑥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A.③⑤①②④⑥B.③⑤②④①⑥C.④①⑥③⑤②D.④③⑤②①⑥3.下列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放眼看乾坤,增光察远近②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③悬将小户牖,亮彻大乾坤④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合A.①眼镜店②珠宝店③玻璃店④灯具店B.①玻璃店②珠宝店③灯具店④眼镜店C.①眼镜店②灯具店③玻璃店④珠宝店D.①玻璃店②灯具店③珠宝店④眼镜店4.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元稹《使东川·南秦雪》)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周公论王安石①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千有余人。”是诚周公之所为,则何周公之小也!②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③诚若荀卿之言,则春申、孟尝之行,乱世之事也,岂足为周公乎?且圣世之士,各有其业,讲道习艺,患日之不足,岂暇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2-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于乱世,不能考论先王之法,著之天下,而惑于乱世之俗,遂以为圣世之士亦若是而已,亦已过也。④且周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或曰:“仰禄之士犹可骄,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夫君子之不骄,虽暗室不敢自慢,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⑤呜呼,所谓君子者,贵其能不易.乎世也。荀卿生于乱世,而遂以乱世之事量圣人,后世之士尊荀卿,以为大儒而继孟子者,吾不信矣。(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贽:见面礼B.立庠.于党庠:学校C.子产听.郑国之政听:听任D.贵其能不易.乎世也易:改变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说周公通过忙于拜见和接见许多人这种方式来选拔人才,而王安石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周公的待士之道,是对周公的小视。B.在王安石看来,春申君、孟尝君招贤纳士是乱世中才会有的行为,圣世中的贤士是不会有闲暇时间游走于公卿之门的。C.王安石引用孟子对子产听政的评价,是为了表明自己对孟子观点的不认同,从而论证于天下立善法对于执政的重要性。D.王安石批评荀子被乱世的风气迷惑,而以乱世之事考量圣人的行为,并认为荀子配不上继孟子之后大儒的称号。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5分)(2)夫君子之不骄,虽暗室不敢自慢,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5分)8.王安石是从周公的哪些方面得出“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这一结论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注】范成大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注】范成大在二十九岁中进士之前,曾一度游学于金陵、宣城等地,这首诗写于诗人回到家乡苏州之后。9.本诗前三联从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序不断变化方面进行构思,请简要分析。(5分)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3-(1)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2)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5)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6)▲▲,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7)▲▲,于我如浮云(《论语》)(8)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文心雕龙》)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榆树汪曾祺①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②这地方把徐州以北说话带山东口音的人都叫做侉子。这县里有不少侉子。他们大都住在运河堤下,拉纤,推独轮车运货,碾石头粉,烙锅盔,卖牛杂碎汤……③侉奶奶她姓什么?不知道。大家都叫她侉奶奶。大人、小孩,穷苦人,有钱的,都这样叫。倒好像她就姓侉似的。侉奶奶怎么会住到这样一个地方来呢?她是哪年搬来的呢?不知道。好像自从盘古开天地,这里就有一个侉奶奶。④侉奶奶住在一个巷子的外面。后街边有一条很宽的阴沟,正街的阴沟水都流到这里,水色深黑,发出各种气味,蓝靛的气味、豆腐水的气味、做草纸的纸浆气味。跳过这条大阴沟,有一片空地。侉奶奶就住在这里。侉奶奶的家是两间草房。独门独户,四边不靠人家。侉奶奶家左边长了很高的草。右边是侉奶奶种的八棵榆树。(5)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来找她,拿了旧布,袼褙和一张纸剪的鞋底样。侉奶奶就按底样把旧布、袼褙剪好,“做”一“做”,然后就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纳。扎一锥子,纳一针,“哧啦——哧啦”。有时把锥子插在头发里“光”一“光”。侉奶奶手劲很大,纳的针脚很紧,她纳的底子很结实,大家都愿找她纳。也不讲个价钱。给多,给少,她从不争。多少人穿过她纳的鞋底啊!(6)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她不点灯,睡得早,天上一见星星,她就睡了。起得也早。别人家的烟筒才冒出烧早饭的炊烟,侉奶奶已经纳好半只鞋底。除了下雨下雪,她很少在屋里(她那屋里很黑),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有时眼酸了,手乏了,就停下来四面看看。(7)正街上有一家豆腐店,有一头牵磨的驴。每天上下午,豆腐店的一个孩子总牵驴到侉奶奶的榆树下打滚。驴乏了,一滚,再滚,总是翻不过去。滚了四五回,哎,翻过去了。驴打着响鼻,浑身都轻松了。侉奶奶原来直替这驴在心里攒劲;驴翻过了,侉奶奶也替它觉得轻松。(8)街上的,巷子里的孩子常上侉奶奶门前的空地上来玩。他们在草窝里捉蚂蚱,捉油葫芦。捉到了,就拿给侉奶奶看。“侉奶奶,你看!大不大?”侉奶奶必很认真地看一看,说:“大。真大!”孩子玩一回,又转到别处去玩了……(9)侉奶奶吃得真是苦。她一年到头喝粥。三顿都是粥。平常是她到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侉奶奶也吃菜。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萝卜。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不信你去尝一口看!(10)只有她的侄儿来的那一天,才变一变花样。(11)侉奶奶有一个亲人,叫“牛”,是她的侄儿。过继给她了。牛在运河堤上卖力气,也拉纤,也推车,也碾石头。他隔个十天半月来看看他的过继的娘。他的家口多,不能给娘带什么,只带了三斤重的一块锅盔。娘看见牛来了,就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娘俩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山东饱饭。-4-(12)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香店的杨老板几次托甲长丁裁缝来探过侉奶奶的口风,问她卖不卖。榆皮,是做香的原料。丁裁缝来一趟,侉奶奶总是说:“树还小咧,叫它再长长。”(13)人们私下议论:侉奶奶不卖榆树,她是指着它当棺材本哪。(14)榆树一年一年地长。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一年一年地纳鞋底。那些捉蚂蚱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侉奶奶纳他们穿的鞋底,尺码一年比一年放出来了。侉奶奶也一年年地见老了,她时常病病歪歪的,连粥都不想吃,在她的黑洞洞的草屋里躺着。有时出来坐坐,扶着门框往外走。(15)一天夜里下大雨。瓢泼大雨不停地下了一夜。很多人家都进了水。丁裁缝怕侉奶奶家也进了水了,她屋外的榆树都浸在水里了。他赤着脚走过去,推开侉奶奶的门一看:侉奶奶死了。(16)丁裁缝派人把她的侄子牛叫了来。得给侉奶奶办后事呀。侉奶奶没有留下什么钱,牛也拿不出钱,只有卖榆树。(17)丁裁缝找到杨老板。杨老板倒很仁义,说是先不忙谈榆树的事,这都好说,由他先垫出一笔钱来,给侉奶奶买一身老衣,一副杉木棺材,把侉奶奶埋了。(18)侉奶奶安葬以后,榆树生意也就谈妥了。杨老板雇了人来,咯嗤咯嗤,把八棵榆树都放倒了。新锯倒的榆树,发出很浓的香味……(选自汪曾祺《故里杂记》,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榆树,起到线索作用,侉奶奶去世,榆树被锯倒,又具有象征意义。B.第5段运用细节描写,视听觉结合,语言委婉含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C.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事,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刻意拔高,是地道的平民视角。D.小说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淡化情节,看似随意,实则苦心经营。13.请简要分析侉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特点。(6分)14.小说写了侉奶奶及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
本文标题: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0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