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镇法律进乡村建设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
镇法律进乡村建设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第一篇:镇法律进乡村建设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中渡镇位于鹿寨县西北部,面积374平方公里,共辖有一个社区、14个村民委、176个自然屯,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农村生产呈多元化模式,有水稻、玉米、甘蔗、西红柿及种桑养蚕等产业结构。前几年,因“三农”问题引发了许多矛盾,群体性上访事件在全县各乡(镇)名列第一,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了切实解决好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我镇以“五五”普法为契机,以“法律六进”为动力,大力实施“法律进乡村”活动。一年多来,农民的法律素质有所提高,群体上访事件有效下降,由原来的上访第一镇转变到现在的无上访镇。农民安居乐业,精神文明建设大为改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指导思想明确。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和柳州市“五五”普法规划,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活动主题明确。我们开展普法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使我镇广大农民,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基层政权建设得到明显发展,依法办事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各类群众性访事件和治安案件得到明显下降。三是工作机制明确。由司法所与相关部门结合,建立由党委政府领导、司法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运作机制。四是工作职责明确。司法所负责对“法律进乡村”工作进行统一计划部署、统一协调管理和统一督促检查。其他相关部门发挥指导、支持、帮助的作用。二、结合实际、适应需要,强调“四性”一是强调普法内容的针对性。我们以宣传宪法赋予广大农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以及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为主线,结合刑事、治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围绕与广大农民生产、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土地承包、转让、买卖、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宣传,把这些宣传内容分类编印成资料送到乡村。xx年以来,我镇共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30000多份;上法制课100多个课时,受教育人达2万多人次;调解纠纷150多起,比上年减少一半以上,刑事和治安案件比xx年下降15%。一年多来,没有群众到县级以上政府部门上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二是强调普法宣传的群众性。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必须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学法用法的热潮。我镇专门开展以县、镇文艺团体为主体深入乡村进行法制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发挥民间山歌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由司法所将身边发生的案例编成山歌下发到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关于土地管理法规方面内容的有“地权所有要认识,属于国家和集体。承包只有经营权,莫把一切归自己。”等30多首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的普法山歌,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一年多来,县、乡(镇)文艺团体演出法制文艺节目20多场,大力推进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强调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我们落实载体,把“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和“法律进乡村”工作结合起来。首先,在镇里设立法制辅导站,同时成立以司法助理员为组长的驻村工作组。其次,在全镇15个村民委(社区)建立村级法律服务站,16所中小学成立青少年法律服务站,形成了以站为中心,以工作组为轴线,以村为落脚点的放射状普法网络格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村级法制宣传栏、法制学校、法制图书柜等基础设施。再次,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在镇级辅导站,以司法所人员和司法助理员以及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普法教员,负责辅导下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村级以“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为普法联络员、宣传员具体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这两级队伍的建设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四是强调普法主体的服务性。我们坚持普法专业队伍“为基层农村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原则,努力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队伍资源,通过开展大量的服务性工作,使“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群众所认可、所接受并产生“共鸣”。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工作站是我镇普法的主力军。xx年来,法律服务所及各工作站在全县率先开展大规模免费法律服务的活动,为412名党员、15个村委会和48个重点屯签订了500多份免费法律服务合同。一年多来,共解答法律咨询3000多件,代理诉讼8起,代办非诉讼事务36件,代写法律文书51份,调解纠纷83宗。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各村法律服务站设立了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指派了联络员,形成了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xx年鹿寨县三鑫公司雇用我镇146名农民工进行采矿炼铁作业;但是,从xx年元月至6月,公司未向农民工发放分文工资,拖欠金额达30多万元,他们多次向公司交涉未果,生活窘困。在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帮助下,农民工终于在xx年春节前夕追回所有血汗钱,群众亲身感受到法律援助带来的好处以及法律的公正和威严。人民调解组织是普法的基础队伍,具有横到边纵到底的触角职能。在“法律进乡村”活动中,通过人民调解组织在排查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承担起普法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法律服务信息员三位一体的重任。一年多来,我镇调解民间纠纷156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防止民间纠纷激化20多起,劝返群体性上访人员约200人次。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做到了农民群众在想学法时,有人讲;发生纠纷时,有人调;需要诉讼时,有人帮。三、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做好四件惠及群众的事情一是继续开展“四民主、两公开”活动,努力改善干群关系。积极促进村民亲身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活动,激发村民的政治热情和民主意识;推动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和村级重大问题的决策,不断提高农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有序地参与管理村级经济和社会事务,实现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充分保障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达到改善党群关系、消除干群隔阂、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目的。二是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私挖偷挖铁矿石、乱宰外地客商、吸毒“三大”治安隐患,开展创建“平安中渡”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分类综合治理。对那些受利益所趋,参与私挖、偷挖铁矿石的农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对盛产西红柿的大兆村山湾屯在农贸交易中乱宰外地客商现象,组织工作组到屯里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增强农民依法经营的自觉性,促进农产品贸易市场恢复有序发展状态;坚持按照“一对一帮教”模式、“吸毒人员跟踪记录”模式、“吸毒人员心理和法制教育”模式的工作思路,采取亲情教育、社会教育和法律教育相结合办法,使一部分吸毒人员走上了改正的道路。三是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群众所想。从1999年至xx年,我镇因“三农”问题引发的集体越级上访案件达17件,引发群体性恶性案件的事件达30多件,出现了专门的上访组织公然在街上设点募集上访经费的现象,在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遗留问题,xx年5月以来,我们开展了“村级信访接待日”活动,每月20日,以全镇司法助理员为骨干,由其他镇、村干部配合,驻村设点接待群众来访,及时为群众解决问题,解答法律知识,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改以往的“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开展活动以来,共接待来访1000多人次,成功化解了150多起纠纷,今年以来没有发生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第二篇:xxx“法治进乡村”经验交流材料xxx乡“法治进乡村”经验交流材料为切实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农牧民维权和依法履行义务意识,提升村级事务法治水平,xxx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一、基本情况xxx乡地处布尔津河畔西侧,距县城xx公里,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总人口xxx人,农牧民总人口x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人,牧业人口xx人,居民由汉、哈、回维等xx个民族组成。全乡共辖xx个建制村,x个农业村,x个牧业村。二、具体做法、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xxx党委、政府与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各村实际,不断提高对“法治进乡村”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活动摆在安排在重要日程,强化措施,注重实效,有效促进了“法治进乡村”活动的蓬勃发展。专门成立了“法治进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司法所充分发挥依法治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认真制定了“法治进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并要求各村民委员会把“五五”普法规划和“法治六进”特别是“法治进乡村”活动重视起来,协助乡司法所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及早安排人员结合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宣讲资料。领导重视,成员单位配合,措施得力,1为“法治进乡村”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2、立足实际,措施得力在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中,围绕xxx中心工作与农村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受到广大农牧民的广泛好评。一是找准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把服务农牧民、提高农牧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牧民的自身合法权益和途径作为“法治进乡村”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村优先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困难和问题作为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的着力点。围绕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全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牧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依法生产经营观念和依法维权观念,着力培养和增强农牧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是农牧民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确保广大农牧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二是选好切入点,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法律问题方面下功夫。首先,把“法治进乡村”工作与“平安建设”宣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形式,大力宣传《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其次,把“法治进乡村”工作与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反分裂、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第三,把“法治进乡村”工作与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增强农牧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确保了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第四,把“法治进乡村”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等队伍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的优势,开展“法治进乡村”工作。三是把握关键点,在加强“常下乡”工作力度方面下功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法治进乡村”活动并逐步使之经常化、规范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把“法治进乡村”活动作为法律“常下乡”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的同时,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在全乡范围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其次,加强“法治进乡村”的固定阵地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法制宣传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等形式,不断增强“送法下乡”对群众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奠定了常下乡的群众基础。第三,不断拓宽“法治进乡村”的途径。鼓励和支持基层法律服务所面向农村开展工作。通过“法治进乡村”活动,乡村干部、农牧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3、不断开拓创新,继续提升“法治进乡村”工作水平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创新,狠抓工作落实。一是不断创新宣传理念,真正站在农村和农牧民的角度,贴近农牧民生活,研究农牧民群众的心理,选择最适合农牧民的语言,以农牧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二是不断加强农村宣传阵地建设。逐步在乡、各村建立宣传栏,充实各村固定宣传栏内容。依托广播、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
本文标题:镇法律进乡村建设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2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