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1-6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与“赢得仓皇北顾”中的“顾”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大行不顾.细谨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答案】D【解析】D.与例句均为“回头看,回头”。A.探问,拜访。B.考虑。C.反而,难道。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遥岑远目B.赢得仓皇北顾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D.尚能饭否【答案】C【解析】A.“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B.“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答案】C【解析】C.“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A.“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D.“红巾翠袖”代指女子。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D.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答案】A5.对下列句中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雄心犹在、报国决心不变的情怀。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元嘉年间刘义隆不做好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典故,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答案】D【解析】用古事影射现实,告诫南宋朝廷: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6.名句默写。(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揾英雄泪?(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二、文本阅读7.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下面的问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词人在引用典故时用了“休说”“怕应”及“可惜”这样的词语,说说这样用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夕阳残照里,近景是独登高楼的游子,远景为掉队独飞的孤鸟。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寥落。作者将这种种难言之-3-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于读者面前,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美味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然而词人自己的家乡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休说”一词蕴含着作者故土难归的悲怆心理。三国时期的许汜只知个人私利,为词人不齿。“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像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像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然而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可惜”一词中既含有替自己惋惜的意思,也有替国家惋惜的意思。8.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的问题。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本词用了四个典故,请概括地分析这些典故在词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写佛狸祠“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反映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典以借古讽今,把典故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起来,抒发了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2)人们在佛狸祠举行祭祀,可以看出时间已经冲淡了民族的耻辱感。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深重忧虑和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三、类文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临江仙[宋]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试向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D.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4-【答案】C【解析】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答案】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②试图排解退居的生活的无聊,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宋]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建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B.词人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C.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D.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答案】B【解析】“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错,表达的是自己故土难回的客居之愁。(2)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①欣慰之情。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②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③喜悦(自信)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5-[宋]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①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注】①催科:官府催交的租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2)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C【解析】词中意思是词人嘱咐儿孙及早交纳赋税,家中的收入支出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与“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无关。(2)此词上阕写作者晚年的身体状况及闲适的心境,下阕表示自己将不再掌管家事,今后要寄情山水,感受自然。全词反映了作者的退居生活和心境,表面上看是显示自然恬淡、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达观思想和风度,实际在词中激荡着未能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的压抑不平之气。四、语言运用12.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做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答案】与岑参同赏“梨花”与柳永泛舟钱塘(或: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13.“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中均提到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位,阐述作者认为他是英雄的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英雄,三国时吴国的君主孙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中国的人。他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土开疆,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辛弃疾渴望恢复失地,报效国家,对于像孙权这样的英雄自然崇拜不已。-6-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4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