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考化学全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宏观上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发生变化。3.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例如: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可燃性、毒性、酸碱性、活泼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例如:吸附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密度、色、态、味等。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3层,外焰最亮,焰心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外焰部分被烧的最焦,焰心部分被烧的最轻,说明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3)熄灭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变成的固体小颗粒;黑烟是石蜡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炭黑小颗粒。5.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CO2含量变高。(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燃着的小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无明显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O2变少。(3)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变化,被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水蒸气含量变多。6.走进化学实验室(1)认识仪器:坩埚钳、锥形瓶、燃烧匙、圆底烧瓶、试管刷、玻璃棒、水槽、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胶头滴管、橡皮塞。(2)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剩余的-指定容器;回收药品-指定容器;废弃药品-废液缸)。。(3)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把块状的固体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4)液体药品通常放在细口瓶里,常用倾倒法取用。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容器正上方,防止沾污试管,造成试剂的污染。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5)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会使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6)实验时,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7)用完酒精灯后,熄灭方法是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目的是使内外气压平衡,下次使用容易打开。(8)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应倾斜45°。(9)某同学在做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1.未预热2.试管外壁有水3.试管底接触灯芯4.加热后骤冷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10)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11)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如NaOH固体),必须放在小烧杯里称量。(12)检验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若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水柱。(1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4)在粗盐提纯过程中,三次用到玻璃棒,其中溶解、过滤、蒸发中它的作用分别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引流,防止液滴飞溅、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液滴飞溅。第二单元知识清单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著名的12天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O2和N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2.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3)红磷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水,目的:①防止燃烧的磷溅落炸裂瓶底;②吸收P2O5,防止污染空气。(4)测定结果1/5的原因: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结果>1/5的原因①红磷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太慢;②实验时弹簧夹未夹紧胶皮管(5)能否用硫、木炭代替红磷?不能,因为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6)此实验中,所选可燃物具备条件:①只能消耗空气中的O2;②生成物为固态或液态,不能为气态。(7)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N2,推测出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有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3.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用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救护);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3)氮气的用途:①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防腐);②医疗上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4)稀有气体的用途:①制各种电光源;②作保护气(注意稀有气体是混合物!)4.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无化学式),例如空气、海水,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化学式),例如O2、CO25.空气污染物和保护空气的措施(1)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CO,SO2,NO2,PM10,O3(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造成酸雨的气体有SO2,NO2(3)空气质量分级标准:等级越高,污染越重。6.氧气的性质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SO2,防止SO2逸出,污染空气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水或细沙,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7.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能供给呼吸,氧化性检验集气瓶中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O2。8.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与氧化反应①化合反应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硫、木炭、铁、镁与红磷与氧气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氧化反应的定义:物质与O2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9.缓慢氧化有: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和金属的生锈等。10.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①2KMnO4加热K2MnO4+MnO2+O2↑②2KClO3===2KCl+3O2↑③2H2O2MnO22H2O+O2↑反应类型均为分解反应。(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②试管口要塞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在加热前要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集中加热。④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两种:排水法,原因O2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原因O2密度比空气略大。⑤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集满的标志是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满。⑦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满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作用是催化作用注意:①改变不一定代表加快,也有可能减慢②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③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④同一个反应,可有不同的催化剂。12.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和膜分离技术,都属于物理变化。其中,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一样。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硫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点燃SO2木炭发出红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点燃CO2铁红热,不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3Fe+2O2点燃Fe3O4镁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2Mg+O2点燃2MgO红磷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白烟4P+5O2点燃2P2O5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注意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四、物质的组成1.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2.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3.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第二节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氢原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2.构成原子的
本文标题:中考化学全册知识清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5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