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1 黄山记学案 粤教版必修3
-1-第一单元感悟自然-2-1黄山记诗海拾贝沁园春·忆黄山[宋]汪莘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如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赏析】词的上片写黄山的壮丽,重在实写。开篇三句以白描手法写出黄山的总体画面,意境开阔。下片写黄山的神奇,重在虚写。开头由实入虚,作者插上联想的翅膀,以“当年”一词引入“黄帝浮丘”的故事,远接上片“洞里桃花,仙家芝草”两句。所以接着词人就来了个神游天国。以“向”字领起,写自然奇观。最后“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这一问,以青牛溪收尾,这青牛也许会知道仙人修炼的事吧。全篇虚实相生,构思巧妙,韵味隽永。语林撷英黄山名句集锦1.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唐·李白)2.黄山一夜雪,渭水泻声多。(唐·张仲素)3.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唐·郭震)4.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宋·黄庭坚)5.黄山劝汝一杯酒,送往迎来殊耐久。(宋·陆游)6.黄山楼上望黄山,水石云霞未得攀。(宋·徐师)7.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宋·朱彦)8.几千百涧流苍玉,三十六峰生白云。(元·郑玉)9.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明·余绍祉)10.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明·方勉)11.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清·石涛)12.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清·魏源)13.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清·孙洤)作者卡片-3-姓名徐迟生卒年1914~1996籍贯浙江吴兴相关资料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等。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曾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报告文学《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等背景呈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62年,但它发表时已是1979年了,中间隔了将近20年。据作者介绍,《黄山记》命运多难,因为是纯粹写景,没有“文以载道”,又因为表现手法别致,这两点都不合时宜,所以只能到处碰壁。先是送到《人民文学》编辑部,守门的编辑一看,通不过,没给里边的主编传话就退了稿;考虑到写的是安徽景色,作者又送到《安徽文学》编辑部,但是结局像前一次一样。《黄山记》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到了1979年,终于被看中,这才羞羞答答地走到读者面前。知识链接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把旅途所见所闻,诸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风情和山川形胜等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下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散文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优美的叙事、抒情文,也可以是旅途书简;可以侧重记叙或议论,也可以夹叙夹议;可以纯然写景状物,也可以有人物、事件以及传奇性的民间故事。1.字音辨识(1)单音字-4-吹笙.(shēng)皖.(Wǎn)前拥后簇.(cù)悭.吝(qiān)缥缈..(piāo)(miǎo)菡萏..(hàn)(dàn)糗.(qiǔ)氤氲..(yīn)(yūn)叱咤..(chì)(zhà)褶.皱(zhě)甫.定(fǔ)绮.丽(qǐ)倏.来倏去(shū)凝眸.(móu)翩.然起舞(piān)(2)多音字苔舌苔.tāi拾拾.掇shí苔.藓tái拾.级而登shè翘翘.望qiáo晕光晕.yùn上翘.qiào晕.头转向yūn2.字形辨认浩hàn(瀚)áo(翱)翔jiǎo(矫)健jiāo(骄)横bànɡ(傍)依臂bǎnɡ(膀)pánɡ(磅)礴hè(褐)色拜yè(谒)jié(碣)石高风jùn(峻)骨怙恶不quān(悛)疏jùn(浚)jùn(竣)工fēi(绯)红芳fēi(菲)fěi(斐)然成章féi(腓)骨3.词语释义(1)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2)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3)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4)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4.词语辨析(1)委托委派委托:把事情托付给别人或别的机构。委托人和被委托人是代理关系。委派:派人担任职务或完成某项任务。委派人和被委派人是隶属关系。(2)界线界限-5-界线:指两个区域的分界线,较具体;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1.说一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我的理解]云雾、霞光、山峰、黄山松等。2.黄山山峰的特点是什么?[我的理解]险峻无比。3.文脉梳理黄山记结构:概貌——历史——攀登——览胜(一)胜景自然天成地理位置、成因、范围——险景物云海、植物、鸟兽、泉流、摄身光——奇处处悬崖绝壁——险铺垫(二)古人登山简史史前——黄帝上过光明顶——传说唐、宋——李白、吴龙翰登上莲花峰元、明、清——极少有人登上黄山引诗文——险从史料引黄山之险(三)攀登天都峰登山之路从前——惊险现在——平缓对比登山之人古人——几堕几毙险莫能上今人——云梯石栏铁索化险为夷对比铺垫(四)峰顶奇观登山感受——赞祖国河山、时代——突出主题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壮观奇景呼应前文(绘景抒情)——再现主题以记为主,议抒结合,表现主题1.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组织材料的技巧,并给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名师指津]技巧:简释各部分记叙的顺序即可。拟题:围绕自然造就、古时难攀、今日易登、奇景无比的意思和记叙的角度概括。-6-[我的理解]本文内容虽然丰富,但记叙顺序十分有序。既有宏观顺序:如文章一、二部分,混沌初开——宇宙形成——人类出现(从史前时期直至元明清);也有微观顺序:如文章三、四部分,早晨出发登山——登上天都峰——黄山顶过夜——第二天凌晨观日出——白天摄身光奇景。文章围绕黄山的“险”和“奇”展开,共四部分,各部分可拟小标题如下:2.第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黄山的形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名师指津]围绕拟人手法,分别谈其技巧对读者的作用和表现黄山的效果即可。[我的理解](1)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描写,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2)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的安排。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3.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大量引用传说、诗文?这一部分与全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名师指津]第一问:扣住突出黄山魅力、特点及丰富内容作答。第二问:说明本部分突出“难以攀登”对表现下文新时代的作用即可。[我的理解]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写李白等人的诗文,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这一部分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黄山,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了伏笔。4.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的情况,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文章中心?[名师指津]要从运用的修辞手法、材料的取舍、采用的表达方式等多角度分析概括。[我的理解]为突出文章中心,作者运用了以下技巧:(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2)详略处理得当: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7-处,都在公园中”一笔带过。(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昔日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5.第四部分与前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名师指津]围绕黄山景之奇,分析和第一部分的联系,简述“奇”的方面。[我的理解]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重点写黄山“奇”在何处。在作者看来,黄山“奇”在“变化多端”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6.本文与其他游记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名师指津]重点谈本文摒弃常见游记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别出心裁地采用逻辑顺序组材的特点即可。[我的理解]其一,开头落笔不凡。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黄山的“险”,从而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邃的思想意义。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的写法,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进行重点描写。这一篇文章在语言上有怎样的风格?请举例说明。[名师指津]借助文中典型的语句,分析其总体特点即可。[我的理解]这一篇文章语言总体风格豪放雄奇,形象性强,色彩感好,堪称“大手笔”。在局部段落里,又有很多描写景物的语言华美细腻,这同黄山雄奇的风格相呼应,使文章的语言艺术生动多变。比如语言雄奇,有气势的句子有: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比较细腻的语句有: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怎样做到虚实结合-8-写法指导虚实结合是本文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在写作中用好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需要做好以下两点:1.工于纪实。作文要练的一项基本功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就写作来说,它无非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人、事、物、景等。要工于纪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要做到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写什么就是什么。2.善于写虚。在写作中,记“实”是一种能力,写“虚”也是一种能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虚”,是相对于前面所说的“实”而言的,它不是客观存在的实在的人、事、物、景等,而是写作者主观的情、意。也就是说,它指的是作者由于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由自身所产生的感情和想法。“虚”和“实”常相联系。即主观和客观是常常结合并贯通着的。总之,在写作中,我们既应善于“写实”,又应善于“写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更深刻的表达。范文示例别再让天梯阻断山里孩子的求学路湖南省桑植县苦竹坪乡张家湾村里学龄期的孩子,只能靠攀爬天梯出入村落。由于交通不便,村里常住的人基本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张家湾村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求学之路太艰辛,正挣扎在“穷教育”和“苦孩子”的困苦境地之中。(实写)图片中的那些稚嫩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必须要爬架在悬崖上、摇摇晃晃的木梯,着实让人心惊肉跳。别说小孩子,就是成年人,面对“天梯”下的深渊,也未免会胆寒腿颤。(实写)教育是社会公平的最有力的助推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靠读书改变命运,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1 黄山记学案 粤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6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