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8 诗词三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3
-1-18诗词三首诗海拾贝秋夜闻兰亭天章寺钟陆游绝湖上兰亭,不过一炊顷。湖废缭堤行,往返常毕景。犹有古寺钟,迢迢下重岭。烟云含莽苍,风露共凄冷。萧然草堂卧,度此清夜永。百念一洗空,於焉发深省。【赏析】此诗作于嘉泰四年(1204)秋夜。诗中写到从住宅横渡鉴湖去兰亭,不过煮一顿饭的时间;但南宋时鉴湖的面积已大大缩小(湖废),陆游经常坐船到附近的偏门,从那里出发,沿湖堤去兰亭,而这湖堤就是有名的山阴道,因此往返都能饱赏美景。现在虽然自己已经回到家中,而且夜已深了,但是还能听到从远处传来的兰亭近旁天章寺的古钟声。在这清冷的长夜,诗人横卧在草堂的床上,虽说“百念一洗空”,却又感到“凄冷”“萧然”,钟声“发深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失地未收、壮志难酬的感慨,爱国爱乡之心跃然纸上。,语林撷英李煜名句集锦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陆游名句集锦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3.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姜夔名句集锦1.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鹧鸪天·元夕有所梦》)2.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踏莎行·自沔东来》)3.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淡黄柳》)作者卡片姓名李煜朝代/生卒年五代南唐/937~978字号称谓字重光,初名从-2-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相关资料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主要作品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姓名陆游朝代/生卒年南宋/1125~1210字号称谓字务观,自号放翁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相关资料擅长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中的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今存9300首,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姓名姜夔朝代/生卒年南宋/约1155~1209字号称谓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籍贯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相关资料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代表作品有《暗香》《疏影》《扬州慢》等背景呈现《虞美人》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软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一座深院小楼上。第二年正月的一个月夜,距离他前一年正月受降时恰恰一年。他常怀念故国及当年帝王的豪华生活,对屈辱的囚徒生活极为怨恨,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书愤》这首词是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六十一岁时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写下了这首抒发胸中郁愤之情的-3-诗。《扬州慢》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姜夔二十二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词人用精辟的辞藻写成此曲,传为佳作。知识链接花间词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共10卷),这些词词风大体相近,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1.字音虞.美人(yú)李煜.(yù)雕栏玉砌.(qì)塞.上(sài)淳熙.(xī)初霁.(jì)荠.麦(jì)豆蔻.(kòu)弥.望(mí)黍.离(shǔ)2.一词多义(1)过①予过.维扬动词,路过②日过.午已昏动词,超过③一日,大母过.余动词,看望④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动词,拜访(2)为①年年知为.谁生介词,为了②为.国以礼动词,治理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介词,表被动(3)故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形容词,原来的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名词,缘故,原因③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4)犹①雕栏玉砌应犹.在副词,还,仍然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动词,如同,好像-4-(5)兵①犹厌言兵.名词,战争②兵.戎相见名词,兵器③不费一兵.一卒名词,士兵(6)算①算.而今重到须惊动词,料想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动词,算账,追查③算.无遗策,画无失理动词,筹谋,计划3.词类活用①夜雪.初霁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雪②寒水自碧.名词活用为动词,呈现碧绿的颜色③清角吹寒.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寒风④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⑤千载谁堪伯仲..间名词作动词,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词4.古今异义①小楼昨夜又东风..古义:春风。今义:指从东方刮来的风或指革命的力量或气势。②犹厌言兵.古义:战争。今义:士兵。③渐.黄昏古义:接近。今义:逐渐,一点一点地。5.特殊句式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②中原北望气如山宾语前置句6.名句默写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5-1.填空:《虞美人》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书愤》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我的理解]愁愤2.结合小序思考:《扬州慢》上、下阕各侧重写了什么内容?[我的理解]上阕写词人路经扬州时的所见所闻,下阕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3.文脉梳理书愤叙事感叹世事回顾往事抗敌抱负抒情时光易逝借古讽今悲愤心情矢志北伐对比扬州慢所见:荠麦青青——萧条冷落↓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气氛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二十四桥——凄清景象桥边红药——感时伤乱对比手法《黍离》之悲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名师指津]从词人亡国之君的绝望心境角度分析即可。[我的理解]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为下文抒亡国之情,做好了铺垫。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名师指津]分析以水喻愁的新奇和强烈的表达效果即可。[我的理解]这句话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这两句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6-因此也被千古传唱。3.试找出《书愤》诗中对比的内容,并体会这些对比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名师指津]要围绕作者今昔对比、诸葛与权臣古今对比分析其愤懑不平的情怀。[我的理解]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奋发,后四句幽愤哀伤,情绪有起有伏,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很有感人力量。对比内容作用昔日的浩气壮举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今日的年迈衰颓诸葛亮的积极进取表现诗人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这也使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形成波澜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4.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发恢复事”。《书愤》一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名师指津]“征发恢复”此处指作战收复沦丧国土,据此意找出相应诗句并分析诗人借此表达的意图或愿望。[我的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5.《扬州慢》一词的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名师指津]第一问:围绕设想杜牧看到现今扬州的惨状分析。第二问:说明其结构上的过渡和由此引出的上、下片对比作用即可。[我的理解]这是姜夔的设想,设想杜牧会因扬州城的“空”而“惊”,反映了现实的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这句连缀全词,由上片的记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6.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名师指津]分析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悲怆之情即可。[我的理解]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称红药桥。词人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至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7-《虞美人》笔法起伏跌宕,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名师指津]解说其写作思路及其效果即可。[我的理解]词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是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这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这样的愁情是何等真实而深沉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悠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事不知有多少。(软禁我的)小楼昨天夜里又吹进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风,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了:完结。往事:指当年的帝王生活。东风:春风。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雕栏玉砌(有)雕饰华美的栏杆和玉一般的石阶(的南唐宫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殿)应该还在,只是颜容变得憔悴了。如果要问我(到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底)有多少愁怨?正像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向东流。奔流。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和玉一般的石阶,借指南唐故都的宫殿。朱颜改:红颜改变了,即颜容变得憔悴了。朱颜,红颜。问君:问你,实是作者自问。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北望(被金兵占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领的)中原,心中抗敌的豪气如山。雪夜中的瓜洲-8-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渡口战船森列,大散关前战马在秋风中长嘶。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楼船夜雪瓜洲渡: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将刘锜、虞允文等在瓜洲、采石一带拒守。期间完颜亮因内讧被杀,金兵溃退。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江防要地。铁马秋风大散关:概括了作者过去的主要经历。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入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8 诗词三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6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