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1) 第13课 沙田山居学案 粤教版必修1
-1-第13课沙田山居◎诗海拾贝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作者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前两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首联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沧江急流景象;颔联前一句写风吹树叶的鸣声,后一句写孤舟的景象。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境。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作者何等大手笔。后四句借景抒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全诗情景交融,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总之,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情,因景生情,情随景生,景情糅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意境深沉浑厚,悲怆苍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怀友之情。◎语林撷英余光中名言1.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好。2.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也仍然萦绕着那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大陆”,登高的壮士叫她“九州”,落魄的英雄叫她“江湖”。3.实境何如意境,心明远胜目明。4.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体的硬度。5.政治的论战是暂时的,政治正确也会变来变去,唯有文化是愈来愈累积,是加法,且是集大成。6.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7.爱和美不一样,爱发生于实际生活,美却要靠恰好的距离。水中倒影总比岸上的实景令人着迷。8.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9.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2-醇。◎作者卡片姓名余光中出生年1928年籍贯福建永春相关资料生于江苏南京。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后又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在军中服役数年。1949年在厦门大学时开始发表诗作。1953年,与覃子豪等组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刊。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1973年,任政大西语系主任。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左手的缪斯》《望乡的牧神》《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评著有《梵谷传》等◎背景呈现余光中在1964~1985年二十多年间,在美国、台湾、香港频繁迁移,这段时间也是其创作从早期到晚期的重要过渡时期。在美国时期,余光中不仅未被异国文化同化,相反,他体现出对故国亲情深深地眷念,对文化冲撞深切的体会,对本土文化不容置疑的回归。在台湾时期,飘离大陆的余光中体现了在工业化时代到来时对原始自然的回归,在变幻的政治时空中希图精神释放,在放逐状态中寻求个体的皈依,力图超越现实生存,寻求终极的精神归宿。在香港时期,处于北望东顾状况下的余光中一方面凝视大陆这一心灵中的梦土,一方面对台湾这一宝岛有着深深地眷恋,另一方面在表面安宁的沙田生活中有着深深地焦虑。他于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章就是他“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黄昏”十八个月之后写成的。◎知识链接1.余光中诗歌的特点: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变化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3-“伸回那块大陆”,写出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往往借助具象,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湛.湛(zhàn)夏圭.(ɡuī)玄.奥(xuán)赫.然(hè)天籁.(lài)峭峻..(qiào)(jùn)朝暾.(tūn)崦嵫..(yān)(zī)余曛.(xūn)眈.眈(dān)肘腋..(zhǒu)(yè)肩膂.(lǚ)踞.(jù)联袂.(mèi)氤氲..(yīn)(yūn)沟壑.(hè)蹂躏..(róu)(lìn)奔踹.(chuài)曳.(yè)蟠蜿..(pán)(wān)桓.景(huán)2.多音字佛佛.教fó屏屏.障pínɡ仿佛.fú屏.息bǐnɡ磅磅.礴pánɡ重庄重.zhònɡ磅.秤bànɡ重.复chónɡ载登载.zǎi纤纤.维xiān载.客zài纤.夫qiàn二、字形辨认miǎo(渺)小缥miǎo(缈)浩miǎo(淼)qiánɡ(樯)桅qiánɡ(蔷)薇稼sè(穑)qù(阒)黑qiǔ(糗)粮xiù(嗅)觉绸móu(缪)荒miù(谬)静mù(穆)三、词语辨析1.蹂躏践踏都有“踏、踩”的意思,比喻用暴力欺压、摧残。“践踏”侧重于单纯地欺压;“蹂躏”还含有“使受侮辱、折磨”的意思。2.峰回路转柳暗花明-4-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失败后出现转机。但不如“柳暗花明”程度重。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四、词语积累1.莽莽苍苍:原野开阔,草木茂盛的样子。2.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3.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4.心血来潮:指心里突然或偶然产生了一个念头。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我的理解]主要描写的景物有:海、山、云雾、风潮。2.这篇散文写景手法多种多样,其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法是什么?[我的理解]拟人手法。3.文脉梳理沙田山居书斋俯仰(第1段)重九陶菊两开中秋苏月再圆大陆莽莽苍苍海上奇景(第2段)白昼玄奥迷镜暗夜渔火赫然山间天籁(第3段)树间的歌者草间的吟哦学舌的村女山景百态(第4~6段)夜绘美景云描幻觉风显奇观景色奇美心动神往(第7段)铁轨延伸着心弦湘云之后是楚烟乡愁难遣1.作者在文中围绕“海”与“山”写了哪些景?请简要概括。-5-[名师指津]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我的理解]海晴午千顷碧蓝海上三景风起此开彼落夜深渔火赫然山朝晨马鞍山奇拔而峭峻……使朝暾姗姗来迟山上三景黄昏鹿山巍然而逼近……太阳的葬礼夜晚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有一种潜伏的不安2.第二段中,“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缺口”?[名师指津]实写。[我的理解]这是实写,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情思,因为这“一口”正是诗人瞭望大陆的镜头,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3.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把山比作高僧有什么寓意?[名师指津]围绕“我成了山人”这句话考虑。[我的理解]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以“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我”两相知的默契。但是山和大陆却是相连的,并没有了断“尘缘”,“我”也不可能是一个真正“超然”的“山人”。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写“乡愁”蓄势。4.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名师指津]渴盼统一。突出主旨。[我的理解](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2)突出文章的主旨。“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5.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名师指津]先分层,概括层意,最后理清思路。[我的理解]文章首先交代自己山居的地理位置,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感受(喜与忧);其次总体概括书斋、海与山构成的优美的环境;再次作者分层次从不同角度概括出山居所在的山在声、霞、雾、风以及噪音中的景致;最后以诗句照应开头,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之情。6.作者在课文第三段写到沙田山居的美丽风景,作者也自称是个“山人”,但在文中结尾却说:“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前后表达是否矛盾?[名师指津]补充材料:王粲,汉魏间诗人,山阳高阳(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由于战乱,曾一度远离家乡,避乱于湖北荆州,期间写下著名的《登楼赋》,表达思乡和渴望被重用的情-6-感。[我的理解]不矛盾,面对“人为骚音”,诗人做不得山人,忘不了尘世,割不断对祖国之情,摆脱不了魂牵梦绕的乡愁,用三个典故表明下楼去为祖国统一出力。山景好愿做山人,但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余光中是一位诗人,擅长写诗,因此,他的散文也如同诗一般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名师指津]分析用词、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解说意境和意蕴。[我的理解]《沙田山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细腻准确,含蓄优美,遣词造句别具一格。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作者对景色的描写淋漓尽致。如“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山影黑沉沉都睡去”“千山磅礴的来势如压”“掀翻海水,吐着白浪”等等,无不如诗如画。(2)叠词的大量使用,如“灿灿、姗姗、碧湛湛、阴森森、莽莽苍苍、零零落落、远远近近、朝朝暮暮”等,使文章的语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诗情画意。(3)化用典故与古典诗词,如“重九的陶菊”“相看两不厌”“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等,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运用拟人,文采飞扬◎写法指导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拟人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动物拟人化。如“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2.把植物拟人化。如“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如“我走向船头,迎着猛烈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有相近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用拟人。如鸟儿婉转的叫声,很像人在歌唱,因此可以把鸟人格化,写成“鸟儿在歌唱”。◎范文示例春天必然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方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兀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7-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祈祷而美丽起来。余光中的乡土情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长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沙田山居》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余光中先生的故土情思:“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这些是一个游子的呢喃,也是五千年血脉的颤音。◎适用话题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1) 第13课 沙田山居学案 粤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6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