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赴外中药材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赴外中药材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考察报告赴外考察报告为了加快我市高原夏菜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按照市人大安排,5月16日-30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一行12人赴安徽、河北、河南、广州、云南等地进行为期12天的考察学习,主要考察内容为中药材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作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学习考察的基本状况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安徽亳州中药材检测中心、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协和成药业、德昌药业、普人药业、数字本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禹州市、云南元谋县等地的中药材和蔬菜发展现状,并听取了各公司和市县负责人的介绍。1.安徽协和成药业。该药业集团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产品研发、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企业,总资产8亿多元,占地230多亩,拥有四家全资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有中药饮片、出口精制饮片、中成药制剂、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韩国、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人、匈牙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18年,销售收入亿元。2.毫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是上市药企珍宝岛药业投建运营的的全球首个大宗中药材现货交易平台。交易中心立足中药材全产业链,运用“中药材+互联网+仓储物流+质量检测+金融服务+产业配套“全新商业模式,建设有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中药材电商平台、中药饮片电商平台,线下智慧药市平台及金融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质量溯源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通过“平台+实体”以“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购销、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六统一”的运营模式,开展大宗中药材电子交易业务、中药材电商及经营业务、中药饮片电商及经营业务、线下智慧药市运营及金融服务质押保理业务。交易中心站在行业制高点,构建互联网环境下中药材现代市场流通体系,聚焦中药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聚集全国中药材资源,推动传统中药材交易转型升级,服务药农、药商、药企,服务民生。3.普人药业公司。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已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拥有先进的中药饮片生产技术水平和精干的生产质量管理团队。公司主导产品中药饮片(含毒性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精制饮片。已通过GMP认证的800多个品种、5000多个品规,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公司遵循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尊古炮制、自动化生产、质量控制、现代化仓储管理、诚信经营的理念,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稳定性。4.安徽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中药提取、保健食品为一体化的饮片生产企业,公司围绕“中华药都,养生毫州”的城市定位,以中药材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为核心,按照“发展现代中药农业,做大做精中药工业,做强做专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原则,服务中药产业经济。5.禹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禹州市作为明清以来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独到,药业基础良好、优势明显,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在种植方面,按照基地化、生态化、规范化要求,发展连片种植基地200多个、省级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4个,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并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各类中药材种植经营组织230多家;在生产方面,把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业,大力引进战略合作者和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在流通贸易方面,依托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建成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标准化;在医药健康养生方面,建设有一批社会化的中医足疗、按摩、健身、药膳养生、健康养老等馆所;在中医药文化旅游方面,实施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工程,并按照旅游、文化、养生、商贸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整合禹州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药王文化游、中药材野生资源游、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态观光游、中药材炮制技艺体验游等一批中医药文化特色游线路;在发展环境方面,禹州市确立了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擦亮“华夏药都’’品牌的发展思路,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品品牌化、仓储规漠、交易现代化、科技创新化等方面,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营造良好环境、奠定坚实基础。6.元谋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元谋县位于滇中北部,属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全年基本无霜,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全国有名的“冬早蔬菜之乡”。元谋县种植冬早蔬菜已有40多年的历史,积累丰富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结合暖冬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优做强冬早蔬菜产业。种植实现区域化、规模化,强化科技保障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业种植企业、农民科技协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蔬菜产业发展的精细化水平。二、我县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1)地域优势明显。民乐县地域辽阔,南北长,东西宽,总面积。耕地面积达到129万亩,且南北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多样,适宜种植的农物种类多,且土壤无污染,是发展中药材和高原夏菜的理想之地。(2)大气环境优良。民乐县大气环境质量较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农村由于污染源较少,其空气环境质量更优于城区,由于全县工业结构调整,废气排放量逐年减少,使全县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3)土壤生态环境好。民乐县地域面积大,土类众多,近年来,争对不同土类开展了有机质提升工程,通过使用酸性肥料、土壤改良剂、种植绿肥、深耕晒土等农技农艺措施,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全县耕地8个土类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了/kg。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4)政策扶持力度大。民乐县相继六年的一号文件,对中药材产业和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中药材和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5)区域特色明显。我县属全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民乐紫皮大蒜、高原夏菜、食用小杂粮等,按照我县地域特点,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农业关键技术改造措施与增产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将我县从北向南划分为三个特色种植区,即北部粮林果菜灌溉区、中部粮林经济作物灌溉区、南部祁连山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区。根据各区气候差异,重点发展不同产业。在北部粮林果菜灌溉区重点发展玉米,瓜菜蔬菜制繁种,瓜类蔬菜、林果产业,高原夏菜、工厂化食用菌、甘草、黄芪、板蓝根、孜然等中药材;中部粮林经济作物灌溉区重点发展油菜、小麦、大麦制繁种、娃娃菜、甘蓝、紫皮大蒜、板蓝根、党参、黄芪、芦巴子、孜然等中药材;南部祁连山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区发展油菜、冷凉食用菌、马铃薯繁种、黄芪、王不留行、旱防风、当归等中药材。(6)产业化水平高。近年来,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30万亩,总产量达到14万吨以上,产值达10亿元以上。主要品种有当归、黄芪、板兰根、党参、防风、王不留行、甘草、柴胡、枸杞等。形成了千亩示范村31个、万亩示范镇10个;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到26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亿元。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量达到万吨,产值达8099万元。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产量达23万吨以上,产值达亿元,主要栽培品种有民乐紫皮大蒜、洋葱、西兰花、甘蓝、白菜花、娃娃菜、莴笋等。其中民乐紫皮大蒜5万亩左右、洋葱3万亩左右。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1万亩左右,总产量达万吨以上,产值达亿元以上。主要种植品种有姬菇、香菇、木耳、金耳、金针菇、双孢菇等。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促动,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有农业企业64家,建成农业龙头企业2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2家,县级17家)。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主要生产中药切片、饮片等产品;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中药材切片等初加工,年加工能力近4万吨。投资亿元建成集孵化、咨询、电商、投融资等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入驻中药材种植、加工及营销企业68家。建成“西部药都”中药材交易市场,成立中药材行业商会,组建产业联盟,扶持培育中药材营销合作经济组织400多个,以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比不断提高。支持县内企业在国内重点市场设立营销中心及连锁经营店10多个,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新业态,产品主要销往安徽、成都、广西等地,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陇药博览会,邀请参展企业200多家,中药材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通过药博会的召开,安徽井泉药业、北京同仁堂药业来我县建立中药材有机绿色生产基地,现已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25000亩。建成中药材生产企业12家,宏泰药业、本草源等公司2000吨板蓝根饮片及大青叶加工、亚东生物制药年产2000吨中药饮片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中药材生产链条不断延伸。由宏泰药业开发的中药材“甘肃四珍”、“西北四宝”深受消费者青睐,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中药材品牌逐步形成。(7)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近年来,县委出台扶持农产品流通方面的政策,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基地农产品市场建设,南古镇马蹄村和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已建成投入运营。建设农产品冷藏库15座、贮藏能力达到万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县级运营中心(民乐特色馆),注册各类网店100多家,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达21家,紫皮大蒜、民乐羊羔肉、食用菌等58个特色单品实现上网销售。(8)农业标准化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万亩,全县共认定“三品一标”面积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数达到83个。其中民乐紫皮大蒜、洋葱、番茄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大黄、黄芪、柴胡、板蓝根、黑枸杞、当归、党参通过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温室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荷兰豆、草莓、甜瓜、人参果、葡萄通过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2012年,被评为“中国板蓝根之乡”,民乐紫皮大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注册了“民乐宝”商标,华瑞农业、宏泰药业中药材饮片通过了GMP认证,祁民药业通过GSP认证,民乐紫皮大蒜、马铃薯入选中国名优新特产品名录。(9)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提升了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近两年来,我县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共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点18个,示范面积达到29930亩,主要示范品种有中药材、高原夏菜、马铃薯等,经实测,高原夏菜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亩节水达65%以上,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20%以上,同时减轻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亩增收620左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栽培中药材,亩节水6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20%以上,亩增收约800元左右。2.存在的问题(1)中药材方面。我县中药材虽然种植规模发展速度快,但还存在发展层次较低,资源优势还未充分挖掘;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只有种植和初加工,没有深加工和销售平台;深加工企业少,加工量小,企业带动力不强;国内市场没有占有份额小,品牌优势没有展显,销售及种植效益受限。道地药材深度研发、价值开发不够,仓储流通水平滞后、市场调控能力弱等问题。西部药都还没有完全运转,市场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高原夏菜方面。一是没有形成祁连雪山脚下的特有品牌;二是国内市场没有销售窗口和长期订单,有销售不畅的现象存在;三是冷链物流不健全;四是种植大户或产业带头人缺乏。三、几点浅见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发展思路,坚持绿色有机品牌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和地膜回收无害化处理全面达标。2.突出抓好特色产业振兴带建设的示范带动。
本文标题:赴外中药材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95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