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 自考复习专题:语言学概论
2学习是一种信仰2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一)只有人类才有语言1、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2、“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语言能力是人跟动物的最重要区别。其显著特点有:(1)“内容更多”人在各种场合说话、用各种方式说话、说这种话都离不开语言。(2)“用处更大”人类语言有多种功能,包括:交际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等。(3)“能够创造”人类的语言是由严密灵巧的规则构造出来的,具有极强的生成和运转能力。注意: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人类具有语言能力,是人跟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二)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1、语言是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相互能够听懂”(欧洲国家)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语言。2、语言并非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欧洲以外的国家)一个民族的成员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民族的成员也可以使用同一种语言。3、西方学界的双重标准——“相互能够听懂”:弱国——用语言识别民族;对“汉语”的看法。强国——不用语言识别民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语言特点和语言类型1、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各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差距显著。根据语言的特点,把语言进行分类,主要有“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2、从语言的“历时”角度划分,谱系分类是一个层级系统: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3、形态分类主要分为两种:形态语(综合性语言)和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汉语。(1)形态语(综合语):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主要有屈折语(词的形态变化丰富,如德语、俄语)、黏着语(词的形态变化为前后词缀,如维吾尔语、日语)(2)孤立语(分析语)——汉语:语法手段无需谓词词形变化表现“时、体、态”;无需名词词形变化的“性、数、格”,突出语序和虚词;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对应。二、语言的表现形式(一)“语言”和“言语”1、言语动作、言语作品统称为“言语”;说话工具则是“语言”。2、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都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形式。(二)“本体”和“外围”1、语言本体知识:语言系统内部自身的知识,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语用等。2、语言外围知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其他科学技术等。(二)“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2、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但不是完全保持一致。口语比较灵活易变,而书面语比较稳固保守,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一、语言的符号特性(一)“能指”和“所指”1、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把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语言符号的所指是声音指称的意义。2、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通过约定俗成结合在一起,这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能指”是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是符号的形式部分;“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是符号的意义部分。(2)符号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任意的,他们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二)“约定”和“任意”1、“约定”是指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约定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是无法随意改变的。2、“任意”是指用什么符号表达什么意义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只要大家都认定或习惯即可。如初始语言符号就具有任意性,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不可论证的。(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所以原则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3、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音与义之间是可以变化的。(三)“不变”和“可变”1、不变性:符号的物质实体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一经确定,就不能轻易改变。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是不能任意改变的。2、可变性:正是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不论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还是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二、语言的结构特性(一)“线性”和“离散”33学习是一种信仰1.、线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即语言符号是一个接一个出现的,即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接一句话地说,不可以同时说出两个以上的字、两句以上的话。2、离散性:是指语言符合基于线性排列的原理,又可以还原或者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符号,即说话中的”话“可以分解成”词“而这些词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句子(话)。3、语言符号的“线性”特性使得语言符号有可能排列组合成大小不等的单位;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特性又使得语言符号有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二)“层次”和“层级”1、层次性是指整个语言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的。“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词是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如果把一个小单位内部成分的排列组合叫做“层次”,那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层级”。2、语言系统是多层级系统,包含着不同性质的大大小小的语言单位。根据语言单位性质的不同,语言系统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层次——下位层和上位层。其内部又可分为若干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3、语言结构中的大层级:语音、语汇、语法、语义四个子系统。(四)“组合”和“聚合”1、组合关系是指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又称句段关系。句子中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就反映了组合关系。2、在组合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3、聚合关系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和体现出来,组合在聚合中寻找材料。聚合关系中的成员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一、语言学的任务(一)社会需要推动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社会交际的需要推动了以建设民族共同语为主要内容的语言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二)语言学的学科分类和研究取向1、语言学的分科(1)语言学自身的分支学科:语音学、语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2)跟语言学密切相关的研究学科:文字学、方言学;(3)语言的外围分支学科: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应用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神经病理语言学、语言教育学、领域语言学、修辞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2、语言学的不同研究取向(1)语言学整体上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但也有部分属于自然科学,或者至少与自然科学相交叉。(2)语言学整体上属于基础科学,但也有部分属于应用科学。二、语言研究的古代传统(一)语言研究中的哲学思考1、从哲学角度讨论语言,最重要的问题是探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2、荀子特别强调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指出了“名实”之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正名篇》对这个问题讲得很透彻:“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二)语言研究中的语文传统:全世界语言研究的四大传统:古印度语言学传统、古希腊罗马语言学传统、古中国语言学传统和古阿拉伯语言学传统。《尔雅》被认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语言学专著;西汉杨雄撰写的《方言》开创了训诂学的先河,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学专著。东汉的许慎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说文解字》,开创了以六书为核心的汉字学理论。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有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语言研究中的历史比较方法: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确立开始。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是英国学者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大贡献是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语言历史的研究,提供一种科学方法。三、语言研究的现代思潮(一)语言的描写方法和结构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简称“结构语言学”,最早是指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理论。1、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2、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注重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口语研究3、结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结构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理论;赵元任《国语入门》、朱德熙《语法讲义》,兼顾形式和意义分析两个方面。(二)语言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以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等著作为标志。1、生成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是“普遍语法”。各语言所特有的“个别语法”,是后天习得的;人类语言所共有的“普遍语法”,是先天遗传的。2、生成语言学的核心内容是“句法自治”。3、生成语言学的理论系统是“原则和参数”。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什么是语音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2、(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2)语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同语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须臾不可分离。它有别于也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无意义的声音,如:咳嗽、喷嚏、呼噜,等等。(3)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语音之外的声音则是一种自然现象。二、语音的属性4学习是一种信仰4语音和其他声音一样,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波,因此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因此具有生理属性;更重要的是,“什么语音表达什么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一)语音的物理属性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音波的频率。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高就越高。汉语普通话语音中的声调指的便是音高。2、音强: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的振幅。振幅的大小同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3、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持续时间的长短。4、音质(音色):声音的本质和特色,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是语音“物理四要素”中最重要的特征。声音经过声腔使之放大并形成不同音质的语音。由此得知造成元音音质差别的因素主要是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二)语音的生理属性1、动力部分——肺和气管2、发音体——喉头3、发音体——声带4、共鸣器(声腔)——口腔和鼻腔按照发声器官能否活动,可以将之分为“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主动发音器官包括嘴唇、舌头、软腭、小舌、下颚等,被动发音器官包括牙齿、齿龈、硬腭等。(三)语音的社会属性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什么意义用什么声音来表达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是社会因素决定的。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三、语音的表现形式语音作为语言的载体,跟语言的意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语言本身也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即语音的单位。分别为:音流、音段、节拍群、轻重音、音节、音素、元音和辅音。四、语音的记录方式(一)直音法:直音法其实还包括譬况法、读若法、纽四声法等,是我国东汉以前给汉字注音的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的字来给汉字注音,这样注音的好处是一看就懂,注音准确。缺点是必须为每个汉字找到一个简单易识的同音字有时很难办到。(二)反
本文标题:自考复习专题:语言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00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