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 自考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学习是一种信仰2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持续时间:公元前5世纪至1840年2、经济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3、政治特点: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思想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5、社会结构特点: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6、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1、由盛转衰开始时间:乾隆朝后期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江宁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港口城市作通商口岸③赔款2100万银元(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3)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4)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5)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①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2)1858年,中、美、英、法、俄《天津条约》(3)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①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②赔款800万两(4)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①赔款800万两(5)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①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6)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①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7)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①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4、中法战争后(1)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2)1887年,中葡《中葡友好通商条约》①割让澳门5、甲午战争后(1)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②赔款2亿两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01年,中国与十一个国家《辛丑条约》①赔款4.5亿两白银7、制造大屠杀(1)1894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惨案(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大肆屠杀义和团团民和平民(3)1900年俄国在东北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8、掠夺财富(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二)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1)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口岸(2)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牛庄、登州等10个口岸(3)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了天津为通商口岸,开放伊犁和喀什噶尔为商埠。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形成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关税、盐税担保(3)在中国设立银行,成为对华输出资本枢纽(4)控制中国交通运输业(5)给中国农业经济造成破坏(三)文化渗透1、宗教渗透和侵略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1)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2)《万国公报》是广学会发行的报刊3、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①1840年鸦片战争②标志: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3学习是一种信仰(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新诞生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2、工人阶级特点(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资产阶级特点(1)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2)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民族矛盾)2、次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阶级矛盾)3、关系:(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2)当外国侵略者同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3)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区别(1)前者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2)后者要改变中国近代经济文化和落后的地位与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3、联系(1)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2)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3)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年,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战斗。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海龄以身殉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荣椿、乐善以身殉国3、中法战争:(1)刘铭传击退法军(2)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军在镇南关战胜法军4、甲午战争: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以身殉国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1、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2、甲午战争后,中国的瓜分危机达到高潮(1)德国将山东划入其势力范围(2)法国将云南和广东、广西划入其势力范围(3)英国将长江流域划入其势力范围(4)日本将福建其势力范围3、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1、林则徐(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1839年,组织翻译了《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2、魏源(1)1843年,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2)《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严复(1)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提出了“救亡”的口号。(2)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3)严复疾呼,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4、孙中山(1)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2)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4学习是一种信仰4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1、拜上帝教:1843年由洪秀全创立2、《十款天条》:1847年由洪秀全、冯云山订立,后为太平军军纪3、金田起义:(1)时间:1851年1月(2)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标志4:全盛时期:1856年,太平军获得多个战场的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1853年颁布,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2)解决土地问题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理想(3)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2、《资政新编》(1)作者:洪仁玕(2)主要内容①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②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③思想文化: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④外交: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3)性质: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未涉及农民与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1、天京事变:(1)时间:1856年9月(2)事件:太平天国领导层在南京自相残杀(3)影响: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造成严重危机2、太平天国的失败(1)时间:1864年7月(2)事件:洪秀全病逝,天京失陷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坚持了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新的历史特点。3、太平天国对孔子和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将领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与外国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5、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它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4、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洋务派的形成1、洋务派官员(1)奕䜣(洋务派首领)(2)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2、指导思想(1)提出者:冯桂芬(2)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时间:1861年(2)性质: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4、最初目的:镇压太平天国(二)洋务新政的兴办1、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2、兴办近代企业(1)最早兴办军用工业,后期主要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兴办民用企业(2)江南制造总局是第一个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3)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3、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海军主力北洋水师建成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最早建立)、广方言馆(2)工艺学堂(3)军事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4)派遣留学生:留美幼童、官费留学生55学习是一种信仰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
本文标题:自考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00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