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第一章古代西方教育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教育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荷马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古风时代公元前500—公元前330古典时代公元前330—公元前30希腊化时代《荷马史诗》未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思想启蒙、个性解放的时代政治、伦理学空前发展智者派教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的五点变化斯巴达的教育制度(奴隶主军事专制)城邦性质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军事专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教育目的培养勇敢忠诚的战士教育内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秘密服役教育方法集体教育,体罚,实战演习教育对象女子接受与男子同样的教育内容缺陷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个人的智慧和个性雅典的教育制度(奴隶主民主制)城邦性质公元前7世纪形成的民主共和城邦制教育制度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教育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五项竞技,音乐(包括阅读,书写和计算以及其他文化知识),舞蹈,德育教育方法个别教学,启发式教学教育对象男性缺陷轻视女子教育智者教育•智者: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思想特征:相对主义(本质主义的对立面)、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教育贡献:扩大教育对象扩大教育内容道德和政治教育教育职业化、规范化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智德统一”论: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知识就是智慧,即“知识即美德”。并且美德是可教的,是后天获得的。他把知识教育作为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否定了道德天赋的观念,为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开了先河。•“苏格拉底法”(产婆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①苏格拉底讽刺→连续诘问②定义→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③助产术→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代表作:《理想国》•七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柏拉图)(智者)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和谐教育论:自由教育论:它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辩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闲暇”、“自由学科”植物灵魂体育0—7岁身体的发育动物灵魂德育7—14岁以道德发展和初步的理性发展为中心理性灵魂智育和美育14—21岁理性的发展古罗马教育“十二铜表法”学校教育机构(早期:农民-军人家庭教育;后期:初中高三级体系)西塞罗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初等教义学校高等教义学校公元前509—公元前30共和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帝国时期基督教教育的兴起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西塞罗的教育思想•代表作:《论雄辩家》•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雄辩家必须具有良好的、多方面的素养:具有广博得知识(伦理学)、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教育目的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教育组织形式分班教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教学原则与方法主张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反对体罚教学应当适度,学习与休息相间教学应当明白易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向学生提问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政府对教育的态度由国家统一管理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培养目标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机构兵营式的教练所,集体教育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教育方法服从师训,刻苦训练启发诱导师资队伍奴隶主阶级本国的统治阶级、国外的智者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它们代表了两个相反的政治体制类型和教育类型,他们又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根源。比较古罗马学校教育和古希腊学校教育的异同比较古罗马教育思想和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异同L第二章西欧中世纪教育476年—14世纪文艺复兴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修道院学校: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的产物。创始人圣.本尼狄克对象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准备充当神职人员)、和“外学”(不准备担任神职的人)教育内容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宫廷学校出现时间8世纪典型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阿尔琴的宫廷学校教育对象君王显贵的后代(包括女子)教育目的培养王侯将相(及贵妇人)教育内容七艺教育方法教义问答骑士教育年龄阶段内容教育者出生-7.8岁宗教教育阶段宗教、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双亲7.8岁以后礼仪教育阶段社交礼仪、智育、体育贵族主人和主妇14.15岁-21岁侍从教育阶段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牧师21岁授予骑士封号教育目的:为封建制度培养保护者影响:是近代绅士教育的直接渊源中世纪大学兴起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时代背景城市复兴;市民阶层的兴起;古希腊罗马著作的重新引入;追求知识的风气逐渐趋于形成;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加剧最早的大学南方型大学(波伦亚大学);北方型大学(巴黎大学)领导体制学生大学(同乡会);先生大学(系,教授会);学院特权居住权,自治权,罢教权和迁徒权,教学自由,免税和免服兵役教学内容和课程文学院(七艺、逻辑学、文法);法学院(民法、寺院法);医学院(医学著作);神学院(神学大全、圣经)教学方法讲解和辩论学位学习4-6年,获“学士”学位;在此基础上,学习6-10年,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思考分析:L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公元14-16世纪本章考核要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快乐之家伊拉斯谟巨人传蒙田马丁路德耶稣会学校“快乐之家”•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以人文主义的理想教育学生,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①意识到学校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②复兴了在中世纪学校中消失了近千年的体育和美育•③复兴了强调多方面教育、使学生身心和谐教育的古典教育的思想•④运用自然的教育教学方法伊拉斯谟•是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愚人颂》•①对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②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建立合理的教育制度•③教育目的: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智慧的人•④教育内容:以古典学科为核心的广泛教育•⑤高度重视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拉伯雷•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巨人传》里。•抨击了经院主义空洞繁琐的教育内容、机械的教育方法•人文主义教育的理想:培养品行端庄、体格健壮、知识渊博、文武双全的“完人”•教育内容:体育、知识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教育方法:强调理解在知识教育中的作用;主张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直观方法教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兴趣蒙田•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对经院主义旧教育的抨击•教育目的:培养“新人”,理想的绅士•教育核心:古典学科①强调理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②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③培养学生独立思想和活动的能力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教派核心教育主张路德新教国家掌握教育权,兴办学校;实施强迫普及义务教育;儿童不分男女贫富都应受教育,受教育权利平等。加尔文新教要求国家开办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让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受到教育。学习基督教教义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英国国教国家通过教会来管理学校;重视古典教育;重视英语(本民族语)教学。耶稣会(天主教)重视对精英人才的培养,而相对忽视初等教育;目的在于回复教皇和天主教对欧洲的统治马丁·路德•马丁·路德的两个教育原则:1.国家办教育;2.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同时主张建立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耶稣会学校产生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办学规章《教育计划》教学目的培养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和教士,使学生绝对服从天主教会、为教皇效忠管理制度军队管理制度,形成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教学计划实行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初级部、高级部、神学部)教学方法讲解、辩论耶稣会集中精力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而不重视基础教育。耶稣会学校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L中国教育史学而时习之L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中国原始教育起源的两重需要•中国的教育起源于原始时期,其产生的根源是:•1.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2.社会生活的需要原始教育的社会性•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提供了必要性,而原始社会人类智力的进化、语言的产生以及人类有意识地制造生产工具,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渐丰富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教育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生产需要而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原始教育的主要内容•1、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如石器、陶器等的制造技术和经验的传递;狩猎技术和经验的传递;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传递等。•2、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如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审美意识的产生;居住习惯的改变;出行方式的改变;婚姻家庭生活。•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如祭祀、巫术等。L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负责宗教祭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的礼乐官,兼管国学教育事务。西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大司徒,也称为“教官”,主要职责是地方教化。西周中央及地方官学的名称•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中央是国学,地方是乡学。•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又分设大学与小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六艺教育名称及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是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之教是军事训练课。•“书”、“数”之教是基础文化课。L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落的原因•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3、动乱阶段,战争频繁。西周官学和诸子私学的区别•1、社会基础不同。西周官学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础之上;私学则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之上。•2、管理制度不同。官学以“学在官府”为其主要特征;私学则以”学在四夷“为其主要特征,政教分设,官师分离,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3、施教对象不同。官学被奴隶主贵族子弟所垄断;私学则向平民开放,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4、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同。在教育内容上,官学局限于传统的”六艺“;私学则突破了传统的”六艺“教育,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及新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方式上,官学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相应的基本设备,制度上比较规范化;私学则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设备也较简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私学兴起的意义和作用•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大大促进了私学的繁荣。私学取代官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依靠自由办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也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本意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国别。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教育。•因材施教:孔子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问题,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也很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六经》:在孔子教育内容体系中,主要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课程。孔子最为重视的是礼、乐,尤其是“礼”。孔子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2)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3)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重视古代文化
本文标题:中外教育简史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00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