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货币需求理论》PPT课件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探讨货币量与产出、就业、物价间的变动关系,进而探讨由此决定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什么是货币需求?•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人们的货币需求同实际经济活动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本章学习目标•弄清什么是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了解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主张;•了解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之间的区别。本章学习内容•一、古典货币数量论•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三、现代货币数量论一、古典货币数量论•(一)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二)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三)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比较•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说明货币数量的变化决定物价水平的变化。•第一次明确将价格波动与货币数量变化联系起来的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吉恩·鲍丁,从而正式建立了货币数量论。•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分别提出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使货币理论体系化,并初步建立了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模型。(一)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MV=PY•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指同一货币在一年中媒介商品交换的次数,即货币的周转率;•Y:商品和劳务交易总量;•P:一般物价水平。•含义:货币数量M与货币流通速度V的乘积恒等于物价总水平P乘以总产出Y。•2、费雪货币数量论的三个假设条件•(1)货币流通速度(V)主要由社会支付制度、交易方式决定,这些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因此V可视为不变的常数。•(2)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Y)变动极小,也可视为常数。•(3)商品与劳务的价格(P)是一个完全被动的因变量。•3、费雪现金交易说的基本思想•(1)费雪关于短期货币流通速度V相当稳定的观点,使交易方程式转变为货币数量理论。•该理论表明:名义收入仅仅决定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货币量M加倍时,MV加倍,从而名义收入值PY一定加倍。•(2)费雪关于短期内总产出Y为常数的观点,提供了对价格水平变动的解释。•即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仅来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M变动是因,P变动是果。•原因:•工资和价格完全有弹性;•Y总是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短期内不变;•如果M加倍,由于V和Y不变,P也一定会加倍。•(3)结论:人们所以需要货币,因为货币是一种交易媒介,货币需求的目的是为了便利商品劳务的交易。•货币需求纯粹是收入的函数,即:收入增加→交易额上升→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该方程式强调货币交易的功能,因此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被称为“现金交易说”。(二)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庇古于1917年写了《货币的价值》一文,重点分析货币量与币值的关系。•马歇尔于1923年写了《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间的关系。•罗伯逊在庇古方程式基础上提出了剑桥方程式。•1、剑桥学派对现金交易说的批评•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不是一个常数,现金交易说没有说明引起V变动的原因。•解释:V变动的原因和公众愿意以货币形态保持其购买力的数额相关。•一个新的问题:人们持有货币余额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2、剑桥学派对货币性质的两个基本认识•一是认为货币有充当交易媒介的功能,货币需求与交易水平正相关。•二是认为货币有充当财富贮存的功能,人们的财富水平会影响货币需求,二者正相关。•当个人财富增加时,就需要持有更多的货币来贮存财富;•财富水平同名义收入正相关,因此货币需求中的财富成份也同名义收入正相关。•3、剑桥方程式的含义•M=KPY•式中,•M表示货币供给量;•K表示以货币形态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Y表示一定时期内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PY表示名义国民收入。•由于剑桥学派假定,货币供给M和货币需求Md会自动趋于均衡,因此有:•Md=M=KPY•认为K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倒数。•研究K的意义:•强调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K的引入开创了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三)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比较分析•1、相同之处•二者都将货币数量作为物价变动的原因,并得出相同的结论。•剑桥学派认为,如果K和Y都是常数,则物价水平与货币存量成正比例且同方向变化。•这与费雪的结论是一致的。•2、二者的区别•(1)现金交易说注重货币交易媒介的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现金余额说则从货币贮藏功能出发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2)现金交易说注重货币流通速度与支付制度的关系;现金余额说则注重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3)现金交易说所指的货币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现金余额说指的则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3、二者共同的缺陷•(1)二者关于充分就业的假设前提与现实不符,在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不一定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2)二者关于收入(Y)、货币流通速度(V)和货币持有比例(K)不变的假设均不符合现实经济活动,古典货币数量论只是一种静态理论。•(3)古典货币数量论将利率排除在货币分析之外,忽略了利率的作用。•(4)二者均没有研究方程式中各项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如,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间的变动关系等。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产生•(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产生•1、凯恩斯货币理论产生的背景•1930年代的大危机,使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失灵,普遍的生产过剩与大量失业并存。•货币只影响物价而不影响产量与就业的古典货币数量论无法作出解释。•2、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题—如何解释失业现象•理论前提:否定了价格机制能自然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决定就业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状况。•有效需求:指一个国家的总需求或总购买力。具体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基本观点:社会的有效需求通常是不足的,所以决定了失业的存在。•决定投资需求的两个因素:资本边际收益率与利率。•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大于利率时,厂商才会增加投资。•刺激厂商增加投资,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利率水平的高低,而利率又取决于货币供给与需求。•由于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外生变量,决定利率的关键就是货币需求。(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1、凯恩斯对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批评•批评了关于总收入Y、货币流通速度V和货币持有比例K均为常数的假设。•修改了剑桥方程式,用流动性偏好的理论解释货币需求的原因。认为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原因在于货币有很好的流动性。•2、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偏好于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性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有三种动机,并在分析这些动机,尤其是分析投机动机的过程中,建立了其独特的货币需求理论。•(1)交易动机:由于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一致,人们为了满足日常交易活动的需要,就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影响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时间间隔;•企业的产出与商品的流通环节等因素。•如果人们的收入多而且收支时间间隔短,则由交易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量就小;反之亦然。•(2)预防动机:人们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的货币。•影响预防动性动机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未来交易水平与收入成正比;•由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且同方向变动。•结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基本与利率无关,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是收入的增函数。•函数式:M1=L1(Y)•式中M1表示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Y表示收入;•L1表示M1与Y的函数关系。•(3)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的货币。•凯恩斯假设人们只能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之间选择其财富的持有形式。•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因此预期利率上升者将保存货币,以便在债券价格下跌后,能以低价买进债券从中获利;•预期利率下降者则保存债券,以便当利率下降时能以高价卖出债券,从中获利。•结论:由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的反函数。•当前利率越高,人们预期未来利率走势下降,人们投机性货币需求会减少;•当前利率越低,人们预期未来利率走势上升,人们投机性的货币需求会增加。•函数式:M2=L2(r)。•式中M2表示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率,L2表示M2与r的函数关系。•基于三种动机,货币需求函数式:•M=M1+M2=L1(Y)+L2(r)=L(Y,r)•式中,M表示货币总需求;•L表示货币总需求M与收入Y和利率r之间的函数关系。•3、凯恩斯关于货币流通速度V和货币持有比例K不是常数的解释•当利率提高时,货币需求会减少,即人们抛出货币,从而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当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增加,人们手持更多的货币,从而减弱了货币流通速度。•由于K是V的倒数,V的不稳定决定了K的不稳定。•K、V均是利率的变数,由此,凯恩斯将利率列入货币需求因素,体现出其货币理论的特点与发展。(三)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1、提出了解决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体系的建立:将货币通过利率同投资、就业和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利率是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其中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在流动性偏好一定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使利息率下降,有利于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2、政策建议•当有效需求不足引发失业时,中央银行可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使利率低于资本边际收益率,刺激投资的增加,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关于政策有效性的条件:凯恩斯认为当出现流动性陷井时,货币政策无效。•“流动性陷井”:当货币供应大量增加,利率降到某一低限时,货币需求会变得无限大。•原因: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债券价格会下降,更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结果:无论货币量增加多少,都只能被“流动性陷井”所吸收,无法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达到刺激投资需求的目的。•加上厂商对资本边际收益率的预期较低,使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医治的办法:加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和调节。四、现代货币数量论•(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产生•(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三)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产生•1、19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发展中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理论难以自圆其说•“滞胀”:高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并存。•凯恩斯关于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达到调节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失灵。•理论界把“滞胀”归因于凯恩斯廉价的•货币政策。•2、以弗里德曼为首的经济学家在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试图解说西方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并提出新的政策主张•弗里德曼关于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受到当时的撒切尔政府和里根政府的重视,从而上升为主流经济学派。(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1)恒久性收入——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性收入:指过去、现在和将来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恒久性收入的特点:较稳定,不同于带有偶然性的临时收入或一时收入。•偶然性或临时性收入:主要指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所带来的收入迅速增长•弗里德曼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恒久性收入的增加比当期收入的增加要小得多;•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减少中也有许多部分是临时的,恒久性收入的减少比当期收入的减少要小得多。•恒久性收入决定货币需求的意义:表明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2)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收益有三种情况:•收益为零:持有购买力稳定的现金;•收益大于零:持有生息的存款;•收益小于零:持有购买力下降的现金,如
本文标题:《货币需求理论》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06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