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试时间:2小时,共2题,全部为主观题第一题材料1:习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材料2:疫情让人们在公共场所的用餐习惯发生很大变化,餐饮企业也因此面临多维度的变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推广分餐分勺用餐。现在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大家逐渐忽视了使用公筷。一些商家,准备了长公筷,但时间久了,公筷慢慢不见了,如果客户不主动提,也就不主动提供公筷。对商家来说,公筷的成本很高,疫情防控期间,返工帮手不够,忙起来之后就忘了。到现在变成了,如果是客户不主动提,商家也就不主动提供公筷。另一方面一些公勺公筷宣传标语的提示告示内容比较反胃,有的甚至有些恶心,引起顾客反感,反应较大,于是商家就把公筷撤掉了。材料3:公筷意识与中国社会人情有一定关系,同事和亲人之间用公筷显得生分。有人建议:使用公筷要用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材料4:公筷分餐制的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部分商家不推广公筷,经多次宣传教育,效果不佳。第三次执法时,对其进行处罚,罚款50元。材料5:我们中国的传统风俗,老人给孩子夹菜,其实都是风俗引起的,如果不夹菜的话显得非常的陌生。某专家讲了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现在虽然在公共餐饮安全卫生上面有了软件和硬件的规定,可是没有顾客和餐饮行业提出具体的制度规定,这是原因之一。”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公筷公勺推广难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要求:分析全面准确、对策具体、有条理。不超过400字,40分。【参考作答一】目前公筷公勺仍然面临走在“路上”、停在“嘴上”、难以落实到“餐桌上”的局面,主要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认识理解不足。“合餐制”的传统就餐习惯根深蒂固,传统习惯和观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二是宣传引导不够。缺乏针对性宣传和引导,文明用餐的良好风气仍未形成;三是监督管理不力。日常监管不够,督促餐饮企业整改落实不到位。推广公筷公勺,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公益广告和“三微一端”等新兴媒体,宣传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要统一标准,全面推广。加强顶层设计,在全省范围内制定统一执行标准和实施细则,明确公筷公勺的质量标准和推广范围。三要做好监督,发挥合力。发挥好政府部门、餐饮业协会组织、餐饮企业个体的监督合力,定期开展检查,督促企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四要完善机制,形成长效。要把握好“常”与“长”的关系,完善推广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巩固推广成果。(391字)【参考作答二】公筷公勺推广难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一是认知不足。传统观念牢固,未认识到公筷公勺积极作用;二是贯彻不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餐饮企业、家庭个人落实效果参差不齐;三是宣传不力。对公筷公勺积极作用宣传不到位,文明习惯没有入脑入心。客观方面:一方面,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法规和执行标准规范,全面推广受限;另一方面,监管不到位,处罚措施不强,没有形成震慑。解决推广难问题,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共同发力。主观方面: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育培训,引导树立健康文明的就餐新风尚;二是推动政策落实。领会上级要求,按照重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开展工作;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利用“三微一端”等形式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入脑入心。客观方面: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执行标准和实施细则,明确公筷公勺的推广范围及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倒逼责任落实。(398字)【学员框架推荐】原因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宣传引导不到位。三是企业执行不到位。四是执法监管不到位。对策方面:一要观念突出“转”字。二要宣传突出“广”字。三要保障突出“实”字。四要监管突出“严”字。第二题:材料:“世界失控了”“华商太难了……”连日来,多篇文章在大量微信公众号上病毒式传播,除了换一下国家名和人名,其他都一模一样。据报道,这些账号的背后都有一人——商人郭红。这个“郭红”拥有3个主体下的50个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上百篇虚假文章。郭红丈夫薛育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都是其一手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量和涨粉。目前,百余篇相关文章已删除,数十个违规公众账号被封。当地网信办和和公安部门也介入处理。问题:请结合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1000—1200字,60分。【参考作答】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网络传播秩序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片面追逐商业利益,为吸引“眼球”炒作热点话题、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虚假信息、搞“标题党”等,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成为网络生态的重要“污染源”,社会公众对此反映强烈。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的空间里。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每个接入网络的个体都将是受害者;网络空间天清气朗、生态良好,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汲取精神养分。只有让网络空间充满信任、积极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网络空间建设及传播工作需要以法律法治建设为根本保障。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是时代所需,“依法治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只有法治才能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面对互联网迅速发展、现实社会因互联网发展和普及运用而交织形成的网络空间社会的新局面,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要与时俱进,查缺补漏,加快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解释工作,使之适应网络空间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全力保障相关法律落实。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目前我国已建立属地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对网络管理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福建商人“郭红”及其信息公司被网信及公安部门介入处理正是责任部门敢于亮剑的具体表现。要确保涉网法律法规坚决、全面执行到位,全力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空间建设及传播工作需要各类社会主体深化协同参与。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是全体人民的利益所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良好局面。党委政府紧盯网信工作发展趋势,制定方向性政策并做好监管服务;有关企业加强自律,主动提供健康积极网络内容及信息产品;社会各界要针对网络有害信息积极举报清除;广大网民要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增强自控能力,不信谣、不传谣。无论政府的管理作用还是社会的监督功能,无论企业的履责义务还是网民的自律义务,都缺一不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各尽其责,才能推动网络生态更健康。网络空间建设及传播工作需要以新兴网络技术强化科技支撑。面对网络空间海量数据,针对负面有害信息的监测处理工作仅仅依靠传统的“人防+技防”手段已经捉襟见肘。各级监管部门要充分依托“5G”“AI”“大数据”等新兴网络技术,实现对网络违法犯罪全生态链防控打击,从源头改善网上公共秩序;要升级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积极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护体系;此外,可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发力,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提供坚实人才基础。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自媒体依法运营,监管部门严格管理,广大网民“从我做起”,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各方都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网络空间这一块“精神栖居地”,就一定能让网络空间更有秩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学员框架推荐】打好“四张牌”展现大作为打好“政策支持”牌。打好“人才队伍”牌。打好“公平正义”牌。打好“创业文化”牌。以三力支撑清朗的网络空间以思想引领为根本点,增强网络空间引领力。以改革创新为关键点,提升网络治理支撑力。以依法监管为着力点,提高网络治理管控力。三坚持构筑绿色网络生态坚持思想引领,是构筑绿色网络生态环境的“航向标”。坚持制度保障,是构筑绿色网络生态环境的“定盘星”。坚持监督问责,是构筑绿色网络生态环境的“压舱石”。以零容忍态势净化网络生态思想教育是净化网络生态的“总开关”。科技创新是净化网络生态的“硬核力”。担当作为是净化网络生态的“压舱石”。
本文标题:2020年浙江省市级机关面向抗疫一线专项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题(机关通用能力测试B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22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