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学概论主讲人:杨允第一章导论一、“国学”释义•“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纷纭说法•(1)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2)国学指的是中国古代学说。•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山、医、卜、命、相)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3)主要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4)广义上,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相融的学术精髓的简称。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可译做“Sinology”(汉学、支那学)、中国学(ChinaStudies),也有称现代“华学”国学•概之,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当然。国学主体是先秦诸子,主要指儒学。二、国学的范畴及典籍。(一)范畴•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以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二)典籍精品•1、经部——儒学经典•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等,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2、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部的体系大致三种:•1、纪传,承袭《史记》体制,如《汉书》;•2、纪年,承袭《春秋》体制,如《资治通鉴》;•3、纪事,承袭《通鉴纪事本末》,如《宋史纪事本末》等。3、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等。•重要书目如:《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公孙龙子》、《淮南子》、《孙子》等等。4、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集部有楚辞、总集、别集等分类,主要收录历代文艺方面作品。•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三、国学的价值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1、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3、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5、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四、研读国学的方法与资料•1、熟读基本要籍•四库所收图书共有3470部,7918卷;存目部分有6819部,9434卷。•治国学先从经学开始。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2、明了学术发展路径(1)每一学科的发展过程;(2)每一朝代或阶段学者研究的成果。(3)每一时代学术的风尚。(4)每一学者的学术渊源3、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1)动植物知识•(2)天文知识•(3)避讳的知识4、善用工具书(1)书目(2)索引(3)字典与辞典:普通、专科、专书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类书(4)传记参考资料:年谱、族谱等。5、年鉴、年表:十二诸侯、六国年表6、地理参考资料:地图、方志。7、法规、统计8、名录、手册(二)研读国学的资料•1、图书资料•2、非图书资料:地下的文物(甲骨、石碑、铜器)、地上的文物(鸟、兽、书、画、碑碣)、生活习俗、民间信仰等。(三)研读国学的基本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第二章经部第一节概说一、中国学术史上的“经”义•1、依照《说文解字》的解释,“经”是“织纵丝也”,与解释成“织横丝也”的“纬”字并称。•古时书籍,刻写于竹简,必须用“纵丝”编连成册,因此,借“经”为书籍的名称。•2、《说文解字》段玉裁注:“织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然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常经。”•3、经是“常”的意思,经书就是记述天道、人事常理的书。•班固《白虎通》云:“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言不变之常经也。”•刘熙《释名·典艺篇》云:“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桓谭《新论》:“经者,常行之通典。”•4、清代章学诚则谓经在古时并非尊称,到了后儒,因尊崇圣人,不敢冒犯,始以经为尊。•5、今文学家以孔子所编撰者为经,即六经。二、经的范围•1、六经•首先提出“六经”之说的是《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2、五经•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3、九经(唐)《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易》、《书》、《诗》。4、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5、十三经•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三、“十三经”简论•《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后二传重在论议。•《论语》:是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可能为春秋时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第二节《易经》《易》包括周易古经和周易大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它雄踞六经之首、三玄之冠、世界三大经典之颠。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智慧。正如清代《四库总目提要》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为之作“十冀”;黑格尔赞叹“《易》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玻尔惊叹太圾图与他今天发明的并协原理竟是如此吻合,如获至宝地把太圾图取作他的族微的中心标志;捷恩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一、《周易》是一部什么书•(一)《周易》释名我想知道!1、关于“周”(1)“周”为“周普”。东汉郑玄曰:“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2)“周”为“周代”。唐朝孔颖达曰:“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是也。”(3)“周”为“周转”。今人郭建勋曰:“周易,即周转变化或周环运动”。2、关于“易”(1)“易”为“蜥蜴”。许慎《说文解字》“曰:“易,蜥蜴、偃、蜒,守宫也“象形”。易”的上半部是“日”字,犹如蜥蜴的头,下半部是“勿”字,犹如蜥蜴的身和脚,意取其颜色多变。(2)“易”为“日月”、象征阴阳变化。东汉魏伯阳曰:“日月为易”。“易”的上半部是“日”字,下半部是“月”字,意取其阴阳交变。(3)“易’’为“日出”。今人黄振华曰:“在段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易”这个字,而且是一个字……这是一个象形字……象征日出……以日出来象征阴阳变换”。•《周礼·太卜》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喔,原来是这样!3、关于“周易”《周易》,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提法。狭义的《周易》指的是《周易古经》;广义的《周易》则包括《周易古经》(简称《易经》)和《周易大传》(简称《易传》)。本书拟取其广义。东汉郑玄曰;“《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这是一部占筮的书,通过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断,即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来预测吉凶。这标志着古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由迷信转向科学的人类觉醒,是科学与迷信相混杂的一种认知体系。《易传》•春秋战国的大圣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易经》,创作《易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的人类新觉醒。《周易》•总而言之,《周易》,包括经与传,是一本《易经》讲占筮、《易传》讲哲理的充满着中国古代人智慧的重要经典。••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二)为什么要学《周易》•A、学习《周易》阴阳哲学和整体哲学。•B、结合自己的专业,发掘与发挥《周易》的思想,努力开创出新的思路或新的成果,哪是小小的创见或创造也好。•C、用《周易》来养生保健,预测人生,为发展人体科学添砖加瓦。二、周易的结构•《系辞上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一个不断一分为二的过程,不仅是《周易》的宇宙形成模式,而且也是《周易》的结构系统;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一)太极•“太极”一词是《周易大传》首先提出来的。易传》只指出它是世界的本原,即是一个实体,而尚未交代清楚它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历代易学对“太极”的解释基本可分三派;•a、认为“太报”即是元气,这是唯物主义的解释。•b、认为“太极”即是理,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c、认为“太极”即是心,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解释。(二)阴爻和阳爻•两仪,是指阴阳,用阴爻(一一)和•阳爻(——)来指代。•阴爻和阳爻,作为最基本的元索,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和六十四卦。1、爻体(爻次名称)•单卦(经卦)用三爻,重卦(别卦)用六爻,由下而上排列。•爻次名称是:•第一爻叫初爻,第二爻叫二爻,•第三爻叫三爻,第四爻叫四爻,•第五爻叫五爻,第六爻叫上爻。•为区分爻的阴阳性质,阳爻冠以“九”字,阴爻冠以“六”字。如:•阳初爻叫“初九”,阳二爻叫“九二”,•阳三爻叫“九三”,阳四爻叫“九四”,•阳五爻叫“九五”,阳上爻叫“上九”。•又如:•阴初爻叫“初六”,
本文标题:国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2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