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见习反思体会——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见习反思体会——因材施教,因势利导xx年4月11日~4月15日,对于多数人来说或平凡或平常或平淡,但对于我们——xx级化学学院公费师范生——是特别的特殊的特质的,这五天,我们有幸来到了长春市十一高,进行基础教育见习。说起来,见习无非是听课、记录、思考分析。但又不是简单的听和记,有别于高中生们的听课,我们带着更多的“目的”,试图多角度体会教学、体验教学。我的“目的”清晰明确,“听”:教师技能、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及同课异构、教师魅力之师生关系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得不说教师的差异、学生的差异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尤为重要。一、关于教师技能教师技能是展现教师基本素质最直观和明显的外在技能,一手好字不仅清晰简洁,也会让人赏心悦目,即使做不到特别美观,整齐有序也会为教学的展开奠定好的基础。而教学语言、音调、语速的差异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也是大为不同,高二的孙茂湘老师可以说是声音较为个性的老师,语速和缓、情感饱满、音调抑扬顿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高二教研组长闫老师、高一刘文琦老师,语速较快,这是配合学生的素质情况的调整。学生接受能力强,教师语速自然稍快,一方面保证课堂容量足够大,另一方面能够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对比而言,刘大为老师的三个平行普通班,学生基础都较为薄弱,考虑多数学生接受能力差,就要适当放缓语速,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甚至是练习。较难达到的是良好的教态,不同的教师在授课时或亲和或严肃或活泼,宗旨都是自然、大方、不做作,是一种教学热情的立体外显。佛家讲相由心生,尽管有的人平时较为内向和拘谨,但是一旦做起他自己喜欢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快乐和自我价值,甚至把教学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去奉献,把教学作为与学生、与青春年少沟通的通途,教学就会是轻松的、感人的、乐在其中的、满载意义的。只要真诚、用心,学生会知道。二、关于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本人是在小学减负的口号,初中鼓励创新的口号,高中面临课改的口号下一路走来…结果呢,减负等于加正,创新更是无从说起,课改没摊上值得高兴…然而当时看似可以继续的平平淡淡为后来“杯具”的上演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荣幸在咱师大这“综合性”师范大学学习四年后将执教于新课改大环境中。“杯具”往往悄然到来,当我们自以为弄懂了情景创设、探究、科研、科学素养、教师主导等的皮毛来到一线时,才赫然发现教学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新课改自然不是很理想地就能实施。打个浅显的比喻,现在的状况就像在天平的两端:一边是举着高等学历、科研论文的大学教授们,呕心沥血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中高等公民,坚持一标多本,“姗姗剪剪”编写的大同小异的教材,精彩纷呈。另一边则是手捧成绩单、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为了学生提高哪怕零点五分的成绩也要督促学生完成大量习题的殷勤园丁。双方实力相当,平分秋色,这场漫长的比赛也因不满平局一而再再而三地无限加时。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天性的自由发展和学校的升学率、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像迷失方向的平衡指针左右摇摆,受煎熬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教师、学校和整个社会。而我们,即将踏上教师之路的师范生也迷茫了,如果都是好的出发点,到底谁之过,到底如何走下去?客观讲,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力图侧重主导,这对传统教育培养出的教师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性不言自明,我们都曾经被应试教育制度压迫的苦不堪言,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不够合理,但是当新课改摆在眼前,我们很正常地不知所措了。挑战即机遇,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致力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坚持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来。三、关于教学结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的中心思想,教师教学必然要遵循学生的客观情况,这在平行课和同课异构上有明显体现。针对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反应快、做题勤的特点,教师要将教学结构设计得更为紧凑,在将基础知识铺展开来的前提下,更要在“拔高”上下硬功夫,要以高频率的提问,发展性、发散性的知识点培养高效的思维能力;针对普通班学生基础薄弱、反应慢、动手少的特点,教师必然要将教学节奏缓下来,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形成肯动脑爱动手的习惯,适度发散,让普通班素质稍好的同学有提高的机会。同样的复习课,刘大为老师三个平行班的学生基础都较为薄弱,尽管习题已经提前布置,但好多学生都不能及时完成,刘老师不得不花费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做题,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熟练掌握公式的运用;负责实验班的闫老师则更关注学生的可“拔高”空间,实验班学生往往是在完成要求的习题量的基础上超额完成3~5倍,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将知识网铺大,引导学生形成灵活的发散和集中思维的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本文标题:见习反思体会——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28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