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艾滋病-免疫讨论
艾滋病汇报:潘丽媛PPT制作:李婧雯2艾滋病的发现与命名0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402病原学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是-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以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CD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CD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HIV作为一种反转录病毒,其生物学特征如下。1.形态结构HIV是D型RNA反转录病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毒核心由单链RNA、反转录酶及结构蛋白组成。核心的外面是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病毒最外面为包膜,包膜上有棘突、含有与宿主结合的部位。2.基因结构HIV具有典型的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结构,两段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排列两边,中间有3个主要基因:①gag基因;②pol基因③env基因3.分型HIV按血清型可分为HIV-1和HIV-2型4.抵抗力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对热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许多化学物质也可以使HIV迅速灭活。7请在此处添加标题•1.gag基因能编码约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前体蛋白(P55),经蛋白酶水解形成P17,P24核蛋白,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坏。•2.Pol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P34),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逆转录酶、核糖核酸酶H,均为病毒增殖所必需。•3.env基因编码约86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并糖基化成gp160,gp120和gp41。gp120含有中和抗原决定簇,已证明HIV中和抗原表位,在gp120V3环上,V3环区是囊膜蛋白的重要功能区,在病毒与细胞融合中起重要作用。gp120与跨膜蛋白gp41以非共价键相连。gp41与靶细胞融合,促使病毒进入细胞内。实验表明gp41亦有较强抗原性,能诱导产生抗体反应。803致病机制进入T细胞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当HIV的包膜蛋白gp120与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后,在gp41透膜蛋白的协助下,HIV的膜与细胞膜相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当病毒进入细胞内后迅速脱去外壳,为进一步复制作好准备。最近研究表明,HIV进入细胞内除CD4受体外,还需要细胞表面的蛋白酶同gp120的V3环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完成。HIV感染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T细胞内逆转录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复制开始,首先二条RNA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为DNA,再以DNA为模板,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复制DNA,这些DNA部分存留在细胞浆内。进行低水平复制。部分与宿主细胞核的染色质的DNA整合在一起,成为前病毒,使感染进入潜伏期,经过2-10年的潜伏性感染阶段,当受染细胞被激活,前病毒DNA在转录酶作用下转录成RNA,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经过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释放出来后,继续攻击其他CD4T淋巴细胞。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HIV感染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一)单核巨噬细胞:因其表面也具有CD4受体,所以也易被HIV侵犯,但其感染率远远低于CD4+T淋巴细胞。研究发现被HIV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有播散HIV感染的作用,它可以携带HIV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细胞中受HIV感染的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如小胶质细胞。HIV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释放毒性因子可以损害神经系统。当一定数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受损时,就会导致机体抗HIV感染和其他感染的能力降低。并且CD4+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也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损害有关。HIV感染对其他细胞的影响(二)CD8+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有对HIV特异的细胞溶解能力,在HIV感染初期,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作用,当CD8+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时HIV感染者病情发展。在HIV感染的进展期,HIV-1特异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数目进行性减少,说明CD8+T淋巴细胞对HIV特异的细胞溶解活力的丧失,可能与CTL减少有部分关系。HIV选择性变异和由于CD4+T淋巴细胞的破坏也是促使HIV特异性细胞溶解活力丧失的原因。HIV感染对其他细胞的影响(三)B淋巴细胞:HIV感染后,可通过多克隆抗体激活B淋巴细胞,使外周血液中B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免疫球蛋白,使IgG和IgM的水平增高。同时B淋巴细胞对新抗原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在HIV感染进展时,化脓性感染增加,而对流感A病毒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抗体反应降低。HIV感染,B淋巴细胞多源活化的机制不明,可能是由于缺乏正常T细胞的调节,B淋巴细胞被Epstein-Barr病毒激活阶段,或HIV直接激活B淋巴细胞。HIV感染对其他细胞的影响①由于HIV包膜蛋白插入细胞或病毒出芽释放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产生渗透性溶解。•②受染细胞内CD-gp120复合物与细胞器(如高尔基氏体等)的膜融合,使之溶解,导致感染细胞迅速死亡。③HIV感染时未整合的DNA积累,或对细胞蛋白的抑制,导致HIV杀伤细胞。•④HIV感染细胞表达的gp120能与未感染细胞膜上的CD4结合,在gp41作用下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而溶解死亡。HIV选择性地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有T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细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体,通过HIV囊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CD4结合后由gp41介导使毒穿入易感细胞内,造成细胞破坏。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起作用:🔺•5.HIV感染细胞膜病毒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激活补体或介导ADCC效应将细胞裂解。🔺•6.HIV诱导自身免疫,如gp41与T4细胞膜上MHCII类分子有一同源区,由抗gp41抗体可与这类淋巴细胞起交叉反应,导致细胞破坏。🔺•7.艾滋病发病时可激活细胞凋亡。如HIV的gp120与CD4受体结合;激活受感染的细胞凋亡。甚至感染HIV的T细胞表达的囊膜抗原也可启动正常T细胞,通过细胞表面CD4分子交联间接地引起凋亡CD+4细胞的大量破坏,结果造成以T4细胞缺损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HI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宿主细胞死亡,此过程周而复始。在HIV感染的初期,外周血中CD4细胞的数目保持正常。随着体内病毒负荷的增加,CD4细胞计数进行性或不规则性下降。当CD4细胞计数<200×106/L(200/mm3)(正常底限的50%)时,感染者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免疫缺陷,各种条件性感染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急剧增加。1704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一)传染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2.经血液传播①与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与注射器;②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血液成分)、血液制品;③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④医源性感染:如医疗器具消毒不严等。3.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或胎儿经过产道感染,也可通过母乳喂养传染给婴儿。20症状及体征05(一)急性感染急性期的症状主要为非特异性,接触HIV后至发病的时间1~6周,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出汗、乏力、肌痛、食欲缺乏、恶心、腹泻和无渗出的咽炎。(二)早期一般无特殊症状,但有些患者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大,这类淋巴结大常常是对称的,以颈、枕和腋部多见。(三)中期除了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大外,尚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鹅口疮、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四)晚期辅助性T细胞已明显下降,多伴有各种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也可有消耗综合征和痴呆。小儿艾滋病的特殊表现1.生长发育异常越早期感染表现越严重。2.神经系统损害3.慢性腹泻、衰竭和营养不良4.肺部病症是小儿艾滋病患者常见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多见的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5.皮肤及黏膜感染艾滋病患儿可发生复发性疱疹性口腔炎、念珠菌性咽炎和念珠菌性食管炎。6.淋巴结和腮腺大全身多部位淋巴结大,直径>2cm,无触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对称性腮腺大,常有血清淀粉酶升高。7.恶性肿瘤淋巴瘤在AIDS患儿中较多见,卡波西肉瘤在AIDS患儿中罕见。23实验室检查06(一)HIV实验室检查1.病毒分离培养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2.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3.HIV-1抗原检测在窗口期,虽然血清中尚不能测出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能检出的HIV-1P24抗原。4.HIV核酸检测HIV核酸检测方法分为HIV核酸定性检测和HIV核酸定量检测两种。可用于婴儿的早期诊断,疑难样本的辅助诊断,遗传变异监测等。(二)免疫缺陷的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已作为HIV感染病情进展的标志之一2.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血液中CD4细胞测定是衡量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CD4<200×106/L(200/mm3)作为诊断艾滋病的指标。3.CD4/CD8比值<1这是由于CD4+T淋巴细胞减少所致。4.β2-微球蛋白测定艾滋病病人明显增高。(三)条件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几乎每例艾滋病病人至少患有一种条件性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病原体检查。2607诊断(一)急性HIV感染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脾大。(二)无症状HIV感染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三)AIDS临床症状①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②慢性腹泻次数每日多于3次,>1个月;③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④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⑤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等……..综合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2808治疗(一)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治疗药品已批准生产的有三大类共10种化学治疗药物、包括5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2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及3种蛋白酶抑制剂(PI)。联合治疗药物选择的标准:①经证实有效;②协同作用;③没有交叉耐受;④无蓄积毒性;⑤应用实用性。(二)免疫调节治疗主要用于免疫调节的药物有4种。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丙种球蛋白,中药3009预防(1)宣传教育:利用大众媒体、小册子、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大众了解、掌握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2)规范治疗各种性病:规范治疗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对性病病人进行HIV抗体的检测,以便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提倡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4)使用经HIV检测合格的血液(血液成分)、血液制品。(5)防止医源性感染:口腔及手术器械、内镜等必须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是否妊娠。如果妊娠应进行母婴阻断,对于已出生的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7)拒绝毒品,不能共用注射器吸毒。(8)对查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指导配偶及性伴侣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并定期进行抗HIV抗体检测。感谢聆听
本文标题:1-艾滋病-免疫讨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33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