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考考前注意事项初中学习及中考复习阶段即将结束,学生们就要走进考场,迎接中考的挑战。在同学们即将参加中考的关键时刻,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些什么帮助呢?以下建议和要求,供同学们和家长们参考:一、中考期间注意事项:(一)考试前一天下午到所在的考点看考场1.计算从居住地到考点骑车或步行所需要的时间(按一般速度),要把“红灯”考虑进去,如果乘公共汽车还要计算候车时间(尽量提前到达考点)。2.到考点后要看好:A考场位置B厕所位置C洗手池位置D自行车存放处E本班集合地点(学校教学楼前)3.检查自行车有无隐患。(带少量钱以备急用)(二)考试前一天晚上1.准备好第二天考试用的物品:至少2支黑色水笔(或者签字笔)、中考填涂答题卡专用铅笔、橡皮、圆规、三角尺、直尺、计算机等。2.准考证要放在袋子中,不要放在衣服口袋里或夹在课本中(每场考完后都要放袋中)。3.晚饭后可将第二天要考试的科目知识要点温习一下,争取十点之前睡觉(按平时习惯最好)。(三)考试第一天上午1.早饭要吃饱吃好(不要吃太多难消化、油腻的食物),带好开水。2.提前一小时进入考场,放好自行车,上锁,带好钥匙,到本校集合点听带考老师有何通知,进入考场前最好上一次厕所。3.根据考点要求持准考证进考场,准考证放在考桌左上角备查,保持安静,认真听取监考老师的讲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先举手报告,获准后方可发问。4.接到试卷后要检查:A是否当场考试科目B根据试卷下面标明的总页数查对所发页码是否相符5.用黑色水笔或签字笔在每张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好准考证号码、科目、试卷类型,并用2B铅笔涂好。6.答卷前,要把试题前面的答题说明看明白,然后把全卷答题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答卷时要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不会的暂时空着(可用铅笔画个问号,全卷答完后再回过头来逐个攻克,做完后,把问号擦掉)。如有看不清的题目要举手,获准后再发问。答卷过程中要冷静、沉着、细心,完成第一卷后一定要及时涂答题卡,答题时一定要与试卷准确对号,不要提前交卷。7.考完后,马上转入下一门的准备工作,不要议论考试情况,不要互对答案,中考由五场组成,不要因一场考试影响情绪。(四)几点特别注意事项1.出门前带好准考证等物品;2.往返途中思想不要开小差,注意交通安全;3.路上不要随便买冷饮吃,以防因不卫生而闹肚子;4.天热时,回家不要马上用冷水洗脸、洗身,可用温水擦洗;5.中考期间吃饭不可暴饮暴食,亦不可不吃或少吃;6.中午、晚上睡觉尽量不吹风扇,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当心受凉,睡觉时尤其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凉;二、家长注意事项(一)注意孩子饮食卫生。饮食既要保证考生的营养,又不可过分,天热以清淡一些为好,不要让孩子吃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谨防闹肚子和感冒、中暑等疾病;最好自制些防暑降温的饮料,不要让孩子到外面随便吃冷饮。(二)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按时作息,一定不要“开夜车”;中考期间早晨、中午都要有人按时叫醒孩子,以防误点。路远者可适当安排接送。(三)夜间睡觉要注意防止孩子受凉,入睡前要引导考生情绪放松,以防失眠,影响第二天的考试,一旦出现失眠也不要紧张,可安静地卧床休息,储备的体力、精力可以满足第二天的考试要求。(四)帮助孩子调整应试心理。考前要开导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考试期间不要急于询问考试情况,而要安慰、疏导和鼓励孩子迎接下一门考试科目。(五)有条件的家长尽量接送孩子参加考试。(六)提醒孩子带全考试用品、防暑用品、手表、眼镜等;出门前让孩子检查准考证是否放在袋内,文具是否带全。(七)家远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想办法就近找个招待所或旅馆,安排好饮食和休息。临近中考,有的考生由于熬夜学习,打乱了自己的生物钟。相关心理专家提醒考生,临考前要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初三生徐华学习一直很努力,随着中考的临近,她也越来越着急,为了能有更多时间学习,她每天晚上都一两点才睡。可一到白天,徐华就精神萎靡,上课也很难集中精力,总想睡觉,白天听不好课,晚上就只好花更多的时间补,这样下来,晚上越睡越晚,白天更没有精神,形成了恶性循环。在北京某中学初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不少学生哈欠连天,有的趴在桌上睡着了。北京66中初三老师彭德宇说,不少孩子都有这个问题,晚上复习得太晚,白天上课就瞌睡。现在天热了,下午第一节课成了孩子最容易犯困的时候。有的考生到临考前还是白天犯困,晚上精神,往年甚至有考生因为考前晚上失眠,第二天在考场上睡着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建中说,这就是考生的生物钟被打乱了。人的生物钟调整需要21天的时间,考生从现在起,就要按考试时间调整生物钟,把自己思维最活跃的时间调整到与中考相一致的时间段。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睡觉起床,不要开夜车,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考生衡量自己睡眠时间是否充足,以第二天能否集中精力上课为标准。一些习惯晚睡的考生可利用一个周末,将睡眠时间调整过来。沃建中提醒考生,即使到了临考前几天,也要保持已经养成的睡眠习惯,不要刻意早睡。相关中考教育专家做客北京新闻广播《教育面对面》节目时提醒考生,考前一定要做好计划,用好“黄金两分钟”。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智会建议,中考生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剩下的时间,并把每天的最佳复习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考生首先要清楚在学校的时间、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各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考生在学校或家里学习后,不要立即离开座位,而要拿出两分钟时间,把老师教的或自己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与复习,这种方法称为“黄金两分钟”。利用这易被忽视的两分钟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如果发现了问题,考生要马上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如果把自己的时间按照100个单位来算,那么可以用50%的时间归纳、整理、梳理、概括;20%的时间学习新知识;25%的时间做练习巩固知识;5%的时间掌握考试技巧和考试心态的调整。每位考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从学习内容上看,贾智会认为,考生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已经掌握的内容、半会不会的内容和不会的内容。现在剩余时间有限,考生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归纳、梳理半会不会的内容。这一部分是以前做过习题但掌握不太牢靠的内容,考前这段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到这部分内容上,会有较大的收获。中考生5种不良学习习惯要改掉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郝娜)中考日益临近,有关专家提醒考生,要尽量改掉学习分心、无计划学习、死记硬背等5种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分心学习。学习时看电视、吃东西或者听音乐,边聊天边学习,这样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考生一定要学会克制,一心一意学习,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中考是人生中的大考,考生一定要重视,必要时可给自己设定额,计划在多少时间内学完多少内容。考生还可力争宣言效应,跟父母保证一段时间要学的内容,让大家共同监督,使自己没有退路,增强紧迫感。无计划学习。考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盲从老师也不可取。因为老师并不掌握每位考生的情况,老师的复习计划和节奏不一定适合每位考生。这就需要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整体的学习计划,抓住阶段性的复习重点。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表面看是记住了,但由于没有消化,这些知识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在考场上,死记硬背的知识很难发挥作用。考生现在不要试图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不会的知识,而要去理解和思考。把知识彻底弄懂,自然就记住了,而且能够应用到问题中去。拼时间、打消耗战。有些考生认为剩下的时间太少了,就夜以继日地学习。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学习固然好,但要保证学习效率。拼时间、搞疲劳战术不可取,这样会影响学习效率,考生要注意劳逸结合。只静不动。由于学习繁忙,有些考生总是习惯长时间坐在教室里、房间里学习,而不运动,这样也容易造成疲劳,影响学习效率。因此,考生要注意动静结合,在学习之余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缓解紧张的复习状态。
本文标题:中考考前注意事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0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