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周泉兴(解放军炮兵学院,安徽合肥230031)摘要:多校区大学管理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关键和基础是组织结构设计。本文根据多校区大学的特点,运用组织结构设计理论,提出了多校区大学组织设计的思路,研究分析了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自变量、基本组织结构和沟通协调机制设计等问题。关键词:多校区大学;管理;组织设计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DesignandOptimizationoftheOrganizationalStructureofMulti-CampusUniversitiesZHOUQuan-xing(HefeiArtilleryAcademy,Hefei,Anhui230031)Abstract:Thekeytothemanagementofmulti-campusuniversitiesinChinaistheirorganizationaldesign.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suchuniversitiesandemployingtheoriesoforganizationaldesign,theauthorpresentsananalysisofthevariablesinthedesignofmulti-campusuniversities’organization,basicstructure,andcoordinationmechanism.Theauthorthenoffersaproposalastohowmulti-campusuniversitiesshoulddesignandoptimizetheirorganizationaldesign.Keywords:multi-campusuniversity;management;organizationaldesign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区地理位置分散的多校区大学日益增多。所谓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以上独立校区的、但只有一个统一的独立法人办学实体的大学。①本文所说的多校区大学,既可以是由一所以上原本独立的大学相互合并而形成,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办学空间、办学规模或办学功能而开辟新校区后所形成。多校区大学的基本特点是学科较多、规模较大、校区分散、情况复杂。由此,带来了管理复杂性增加、管理跨度加大、管理层次增多、资源共享困难、校区间信息沟通滞后等管理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举是要改革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本文试图运用组织理论对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与探讨。一、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思路大学组织结构是指大学组织内部的结构要素在外部环境诸要素的作用下组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的组织形式。②也就是说,大学组织结构是由可以称之为因变量的内部结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单位划分、单位间的协调与一体化、计划与控制系统、联接装置、集权与分权、培训与灌输等。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组织内部的结构要素与外部环境诸要素作用直接相关,这些要素可以称之为自变量。典型的自变量有组织环境、战略、组织技术等。它们的状况和变化必然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此,大学组织结构必须依据自变量要素的状况和变化情况,以及管理者对这些要素认识程度进行科学设计。大学组织结构设计是指大学组织管理者根据大学所处的内外环境,按照组织结构的规律精心安排,选择大学组织内部诸要素,并组成一定组织形式的过程。③因此,设计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首先必须研究分析多校区大学所处的内外环境,即进行自变量分析;然后根据组织结构理论,对多校区大学组织内部诸要素作出恰当的安排。多校区大学是大学的一种形式,它具备大学的一般特征。对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研究分析,应关注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特殊部分。从层次上讲,更应关注中层结构的设计;从内容上讲,更应关注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联接装置、协调机制、信息流、参谋机构和资源配置的设计。二、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自变量分析大学组织结构自变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组织结构的构成形式和状况。大学组织结构的自变量主要有:组织环境、组织技术、权力、战略、组织规模和文化等。这些因素是研究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自变量的基础。但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自变量应充分反映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特点,并与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密切相关。根据本文对多校区大学的界定,我们认为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自变量,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内容:(1)战略战略包括多校区大学的发展目标、各校区功能定位。研究表明,一旦制定了大学的组织战略,组织战略就会决定组织结构。多校区大学形成之后,一般都要制定大学发展规划。规划中,都要明确大学的发展定位是教学型还是研究型,各校区的发展定位是按学科门类区分还是按培训层次区分,或者按地域区分。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大学及其管理机构、院系的组织结构和构成样式。(2)组织规模组织规模指大学的学科规模、校区规模。多校区大学学科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既决定了各校区组织构成,也决定了各校区资源分布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设计。反过来,各校区规模(包括校区数量和大小)也会对组织结构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学科规模和校区规模大,将会使组织结构趋向精细化、复杂化和分权化。(3)空间距离空间距离是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一个特殊自变量。它是指各校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交通便利情况,重点是主校区与其它校区间的空间距离。如紧邻的多校区(校区间距离很短)、近距离的多校区(各校区在同一城市)、远距离的多校区(校区不在同一城市或校区之间距离达数十公里、交通不便)。空间距离短、交通便利者则有利于组织结构向职能式、集权化结构发展,空间距离大、交通不便者则有利于组织结构向事业部式结构、区域式结构和分权化结构发展。(4)组织技术多校区大学的组织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教育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数字化程度。当教育与管理信息数字化程度高时,组织结构会更加倾向于职能式结构;相反,数字化程度较低时,组织结构会倾向于事业部式结构或区域式结构,同时会更加注意协调机制、联接装置和信息交流系统的设计。(5)组织文化文化指大学学术文化、管理文化和校园氛围等。多校区大学有多校合并和新建校区等类型。多校合并时,由于参与合并的学校有教学型、研究型学术背景和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背景,会较多地产生文化冲突;新建校区则容易造成文化缺失。学术文化、管理文化、校园氛围要求加强协调机制、信息流体系、联接装置和灌输系统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要素之间其实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多校区大学的基本组织结构多校区大学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我国现阶段的多校区大学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大学城市”,由位于同一城市的多块校区构成;(2)“一校多区”,由位于同一城市的多块校区构成,但有一发挥中心功能的主校区;(3)“一校多地”,有的校区地处异地;(4)“大学分校”,有地处异地、独立设置的分校。类型不同,组织结构应该存在差异。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各类大学组织都会遵循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其组织结构都有基本的结构样式。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④,从组织中层结构设计角度看,多校区大学组织的基本结构有职能式、事业部式、区域式和混合式四种结构。1.职能式结构在职能式结构中,组织从下至上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种活动组合起来。教务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工作、后勤工作等都由学校相应的职能机关负责。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纵向科层控制与协调便捷、效率高、能产生职能部门的规模效应;劣势是高层和职能机关负担重、部门之间缺少横向协调、组织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慢、缺乏创新。这种结构仅适用于规模较小、校区紧邻的多校区大学。图1职能式组织结构2.事业部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它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分权制。这种结构设计的出发点是组织产出或产品。按事业部式结构,大学根据人才培养、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需要划分单位,大学及其职能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组织人力资源,选拔与考核各学院领导人,制定教学、科研和服务标准等。大学之下按学科类型设学院。学院内设负责教务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工作的职能机关,能在本学院内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可见,这是一种垂直分权的组织结构。其优势是灵活性好,适应能力强,学院内协调便利;劣势是失去了规模效应,机构设置重复,各学院之间协调困难。这种结构适用于大学规模较大、校区之间距离适中的“大学城市”和“一校多区”类型。图2事业部式组织结构3.区域式结构区域式结构又称多分部结构,是指将资源组合起来,以便为某特定地区提供服务的组织结构形式。在这一类大学中,按地理位置设立分校。分校有独立性更强、更加分权的职能机关。它与事业部结构的最大不同点是设置分校的出发点是地域,而不是产品。所以,区域式结构中,甲分校有工学院,乙分校可能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设置工学院。这种结构与事业部式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这种结构适用于校区极为分散、校区之间距离较远的“一校多地”和“大学分校”等类型。图3区域式组织结构4.混合式结构混合式结构意味着一个组织同时拥有两种以上的结构。这种结构通常也称作矩阵式结构。由于多校区大学一般会同时具备多种条件,如有的校区之间距离较近或同在一个较大的主校区内,而有的校区位于不同的城市。这样,大学组织可能会同时需要根据职能、产品事业部、地区或其中两项来设计结构。目前,我国的多校区大学大部分是混合式结构。如山东大学有独立设置的威海分校,北京大学有相对独立运行的医学部等。四、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完善多校区大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克服,需要依靠组织基本结构设计来解决,包括单位划分、集权与分权。但从实践经验看,更需要引入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来解决。其中,重点是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提出的联接装置、信息流、协调机制的设计。这些结构是对多校区大学组织的优化和完善。1.联接装置设计联接装置(机构)是指组织中联结单位与单位、个人与个人的组织设置。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它包括个人、小组、专门机构。它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组织中的协作统一以确保目标的实现。明茨伯格将联结装置分为四种:联结位置;任务小组和常务委员会;统一经理和矩阵结构。对于多校区大学来说,由于校区分散,特别是为了增加组织的有机性,往往选用包括事业部式或区域式结构的混合式组织结构,较大程度地实行垂直分权。合理地设置联接装置是解决事业部式结构和区域式结构存在的弊端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可以设置大学副校长兼分校校长、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分校教务处(科)长、专门负责与分校协调的大学校长助理等联接位置,也可以设立校区管理委员会来协调校区内各校区和校区内各学院的教学、科研、后勤等事务。2.协调机制设计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的五种协调机制是互相调整、直接监督、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工作产品标准化。⑤互相调整是指通过简单的非正式的信息沟通达到协调的一种方式,如联合攻关、综合治理等;直接监督是指大学组织中管理人员直接监督下属人员的领导协调方式;工作过程标准化则通过规定工作流程和要求来进行协调;工作技能标准化通过工作人员技能和知识的标准化实现协调;工作产品标准化只对工作结果、产品或行动范围进行规定,从而实现组织协调。对于多校区大学来说,大学对分校、学院的管理仍然是一种科层的组织管理,其协调更多地依靠直接监督。而在教学、科研工作领域,大学对分校、学院的协调机制是工作技能标准化和工作产品标准化。学校必须通过规定教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强化人员选聘、职称评定、考核任用等环节管理,实现全校人员工作技能标准化;学校还必须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学科专业评价等环节上强化管理,实现工作产品标准化。互相调整是大学的常见协调机制,在同一学院、同一校区内比较容易互相调整,而不同校区、学院之间的互相调整机制则要依赖于联接装置和信息流的设计。3.信息流设计大学组织内部有正式权力信息流、规章信息流、非正式信息流和工作星座信息流五种形式。正式权力信息流是指严格由上而下地沿科层组织依次传递的信息流;规章信息流是指大学各部分的规章
本文标题: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