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分析
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分析宋伟摘要:中国现代大学组织设计具有突出的层级特征。综合分析大学组织设计中的各类层级模型,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着许多内在规律,分析这些规律有利于更为全面的审视层级化的大学组织设计结构,便于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关键词: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中图分类号:C64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1610(2006)05—0045一09Analysis0ftheorganized—DesignLadderModelinChineseUniversitiesSonWei:Abstract:Chineseuniversitiesaresignificantlycharacteristicofanarrangedstatus.Ageneralcomparisonandanalysisofthedifferenthierarchywillhelpfindtheregularpatterrnofhigheducationdevelopment,enquireintothearrangementsofuniversitiesbeingorganized,facilitateoptimizingeducationalresources,enhanoescientificmanagement,andpromoteahealthyandcoordinated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Keywords:Chineseuniversity;organizationdesign;ladderedmodel一、大学组织设计:从类与型到层级的划分现代大学组织设计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以往的研究者往往从大学“分类”与“分型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大学的“类”和“型”的划分,将大学的层次与定位区分开来。这样的研究成果很多,武书连先生在《2002中国大学评价》中,提出了大学分类的标准:“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将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1]张振刚先生比较研究中美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布局和规模,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定位,都是以大学不同的“类与型”为依据的。[2]安心先生对此认为,大学分类制度成为影响我国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他认为:“对大学进行分类,必须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具有可行性并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否则,势必导致层次不明、定位不当、发展目标错位、发展规划不合理并难以实现。”[3]潘懋元先生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权威,不顾80高龄,仍依托厦门大学985工程二期“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创新研究基地组成“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大学的分类方法进行研究,先后发表多项成果,提出了大学分类与定位的方法。[4]湖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陈厚丰先生也对中国大学分类与定位问题进行探讨。[5]刘承波先生认为,对大学定量评价并排名,始于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率先推出的全美大学排名,这种排名以特有的影响力,对教育决策与拨款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影响学生的择校行为和社会资金的流向,更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近些年来,多家民间机构也积极对中国大学进行排名,在社会上招致诸多质疑,究其根本原因,与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并不同类的高校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排行之前,一定要先对大学进行分类,是一条必须坚持的原则。[6]马陆亭先生分析了中国高等学校分层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际高等教育分层比较研究以后,仍然认为目前高等学校分层存在层次不清的矛盾,建议加强对高等学校服务方向的分类指导[引。吴家玮先生把高等学校分为巨无霸型高校、研究型大学、精英学院、专业学院、博雅学院、持续教育学院等7类。[8]对大学进行评估与评价或者排名,不仅仅需要分类,更需要分层。但是,针对大学分层并建立起大学的层级模型的研究成果尚未检索到,因此我们试图对现代大学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层级结构,利用管理学、组织管理学等理论进行分析,勾画出不同设计的模型图。这样对于提高现代大学组织的管理绩效,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促进大学进行层级划分,准确定位,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二、现代大学组织设计的层级模型通过不同视角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架构模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行政层级架构模型2004年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一共1731所,本科院校684所,专科院校1047所。其中中央部委高等学校11l所(本科104所,专科7所),包括教育部73所全部为本科高校,其他部委38所(本科3l所,专科7所);地方部门高等学校1394所(本科57l所,专科823所),民办高校226所。不包含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9]1731所高等学校都被国家政府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主要分为三级。一些重点大学、绝大部分985高校的行政级别为副部级,这一级别的大学主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为副部长级干部。1992年,中央指定1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2000年增加7所大学为副部级大学,2003年12月新增lO所为副部级大学,以上合计为31所副部级大学。其余的教育部属重点高校、全国所有的本科高校的行政级别为正厅级高校,这一级别的大学主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为正厅级干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单位,这一级别的大学主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干部。大学的行政级别与大学的办学层次有一个对应关系,本科高校为正厅级高校,其中少数重点大学为副部级大学;专科学校为副厅级高校。我们可以通过图1所示将这个模型图描绘出来。2、学术层级架构模型大学共同体和学术界按照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学术水平高低,将目前中国大学分为不同级别。有的专家分为:研究型大学、省部级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院校、普通专科学校。[10]有的专家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11]武书连认为,中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12]尽管没有统一的划分方法,但都认为大学的第一层次为研究型大学。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借鉴了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方法。卡内基高校分类方法根据大学每年授予学位的数量、水平、以及学科领域的范围(数量)、从政府获得的财政资助、学科的特殊性等,将美国大学分为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本科大学或学院,两年课程证书或大专文凭学院等7个类别。[13]﹉图1我们分析借鉴国内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大学按照学术层级划分,目前有如下几个层级。一级研究型大学应该达到或者接近如下具体条件: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数量基本持平,建有研究生院,具有3个以上一级学科,一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学科,50个以上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每年授予博士研究学位在200个以上。二级研究教学型大学。以本科生培养为主,研究生招生数量占本科生招生数量一半以上。具有5个以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领域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以上。硕士学位授权点在150个以上。每年授予博士学位50个以上。三级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本科生培养为主,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多个学科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每年可以授予少量的博士学位。四级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包括一些拥有少量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每年可以授予一定的硕士学位。五级本科学院,普通本科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本科层次教育,没有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央政府教育部省市区政府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教育厅副厅级大学专业,非硕士研究生教育单位,还有一定规模的专科生教育,或者本科学生层次教育略高于专科层次教育。六级专科学高等学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地级城市主管的地方性大学,以专科生教育层次为主,可能还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少量本科生教育的能力。以上各类高等学校的分层用模型表示如图2所示。图23、类别层级架构模型这里的类别不是按照专业与学科划分的类别,而是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和办学体制划分的类别。1731所高校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投入公办大学1505所,一类是私立大学226所。由此可见,中国现代大学大多数为国家主办的公立大学,民营私立高等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弱。分析国家投资兴办的1505所高等学校的隶属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属院校11l所;一类是地方院校1394所。详细划分类别层级大学架构模型为四个类别层级。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民办学校,这和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国立大学、省立大学的分类相识,将来可以划分为国立大学、省立大学、社区大学和民办大学四个等级。而部属大学又分为多个层次,我们详细分析部属大学层次。重点大学2006年5月20日,《科学时报》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将中国大学分为重点大学、一般大学两大类。所谓重点大学119所,是指原教育部所属大学、现教育部所属大学、2ll大学。㈣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学进行了大规模、影响深远的院系调整,大学被重新组合、划分,同时新建一大批高等学校,适应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需要,取消综合性大学,建立单科型大学,分别隶属于中央各个部委,也就是中央政府各部委都办有与所管辖范围紧密相关的专业性单科高等学校。1954年lO月,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1959年增加4所全国重点高校: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4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而重点大学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到1963年,全国重点大学达到68所。恻这构成了国家重点大学的基本框架。文革期间,中国大学发展方向出现逆转,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重点大学的称谓也随之取消。1978—1981年,经过恢复与发展,又重新确立了96所重点大学。[16]“七五”期间经过国务院批准,将15所高校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中央政府教育部省市区政府教育厅一二三四五六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从此开始了重点建设一批大学的发展思路,成为后来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前奏。同时各个部委也分别重点建设自己的重点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形成了新的布局。这种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隶属关系模式,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之后,逐渐表现出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了新的以合并单科性大学为综合性大学为主线的大学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1950年代全国院校调整的回归。中央政府各部委主管的大学绝大多数划归教育部主管,改单科型大学为综合性大学。按照隶属关系,中国大学形成了如下格局:教育部部属重点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主管的省属大学,一些地级城市兴办的、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专科水平的地方高等学校。教育部代表中央政府主管的高等学校称为部属高校。部属高校有一个发展过程,分为如下4类:211工程高校,985高校,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一般部属高校。211工程大学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
本文标题: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