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武侯祠对联赵藩原文: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注释:1.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2.反侧: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译文: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能审时度势的人,其处理政事无论宽或严都要出差错,后代治理蜀地的人应该深思。说明: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增广贤文》原文:人生知何时足(1),到老偷闲且是闲(2)。但有绿杨堪系马(3),处处有路通长安(4)。即堕釜甑(5),反顾何益(6)?反覆之水(7),收之实难(8)。注释:1、足:知足,满足;2、偷闲:忙中抽出空闲时间;3、堪:能够。系:拴;4、长安: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也泛指都城;5、既:已经。堕:掉下。釜:锅。甑:古时蒸饭用的炊具;6、反顾:回头。益:好处;7、反覆:翻过来,这里指泼掉,倒掉;8、收:收回。实难:实在艰难。译文:人生应当知足,可什么时候才是足呢?到了老年得到闲适才是闲适。只要有杨柳树就能拴马,到处都有路通向长安。既然釜与甑都已经摔碎了,回头看一下又有什么用处?泼掉的水,想收回来难上加难。《增广贤文》原文:羊有跪乳(1)之恩,鸦有反哺(2)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3)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4)前水,点点滴在旧窝池(5)。隐恶扬善,执(6)其两端。妻贤(7)夫祸少,子孝(8)父心宽。注释:1、跪乳:小羊吃奶时,前腿下跪;2、反哺:小乌鸦长达后叨食喂母鸦。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3、忤逆:不孝顺,不顺从,不和睦;4、檐:屋檐,即房顶伸出的边沿;5、窝池:指水滴下后形成的水涡;6、执:掌握,把握;7、贤:贤良淑德;8、孝:孝顺。宽:放心,保持心情舒畅;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反喂母鸦的情义。自己孝顺父母,生下的儿子也孝顺;自己不孝,生下的儿子也不孝顺。不信请看屋檐下的水,每一滴都落到旧的坑窝里。不揭露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应当掌握这两个方面。妻子贤惠丈夫就少遭祸患,儿子孝顺父亲心情就舒畅。《增广贤文》原文: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1)。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2)。注释:1、人情: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感情;2、百岁人:形容人年岁大;译文:离得很远的水源难救近处的烈火,住得很远的亲戚不如近处的邻居。当你有茶有酒的时候很多兄弟围着你,,可是当你遇到紧急危难的时候却一个也见不到了。人的情意像纸,一张比一张薄;世上的事像棋,一局比一局新。山里有生长千年的树,世上难遇活了百岁的人。《增广贤文》原文: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一字为师,终身如父(1)。忘恩负义,禽兽之徒(2)。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于儿孙读夜书。书中自有千钟粟(3),书中自有颜如玉。注释:1、如父:像父亲那样;2、徒:指同一类人;3、千钟粟:很多的粮食,代指高官厚禄。种:古代容量单位,六石四斗为一钟;译文:学习时在老师一人之下,运用时却可指挥万人。哪怕只教过一个字的老师,终生都应像对父母一样尊重。忘恩负义的人,是禽兽不如的东西。劝你不要用油炒菜,留下油给儿孙夜里读书作灯油。读书会得到高官厚禄,读书就会得到美丽的女子。《增广贤文》原文:一年之计在于春(1),一日之计在于寅(2),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3)。守口如瓶,防意如城(4)。注释:1、计:打算;2、寅:寅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寅时相当于现在黎明的3点到5点之时;3、责:责备。恕:宽恕,原谅;4、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语出唐道世《诸经要集·九择要部过》印维摩经。喻严守秘密,不可告人;译文:为一年的事业打算应在春天,为一天的事情打算应在寅时(黎明),一个家庭的成功首先要和睦,一个人一声的成功首先要勤劳。应当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闭紧嘴巴不乱讲话就像塞紧的瓶口,克制私心杂念就像坚守城堡防备别人。《增广贤文》原文:近水知鱼性(1),近山知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2)。运(3)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4)。注释:1、知:了解,熟悉;2、复:翻,倒过来。小人:品质不好的人;3、运:运气。时:时机,机遇;4、一字值千金:史载吕不韦使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初成时公于咸阳城门,有能增减一字的,赏千金。形容文章具有极高的价值。译文:接近水才能知道鱼的习性,接近山才能知道鸟的习性。容易暴涨也容易消退的是山间溪水,容易变化又容易反复的是小人的心。运气离去黄金变成烂铁,时来运转生铁也会贵如黄金。读书须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原文: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1):“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若志在穷经(2),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3),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4),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5)。万不可以兼营并鹜(6),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注释:1、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2、穷:推究到极点。3、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4、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5、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6、鹜(wù):乱跑,心志不专一。译文: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门关注于一个人的经典作品;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申鉴·政论》荀悦原文:善禁(1)者,先禁其身(2)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绳欲于众(3),行诈于官而矜实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之所难,怨之本(4)也,谓理之源斯绝矣。”注释:1、禁:禁止。2、身:自己。3、肆:放纵。情,这里指百姓的欲望要求。绳:约束。4、怨:招致民怨。本:根本。5、斯:这样,如此。绝:毁灭。译文:善于禁止百姓欲望的人,必须先禁止自身然后禁止别人;不善于禁止百姓欲望的人,先禁止别人而后禁止自身;最善于禁止的就是不必专门禁止却能达到自然禁止的境地。命令百姓做某些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自己纵欲却要众人禁欲,官吏行为诡诈却要百姓诚实,自己要求增加过多的财富却抢夺百姓少得可怜的财物,自己连容易的事都不去做却要求百姓做最难的事,这就是招致民怨的根本原因,治理国家的基础也就毁灭了。作者荀悦认为,百姓的欲望就象水一样,封建统治者要善于禁止,而善于禁止者应该先禁自身而后禁人。《欧阳文忠公集》卷一《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欧阳修原文:所谓名节之士者,知廉耻、修(1)礼让,不利(2)于苟得,不牵于苟随(3),而惟义之所处;白刃(4)之威有所不避,折枝之易有所不为,而惟义之所守。其立于朝廷,进退举止皆可以为天下法(5)也。其人至难得也,至可重也,故其为士者常贵(6)名节以自重其身,而君人者亦常全名节以养成善士。注释:1、修:注重并实行。2、利:以……为利。3、牵:关联,关系。苟随:苟且随波逐流。4、白刃:利刃。5、法:效法,取法。6、贵:看重,珍视。译文:所谓名节之士,知道廉耻,注重礼节谦让,不以苟且得到为利,不随波逐流,只根据“义”的原则行事;即便有利刃之威也无所畏惧,即便是轻而易举之事也不随便去做,而只坚持“义”的原则。他们在朝廷上,进退举止都可以作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这样的人非常难得、非常可贵。所以,士人往往珍视名节以使自己受到敬重,而君主也常常保全人们的名节以养育善士。说明:欧阳修推崇包拯为名节之士,强调指出,执政者应该通过重用名节之士来提倡气节。《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朱熹原文:人气须是刚(1),方(2)做得事。如天地之气刚,故不论甚物事皆透过。人气之刚,其本相亦如此。若只遇着一重薄物事便退转去(3),如何做得事。注释:1、人气,指人的精神状态。刚:刚毅。2、方:才能。3、一重:形容分量小。译文:人的精神状态必须刚毅,才能做成大事。譬如天地之气刚强,所以不论什么事物都能穿透。人的精神状态的刚毅,本来也是如此。如若只遇到一层薄薄的障碍便向后退,怎么能做得成事呢!说明: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著作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熹认为做人要坚强,如果遇难即退,是一事无成的。《金史》卷八《世宗纪》原文: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若拘(1)以资格,则往往至于耄老(2),此不思之甚也。阿鲁罕(3)使其早用,朝廷必得辅助之力,惜其已衰老矣。凡有可用之材,汝等宜早思之。注释:1、拘:限制,束缚。2、耄(mào冒)老:意为老年、高年。3、阿鲁罕:即学术鲁阿鲁罕,生卒年不详。曾任西路统军使参知政事。译文:用人应当在其精力充沛、身体强壮的时期使用他,倘若用资格加以限制,则往往等到年老才能担当重任,这是考虑得最不周到的事情。如果及早地使用了阿鲁罕,朝廷必然会得到辅助之力,遗憾的是他现在已衰老了。凡是可用的人材,你们应尽早考虑使用。说明:这是大定二十八年(1188)八月,金世宗完颜雍针对当时罢阿鲁罕参知政事一事,与宰臣们的谈话。《宋文鉴》卷一〇三《论资格》孙洙原文:今贤材之伏于下者,资格阂之也;职业之废于官者,资格牵之也;士之寡廉鲜耻者,争于资格(2)也;民之困于虐政暴吏者,资格之人众也;万事之所以玩弊(3)、百吏之所以废弛(4)、法制之所以颓烂决溃而不之救者,皆资格之失也。……利之者,蠢愚而废滞者也;便之者,耋老(5)而庸昏者也。而于天下、国家焉,则大失也、大害也!注释:1、阂(hé):阻碍,阻隔。2、资格:地位,声望。3、玩弊,苟且败坏。4、废弛:废弃懈怠,指政令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作用。5、耋(dié迭)老,老迈。译文:如今贤能的人才之所以居于下位,是资格造成了障碍;官府的职务之所以旷废,是受到资格的牵制;士人之所以寡廉鲜耻,是要为自己争得地位声望;百姓之所以苦于虐政暴吏,是由于凭声望进用的人太多;万事之所以苟且败坏、百吏之所以玩忽职守、法制之所以衰朽溃乱而不能挽救,都是论辈排资造成的弊端。……认为资格之法有益的,是愚蠢而无用迟钝的人;认为资格之法便利的,是老迈昏庸的人。而对于天下、国家,则是大的损失、大的弊端!说明:作者孙洙(1032—1080),北宋广陵人,字巨源。曾任知制诰、兼直学士院,擢翰林学士。在本段中,作者尖锐地指出了单纯讲求资格所造成的严重弊端。《包拯集》卷一《天章阁对策》包拯原文:天下不患乏人(1),患在不用。用人之道,不必分文武之异、限高卑之差(2),在其人如何耳。若得不次(3)进用,则必有成效。荀子曰:“大贤不待次而举,大恶不待次而诛。”谓进贤退不肖(4),岂须岁月哉!注释:1、患:担忧。乏:缺少。2、差:差别。3、次:等级次第。4、不肖:没有才华的人。译文:天下不怕缺少人才,只怕不用人才。用人之道,不必区分文、武,限制等级高低,而应注重其人德、才
本文标题:国学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