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國學概要國學的基本認識文字學概說經學概說史學概說子學概說文學概說國學的基本認識國學的名稱與分類國學的研究方法工具書簡介國學的名稱以國學之名指稱本國固有學術,始於清代後期,是對應於西學而有的。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劉師培/國學保存會/國學發微/國粹學報章炳麟/國學講習會/國故論衡/國學略說國學的異稱中國人:中學、國學、國粹、國故、古學。西方人:漢學、華學、支那學、中國學、中國研究、東方研究、遠東研究。目前外國人稱中國學術為漢學者多,一般國人則自稱為國學。什么是国学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国学”也与《国学概论》有关,后者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章太炎先生把国学之派别分为:经学之派别、哲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历史)。•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学概论》中却有不同认识: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別。本书特应学校教科讲义之需,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分期敘述。于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所在,略加阐发。其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时贤或主以经、史、子、集编论国学,如章氏国学概论讲演之例。亦难赅备,并与本书旨趣不合。窃所不取。國學的意義國學,就是一國所有的學術。對我們而言,就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或傳統的學問。因此,凡是以中國文字寫成的書或用現代中文寫成討論中國固有學術的書,都屬國學的範圍。對國學應有的態度1肯定國學是中華文化的遺產2繼承發揚國學的優越性3了解國學在世界各地傳播情形國學的分類七略漢書藝文志中經新簿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西漢.劉歆《七略》輯略、六藝略、諸子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詩賦略中國最早的一部圖書目錄輯略是綜論學術源流的序論。班固《漢書藝文志》六藝略→經部、史部諸子略→子部兵書略→子部數術略→子部方技略→子部詩賦略→集部*承襲劉歆的《七略》,將其中《輯略》散為各略和各部類的小序,而成六略。班固漢志之特色1無史部→入六藝略春秋類2子部特多→漢代社會風氣3無道、佛教思想4詩賦類無詞曲5小說家→與現代小說家之概念不同西晉荀勗中經新簿甲部→六藝、小學﹙經部﹚乙部→諸子、兵法、數術﹙子部﹚丙部→史學﹙史部﹚丁部→詩賦﹙集部﹚*最早的四部分類法唐魏徵《隋書.經籍志》1經部2史部3子部4集部*最早將群經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從此確立古代圖書以此為分類。*另有道經佛經附於四部末。清紀昀《四庫全書》1經部2史部3子部4集部*另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書*子部小說家不收章回小說,集部詞曲類不收雜劇、傳奇。关于“经”、“史”、“子”、“集”的说法“经”是“常”的意思,经书就是指记述天道、人事、常理的书,如《论语》、《孟子》等;“史,记事者也”,是记载有关史料的事,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子”是记载各家思想、义理、考证、艺术等,如《老子》、《庄子》等;“集”专指文学之部,以辞章为名,包括散文、诗、词、戏曲等;古代及现在研究人员借由“经”、“史”、“子”、“集”四部的研究,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及精确使用资料之方法。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二、几个概念的辩别小学、国学、经学章太炎《国学概论·小学略说》:“小学二字,说解歧异。汉儒指文字之学为小学。《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而宋人往往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小学。”小学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经学: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经学的产生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早期的儒家经典并不是这十三经。春秋末年(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政治活动失败后,返回故乡鲁国,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文献,形成了六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指出,孔子编辑《书》,删定了《诗》,编订了《礼》和《乐》,作了《易》的一部分,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打破傳統分類方式清.姚鼐﹙桐城派大家﹚分為: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詞章之學。清.曾國藩: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詞章之學、經世之學。*義理之學→經學、思想類考據之學→語言、文字、訓詁、校勘詞章之學→文學、藝術經世之學→自然科學、社會經濟學現代圖書館民國18年,劉國鈞.中國圖書分類法→以杜威十進位分類法為基礎000總類100哲學類200宗教類300自然科學類400應用科學類500社會科學類600史地類﹙中國﹚700史地類﹙世界﹚800語文類900美術類傳統與現代之別傳統經部的書被列入000總類史部增加,有600、700兩大類有些圖書館仍將傳統國學書籍設立專屬特藏室或善本室,仍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練習經部:論語、左傳、詩經、爾雅、說文解字。史部:新五代史、資治通鑑、文史通義、竹書記年、戰國策、史通。子部:管子、本草綱目、孫子兵法、傷寒論注釋。集部:昭明文選、韓昌黎集、象山集、元豐類稿、楚辭。国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源、流;国学所着重揭示的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规律;国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的和全人类学术的进步和发展。国学的研究方法(梁启超)凡建立一个主张,必须依靠证据。选择证据,以时代为标准,时代越古的证据,就越认为可靠。孤单的证据不能建立确定的结论:其无反正这暂时保存之,得有续证者则又渐信仰之,遇有力之反证则抛弃之。隐匿证据和曲解证据都被认为不道德。最喜欢集合许多同类的事项,作比较的研究,而探寻其一般的规律。采用旧的学说,必须明显地引用,反对暗中偷用。彼此见解不同,较量发展论争,弟子也可以驳难本师,被批评者并不生气。论证以本问题为范围,采取客观理智的态度,对于对方意见亦同样尊重,反对谩骂讥讽及牵涉题外。喜欢专门研究一个问题做深入的探讨。问题主张朴实简洁反对罗罗嗦嗦。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国学成就的评价标准。国学强调的乃是科学性、逻辑合理性、学术严谨性。艺术性与思想性不是判断国学成就的主要标准。艺术性与思想性乃是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标准。不适用于国学范畴。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国学著作里面感受出他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比如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艺术色彩,从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吴质书》,像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从形式上看,都具有艺术性的特点。但是,艺术性不是判断国学著作优劣的主要标准。就像钱穆,是典型缺乏文采的一位国学家,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国学成就,因为他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提供的材料,都属于非常成熟的。比较准确的表达了他的意思。那么思想性是不是判断国学水平的标准呢?同样不是重要标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我们强调的是论点、论证、论据的相关性,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再冠冕堂皇的论点,都是低劣的。像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蔡元培的《红楼梦索引》刘心武的“秦学”,都只是一场场学术闹剧。我们不能说康有为的改良、蔡元培的革命不对,但是他们妄改事实、牵强附会,对于学术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所以才有后来的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对康有为的辩伪,才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胡适也因此被认为是踩着蔡元培成了红学家,但学术强调的是严谨,就是这样六亲不认的。认理不认人。)假如我们因为钱穆辩伪而影响康有为改良学说的传播,胡适考证而影响了蔡元培革命学说的传播,那么那只是他们在社会效应上产生的结果。但是在学术方面,并不能因为他们产生的社会效应而颠倒黑白。比如说刘心武的“秦学”引起了红学的普及,这是他的社会效应,但这社会效应是不是就代表了“秦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呢?是不是就代表了“秦学”的成就呢?不是的。也许有的结论或理论根本不能成立,但他在一个时期因为手段的创新性和思想的先进性而引起了大众的追捧,但并不能证明他就是对的。正如花费数年研发的产品,会毁于一句并没认真论证的谣言一样。你能说明这句谣言比数年的研究实践,他们写出的学术论文,更有价值吗?更正确吗?显然不是的。一)工具之部《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目的书目。《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商务印书馆。《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上海医学书局(二)思想史之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墨子间诂》(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庄子集释》(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荀子集注》(王先谦)原
本文标题:国学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