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功用一、文以载道(一)何谓“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注重理性的民族,这突出表现在对于世间真理的追求上。所谓道,其意是规律,事理,其实就是真理。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二)古代文学作品中“道”的主要内容1.关注民生疾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民本思想,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文论界常论及的人民性、进步性。儒家学说中的民本思想是其最可贵的部分。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2.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思想体系,其基本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用世,或称为经世致用。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平生的生活内容和意义就在于立德立功立言。士人往往是立功不成而转为立言,或者先求立功而后求立言。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3.舍生取义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作为传统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中,义表现为一种社会理念和道德原则。在很多情况下,义还是判断是非与善恶的标准。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二、教化养性1.教育感化教化是教育和感化之意。文学艺术本身具有教化的功能,这一点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认识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2.涵养德性养性即涵养德性之意。中国古代文学的这一传统,也与中国文化精神交融在一起。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肯定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所谓“修齐治平”,其中首要的和基本的是修身。这种观念反映在文学方面,则使文学创作活动不可能不带有修身养性的功能。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三、抒情言志追溯中国文化的渊源,历史上很早就有言情的传统。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情不是单指爱情,而是指人的情感、情绪。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历史发展一、先秦:古代文学鉴赏的萌芽期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文学鉴赏还处于萌芽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与哲学之中。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所以,所谓的文学鉴赏往往只能是就事论事,人们的有关文学鉴赏的观点也只能以片言只语的形态散见于各种文化典籍及文学作品本身,像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中,就零零星星地记载了一些原始形态的古代文学鉴赏观念。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1.诗言志《尚书·尧典》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认为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同时还提出了诗歌具有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即诗所言之志,必须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朱自清先生在其《诗言志辨序》中,将“诗言志”高度评价为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2.孔子的文学鉴赏理论孔子论“诗”,特别强调“诗教”,即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联系,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服务。他认为《诗》的思想内容具有雅正的特点,音乐方面则“哀而不淫,乐而不伤”。这也是孔子中庸思想在其文学鉴赏方面的具体体现。孔子还主张文章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3.孟子的文学鉴赏理论(1)提出了以意逆志说。(2)提出了知人论世说。(3)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4.庄子的文学鉴赏理论庄子主张“虚静”,“物化”,以自然朴素为美。当人进入“虚静”状态以后,就抛弃了一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此外,庄子还论述了“言”与“意”的关系,提出了“得意忘言”说。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二、两汉:古代文学鉴赏的演进期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理论的演进期,文学理论批评和鉴赏主要集中于对《诗经》、屈赋和汉赋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文学理论鉴赏的发展。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1.司马迁的文学鉴赏主张:“怨”与“愤”司马迁对屈原作品以高度的评价,指出了《离骚》的创作动因和基本精神是“怨”。这个“怨”不是个人的愁闷与怨怒,而是屈原对楚国的忠诚、忧国忧民的思想受到邪恶势力打击压抑后的怨愤。同时,司马迁还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说”。这种“愤”,固然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但更主要的是包含了一种穷且弥坚的毅力,面对逆境的奋斗精神。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2.《毛诗序》的文学鉴赏主张《毛诗序》又称“诗大序”,涉及诗歌的本质,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等内容,集中代表了汉儒的论诗主张。(1)提出了诗歌“吟咏情性”的著名理论。(2)强调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3)提出了诗的“六义”说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3.王充的文学鉴赏主张王充在其《论衡》中,提倡真实,反对“虚妄”,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都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主张“文为世用”,文章有为而作,应当有益于世。针对汉代保守复古的文风,王充提倡文章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主张言文合一。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王充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三、魏晋南北朝:古代文学鉴赏的自觉期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文学创作也获得了新生。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鉴赏家们开始对诸多文学现象进行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总结,写出了一批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学观念的“自觉”,玄学思潮的兴起和文学创作的繁荣,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推进,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理论长足进步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客观基础。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1.曹丕的文学鉴赏主张(1)充分肯定文学的独立价值和地位曹丕肯定了文学的独立价值和地位,把立言与立德、立功并列为“三不朽”,这种文章价值观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是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典型表现。(2)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曹丕强调了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曹丕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3)区分了四种不同文体的特点:曹丕认为文章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则有所不同。而“诗赋欲丽”的说法,已经看到了诗赋作为文学艺术的美学特征。(4)提出了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2.陆机的文学鉴赏主张《文赋》提出作文之由一是有感于物,一是有赖于学,文学创作必须深刻地观察万事万物,有感于心;同时通过对古代文化典籍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陆机还对艺术想象在创作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特征作了形象化的描述;而他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的理论主张,更是突出了诗歌的感情因素和美感要求。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3.刘勰的文学鉴赏主张刘勰的《文心雕龙》博大精深,体例完备.(1)归纳了神思(艺术构思)的特征:刘勰认为“神思”即艺术想象的特征有三:一是形象性,即“神与物游”;二是情感性,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三是神思也不排斥抽象思维的参与,所以需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刘勰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2)总结了神思的功能神思的功能也有三方面:首先,它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自由驰骋,才情充分发挥“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其次,它是整个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最后,神思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辞令管其枢机”。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3)分析了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关系:首先,刘勰指出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其次,刘勰认为各种社会因素对文学发展兴衰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最后,刘勰指出了文学自身内在发展的规律,那就是文学自身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4.钟嵘的文学鉴赏主张钟嵘的《诗品序》明确地提出了诗歌创作动机的激发,有赖于客观事物的感召,主张诗歌创作要运用比兴的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才能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钟嵘反对过分地强调音调,“但令清浊流通,口吻调利,斯为足矣。”他反对声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也反对作诗过多地用典,推崇那些产生于“直寻”的抒情佳作。钟嵘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四、唐宋:古代文学鉴赏的发展期唐宋时是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发展期。此期的诗人、作家既有丰富的创作实践,又有比较先进的文学理论主张,对后世文学理论有较大的影响。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1.陈子昂的文学鉴赏主张初唐时期的文学鉴赏,以倡导复古革新的陈子昂为代表。陈子昂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旗帜鲜明地肯定了风雅、汉魏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明确要求诗歌应该恢复这个进步传统;具体分析了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弊端所在,就是缺乏关键的“兴寄”和“风骨”。认为“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陈子昂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2.白居易的文学鉴赏主张作为新乐府运动的领导者,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倡诗歌应该和当前的政治斗争联系,积极干预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强调继承“风”、“雅”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批判了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把美刺和讽喻、比兴看做一个紧密联系的问题来提倡,对于齐梁间的诗作,白居易极为鄙夷:“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他也主张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3.韩愈的文学鉴赏主张其次,韩愈认为,学文的途径要文道合一,要善于学习前人的作品,并且有所创新。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再次,鼓励后学学文要有坚定的信心,不以时人的毁誉为转移;最后,提出了写古文要以气为先的观点。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在其《答李翊书》中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首先,韩愈力倡学古文应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4.司空图的文学鉴赏主张司空图的诗歌鉴赏理论遵循老庄思想,以佛禅说诗,注重文学的审美特征。其诗歌鉴赏理论主要表现在《二十四诗品》和《与李生论诗书》中。司空图提出并阐述了“韵味说”的主张。所谓“韵味”,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审美内涵,即“韵外之旨。诗歌创作和欣赏必须“辨味”,辨别、评价诗歌高下优劣的标准在于作品是否有“韵味。”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5.欧阳修的文学鉴赏主张欧阳修作为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在其《答吴充秀才书》中提出,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主张重道以充文,学文必先学道;论文而推原于道,论学道而归于关心现实生活中的“百事”,指明文学是不可能脱离现实的。在其《六一诗话中》,提出来“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欧阳修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6.王安石的文学鉴赏主张王安石既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又是一位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的文学鉴赏主张自然带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他在《上人书》中,强调了文章直接为礼教政治服务,文学必须以“适用为本”、要“有补于世”。主张作文以内容为主,同时也不忽视形式的价值,辨证地论述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7.苏轼的文学鉴赏主张苏轼论文,注重艺术创作,强调审美情趣。他的《答谢民师书》则显示了苏轼对于散文创作的基本观点。东坡论文崇尚自然,提倡“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审美要求;同时还对孔子的“辞达”说作了新的解释,强调文章要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客观事物的特征,首先要“了然于心”、,然后要“了然于口与手”,方能做到“辞达”。苏轼古代文论万平教授国学经典导论万平教授8.黄庭坚的文学鉴赏主张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
本文标题:国学经典导论6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