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问题探讨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问题探讨姓名:朱珊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李路曲20070601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问题探讨作者:朱珊珊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姜雪.闫冬.张彦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2007,(5)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增多,国人对非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的认识会相应提高,政府需要发挥非营利组织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一个积极向上的规范的非营利组织能够促进组织成员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追求,能够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同时,非营利组织在知识传播、技术扩散、提供就业机会、缓解贫困、增进社会融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看到,积极发展非营利组织、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学位论文朱倩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之路——基于非营利组织模式的研究2006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其中社会结构的变迁尤其具有时代意义,它表现为政治领域垄断一切的单结构正转变为国家、市场、社会三个领域共享权力的多结构。现代社会科学把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它们分别活跃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20多年的改革确定了我国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发展方向。在政治领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方向十分明确;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己初步建立;而社会领域的改革方向却不很明晰。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正是在这样的深刻背景下进行着。事业单位改革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与此同时,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各项社会领域事业的发展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模式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事业单位改革仍是表层的改革,缺乏应有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运行机制不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迟缓,增加了改革的阻力等。我国事业单位改革长期以来缺乏清晰而系统的思路,国外非营利组织成熟运作模式的引入,无疑给我国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使得非营利组织模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结合国外非营利组织成熟运作模式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经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可能目标模式正在于非营利组织。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政府和企业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为国民或消费者提供所有的服务。尽管政府毫无疑问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但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构建,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社会地位的凸显,正需要非营利社会组织来承担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为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排忧解难。从这个意义上讲,事业单位转型为非营利组织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综述本选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缘由,为下文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回顾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总结改革的主要成绩,查找改革中存在的—Ⅰ—主要问题,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来说明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四部分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与作用和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的现状的研究来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借鉴意义;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事业单位改革为非营利组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非营利组织模式。改革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应以公益性为宗旨,以提供公共社会化服务为目的,具有非政府自治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特点,它们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事分离”和“政企分离”的产物。3.学位论文杨维琴非营利组织参与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机制研究200520世纪70年代,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简称NPO)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近年来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独特作用,并逐渐地进入国内研究者的视野。国内学者大多从公共管理或组织学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理论的研究,而将非营利组织与中国实际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的应用性研究较少。实际上在国外非营利组织自产生起就与具体的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将非营利组织与具体的社区老年服务结合起来进行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由人口老龄化切入,指出社区老年服务存在的必要性,详细剖析了社区老年服务的“补足型”特征及缺陷,认为应该进一步整合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形成国家、社区、家庭、非营利组织共同分担社区老年服务的局面,重点是积极培育非营利组织。研究中通过“罗山市民会馆”、“鹤童老人院”、“广州市文昌地区慈善会”这个三个典型个案证实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老年服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反面因素完整论证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老年服务的机制。最后本文得出结论: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社区老年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应该改革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建设,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老年服务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本研究采用了典型个案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论证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的实际功能,同时借鉴公共管理学与组织学的有关理论,力求从各学科交叉的角度明确本文的主要论点。4.期刊论文田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视角的分析-学术研究2005,(1)本文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代表人物科尔曼的信任理论,对中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由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非营利组织帮助其解决社会问题,参与公共管理,它有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的需要.但如果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范围,政府将蒙受损失.政府对于是否应该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存在着矛盾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建立某种社会结构、创立严格的进人制度、惩罚和奖励机制,来监督和约束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这两套维持信任的机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非营利组织值得政府信任的概率.这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5.学位论文温艳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研究2007非营利组织(NPO—Non—ProfitOrganization)也被称为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Sector)、独立部门(IndependentSector)等,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组织类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非营利组织的数量与规模迅速增长,形成一场全球性的“社会革命”。从经济学理论来说,“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为以民间性与公益性为特征的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发展空间,并为缓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可能。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摆脱“全能政府”的角色,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逐步交给市场和社会;同时,中国在经济转型期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客观上需要第三部门的介入和参与。在此背景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升起。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是个全球性的课题,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但是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成分复杂,各国对其内涵与组成的界定尚存有很大分歧,给相关的研究工作带来难度,目前仍旧处于探索过程之中。目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针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制度管理和政策研究都非常薄弱。因此,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相关研究,以推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增进社会福利、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是有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是一个理论与实证研究并重的课题。论文在构思的时候,着重关注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研究影响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供求因素;二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对治理变迁的影响,即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三是根据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策略和培育措施,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正是处于上述考虑,在具体研究思路上,采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与政策制度建设的三段式研究思路展开。论文第一部分结合我国实情,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界定,并系统阐述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基础经济理论。第二部分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整理我国近些年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社会经济背景,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效应进行功能定位,并针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发展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进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实证分析共分两个层次进行,探寻民间非营利组织与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贡献与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是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制度建设意见。本文的内容按照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二章为第一模块,主要述评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并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界定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供求进行经济行为分析。第三、四、五章为第二模块,主要针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与经济效应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得出重要结论,这是全文的核心。第六章是第三模块,主要针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做制度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和制度建设意见。本文研究的创新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理论方面,针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界定与划分,并就影响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模式与规模的供求因素进行经济行为分析,试图将民间非营利组织纳入经济版图之中,构建一个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社会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第二、在应用方面,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研究与分析,开创性地建立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力求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同时针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因素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和制度建设意见;第三、研究方法方面,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整理,采用全新的研究角度与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基本模型。6.学位论文王文红非营利组织筹资战略研究2006多元的社会结构和利益主体,需要人们以合作的思维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然而,一直以来,非营利组织都以被政府管制的对象出现,而非以合作的态度一起解决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造成了非营利组织主体意识的薄弱和能力的欠缺,尤其是资金缺乏更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承担政府转移出去的社会职能和自身的使命,为此,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能力,是一项急待解决的任务。非营利组织筹资是指非营利组织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地开展筹款,以达到和完成组织的使命。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并不排斥盈利精神和商业行为,而现实的需要更是使其筹资行为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筹资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宏观环境是筹资战略的外部背景,宏观环境的各种因素都影响到筹资目的的实现。非营利组织产品市场和筹资市场的均衡,要求非营利组织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产品,保持与筹资市场的平衡。由于非营利组织也是一个生产性机构,它提供准公共产品,因而非营利组织的形象影响准公共产品为公众所接受的程度和筹资目的的实现。对不同的消费市场采取相异的营销策略,提供不同的准公共产品,划分可能的捐赠方、了解捐赠的意向和意图是非营利组织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弃二分法的对立思维,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是一种合作的关系,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活动也要取得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可以和企业一起发
本文标题: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问题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