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式及要素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式及要素研究姓名:张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曹兴20090501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式及要素研究作者:张亮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睿.于渤.赖胜才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动因与类型研究-情报杂志2010,29(1)首先针对技术联盟组织形式和特点界定了技术联盟和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概念;其次,将知识势差作为条件变量引入了技术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动因的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在市场需求拉动和企业间竞争的驱动下,高位势联盟主体的拉动和低位势联盟主体的跟进使知识在技术联盟组织间循序渐进地流动;最后提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三种类型,即非对称性学习的知识转移、竞争型对称学习的知识转移和非竞争型对称学习的知识转移.2.学位论文谭绍鹏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机制研究——以重大装备制造业为例2009“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学习国外厂商先进技术的机会,然而该战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以中外联合设计和组建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不佳,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究其原因,由于实力的极度不对称,中方企业缺乏与外方企业合作的足够基础,外方企业则缺乏向中方企业转移核心知识的激励。因此,依据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的特殊性和存在的现实问题,考察阻碍此类非对称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理论根源,并对联盟知识转移机制进行创新,对于提高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的运行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br 现有关于技术联盟的理论研究多以参与方实力对称为前提,有关实力不对称企业之间技术联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文以中外厂商技术联盟存在的动机、资源、信息和技术能力不对称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外厂商结成联盟的不同动因,根据联盟知识转移过程及障碍因素,提出以联盟组建、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转化为核心的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框架。br 首先,通过对国外厂商和国内厂商的比较优势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将联盟参与双方看做两类具有有限理性特征的群体,构建联盟组建决策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到演化稳定均衡与动态演化轨迹。把东道国政府纳入博弈均衡的选择过程,对政府介入前后中外厂商组建联盟的动机、条件和可能性进行了对比,发现政府的公共采购、市场准入和风险补偿等策略性行为能够促使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组建向合作均衡演化。br 其次,根据联盟成功组建后知识共享的约束,结合参与方实力的非对称性,构建中外厂商技术联盟隐性知识共享的师徒博弈模型,并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对知识共享报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到产出分享支付模式为占优策略的结论,外方共享意愿不仅与其共享成本、研发成本、风险规避程度有关,还要受到新技术产出不确定性和中方知识转化能力的制约,进而设计出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期望收益约束、联盟成员信任和中方企业知识转化在内的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知识共享机制。br 第三,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对中外厂商技术联盟隐性知识转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转化主体、转化受体与双方互动三种影响转化效果主要因素的因果关系,建立非对称技术联盟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VensimPLE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主体转化速度、受体消化吸收能力和双方互动机制决定隐性知识转化效果的结论,提出有利于中外厂商技术联盟隐性知识转化的三种机制:中外厂商互动机制、消化吸收的动力机制、政府激励与保障机制。br 在实证研究中,以沈鼓-西屋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联盟为典型案例,对该中外厂商技术联盟在组建、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以验证理论研究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3.期刊论文张睿.于渤.ZHANGRui.YUBo技术联盟知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8,26(5)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4.期刊论文曹兴.宋娟.张伟.任胜刚.CAOXing.SONGJuan.ZHANGWei.RENSheng-gang技术联盟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4)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对技术联盟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网络特征因素具体分析了网络异质性、网络稳定性、网络联接强度、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股权式技术联盟和契约式技术联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联盟网络异质性不利于知识转移;网络稳定性、联接强度、网络规模有利于知识在网络间的转移;网络中心性对知识转移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体来说,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相对于契约式联盟,股权式联盟网络异质性更低,稳定性、联接强度、中心性、平均企业规模更强,但网络企业总数往往低于契约式技术联盟网络.5.期刊论文赵顺龙.徐小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技术联盟——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技术知识转移和创造的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以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场来分析技术联盟的形成机理,阐明了技术联盟建立的直接目的在于企业要与其它组织(包括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甚至竞争企业)间建立一个相时稳定、高效的技术知识转移和创造的场,并且构建出该场的简单理论模型,同时归纳出建立相对稳定、高效联盟场的基本条件和方法.6.期刊论文李小娟.许广.LIXiaojuan.XUGuang知识转移行为对技术联盟影响的微观机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6)随着人们对技术与企业贡献的关注,企业技术联盟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迄今为止,关于技术联盟的理论较多,但针对知识转移行为对技术联盟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却非常有限.通过对企业知识转移行为内涵的分析,试图从知识转移行为的三要素对企业技术联盟形成与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来探讨企业提升其技术联盟能力的途径.7.学位论文梁艳欣技术联盟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2008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研发力量已经无法适应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因此,技术联盟作为战略联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建立技术联盟,不仅可以分担研发成本、分散风险,还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来促进企业间知识的流动,实现合作伙伴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自身的能力。然而实践表明,技术联盟的成功率却很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知识共享的效果,联盟内部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来保障知识共享的有效进行。技术联盟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并不像资金从一个账户打到另一个账户那样简单,知识共享机制是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提供者与知识接受者的结合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适当的知识共享机制才是知识得以顺利转移的保证。因此,本文尝试着在技术联盟中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首先,本文阐述了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的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其中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是设计知识共享机制的重要基础,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包括主体、客体以及情境因素等。其次,本文分析了知识共享中联盟各方的博弈行为。通过分析联盟各方知识共享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得出利益分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通过讨价还价模型求出了利益分配均衡,这为技术联盟内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提供了前提。然后,本文设计了一套知识共享机制,包括联盟伙伴的选择、联盟方式的确定、联盟协议的制定以及联盟后的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信任机制、激励机制等),从整体上保障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知识共享的有效进行。最后,利用中国TD-SCDMA技术联盟的成功案例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所设计的知识共享机制的有效性。8.期刊论文张荣佳.ZhangRongjia技术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能力积累-当代经济管理2009,31(12)主要分析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联盟内的知识转移及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相关问题.认为知识转移是技术联盟的核心环节和中心任务,联盟意图以及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联盟内部知识转移成效,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并就联盟机制的完善给出了相关建议.9.学位论文李达伟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2009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水准,中国政府开始允许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希望以中国广阔的市场为筹码,促使外国企业与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提高中国企业整体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缩短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也是“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总体思想。“市场换技术”战略实施20余年来,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的地位愈发重要,市场势力不断增强。而中国本土企业并未在“市场换技术”战略中真正获得外方的核心技术和知识,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偏低,没有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而国外跨国公司依托自身强劲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利用中国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迅速占领了广阔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br “市场换技术”下的中外厂商合作企业中的技术转移,理论上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由于中国本土企业技术知识水平低下,合作中的中外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技术知识水平都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因而在合作技术转移中,中方企业处于明显的劣势,外方企业也缺乏真正共享核心技术的激励。外方企业与国内企业结盟除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规避我国政府对某些产品国产化比率的限制。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中外企业技术合作必将变为外方企业主导,中方企业无法藉此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水平,只能负责外围技术工作。br “市场换技术”政策下,中外厂商技术联盟中的技术转移之所以没有产生预期的技术溢出效应,本质上由于联盟双方实力极度不对称,使得知识转移中呈现单向知识流动,中方企业缺乏与外方企业进行合作的基础,外方企业则缺乏向中方企业共享核心技术的激励。因此,本论文以中外厂商技术转移中存在的非对称性特征为背景,研究中外厂商技术转移中知识共享的运行机制,为对非对称联盟中技术转移的知识共享进行准确描述,引入师徒博弈模型,分析模型中的激励因素,并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比较不同支付方式对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的激励作用,并对单方向知识共享的影响要素进行细分,希望通过政府的直接和间接干预建立契约机制,改善外部环境,促进联盟中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中外厂商技术联盟运行效率,最终提升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0.学位论文朱宇基于学习能力的企业技术联盟模式选择研究2009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技术联盟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很多行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企业采用的技术联盟模式也日益多样化。技术联盟模式不仅包括联盟伙伴的选择,在深层次上还涉及联盟内部的组织模式和治理机制的选择,而这些恰恰是决定技术联盟能否成功以及组建后运行绩效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无论从丰富企业技术联盟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解决企业技术联盟失败率高的客观现实问题出发,都有必要对企业的技术联盟模式选择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企业参与技术联盟主要是为了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从联盟的知识池中获取其他企业的专有知识资源。在技术联盟中,联盟双方即需要将自己拥有的部分知识转移到联盟内部以保证合作顺利,又要相互“偷学”对方溢出的知识,其实质是企业在技术
本文标题: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式及要素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