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备课+下水文
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目标1.能将从某件事、某个瞬间中受到的触动、得到的成长具体真实地记录下来。2.能自主修改作文,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多媒体播放学生婴幼儿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人是谁。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刚才播放照片的时候,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看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老师看到这些照片,也感慨万千。转眼间,同学们已经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娃娃,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啊!二、小组讨论,感受成长。1.小组讨论:什么是长大?你在哪一刻感到自己长大了?那一刻你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你是怎么想的?先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2.学生汇报交流内容,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形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孝顺,学会了辨明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懂得了责任的真正内涵。(学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实故事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想得具体才能写得具体。)三、回顾教科书,点拨写法。1.联系课文《梅花魂》,作者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重点是什么?作者在写这些事情的时候重点写的是事情的哪个要素?(经过)小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2.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第1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小结:借助自然景物,移情于景,表达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童年的怀念。引导学生在课文选段中学到写作的方法。3.从刚才的讨论中选择一件令你成长的故事,将故事的经过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四、佳作共赏。1.刚才我们获得了写作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们来欣赏一篇佳作,看看小作者是如何体会成长的。2.教师出示范文,由学生朗读。教师提问: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3.教师点拨总结:文章要想感人,就要说真话,诉真情。五、写作实践,交流共评。1.出示写作要求: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成长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2.学生完成习作。3.学生互评,交流共享。六、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成长故事,我发现,此时此刻,同学们真的长大了,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写作,说真话、做真人。板书设计:那一刻,我长大了{某件事、某个瞬间受到触动、得到成长教学反思下水文那一刻,我长大了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事情,我也不例外。而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一次不愉快的回忆。那一次,我独自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道路的一旁有一棵梨树。上面那黄嫩嫩、水灵灵的梨儿,使我不禁心中一阵欢喜。我记得这梨树好像是小卖部的主人老王伯伯种的。“没关系,反正树上这么多梨呢!”我心里想着,手不知不觉的伸了上去,摘下了两个硕大的梨子、我小心地把梨装进书包里,满心欢喜,像一只小鸟似的飞回了家。爸爸打开门,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包鼓起的那一大块儿。“那是什么?”爸爸把声音压的很低。“梨!”我欢快地告诉爸爸。“哪儿来的?”“在老王伯伯的那棵梨树上摘的。”我满不在乎地回答。“你为什么偷别人的东西?”爸爸的眼神像箭一般,让我不敢看一下。我马上感觉到形势不妙,老老实实站到了爸爸面前,恨不能把头低到胸脯上,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谁知,爸爸心平气和地说:“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一个好习惯,现在的小偷就是小时候像你一样,爱偷别人的小玩意儿,现在是两个梨,将来就可能是一筐梨,甚至是更贵重的东西!快给人家还回去!”爸爸的声音虽不高,每一个字却像一条鞭子,抽打着我的心。“爸爸……”“快去!”爸爸用两个字拒绝了我的请求。我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这两个字顶了回去。我手中拿着这两个梨,它们仿佛有千斤的重量,压着我的心。我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小卖部的老王伯伯。我走到梨树边,四处张望没有一个人,才放心地把梨子放在了树下的草地上。风吹着梨树的叶子沙沙地响,那千斤的重量也随风而去,我心里轻松多了,几乎是一路唱着歌回到了家。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好像长大了不少,觉得自己突然成熟了许多。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对我的教诲,每次想起我都会提醒自己:“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做光明正大的事,我长大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2.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影响。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已经看过很多书,回忆一下,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觉豁然开朗?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到无限温暖?(学生回答)读完文章或书后,让我们把这种切身体验写下来,这就是一篇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写读后感。(板书课题)2.什么是读后感?(在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等内容之后,把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内容联系实际写下来。)二、范文引路,了解写法。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范文。教师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1)作者读的是什么文章?(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这篇文章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这些部分写得怎么样?作者的这些感想是因何产生的?总结:(1)写读后感,“感”应该作为重点详细描写。(教师板书:感是重点联系实际)(2)要先读文章,读懂原文。(教师板书:读是基础读懂原文)3.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篇读后感的写作顺序的呢?(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1)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或书,并概括地写出自己的总体收获。(2)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3)联系实际,具体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悟出的道理。师: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有条理地写的。老师把这样的思路概括成了读后感“五部曲”:点——开篇点题,引出感受;介——介绍主要内容;议——围绕观点展开议论;联——联系实际陈述观点;结——总结感受,首尾呼应。4.写作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1)写读后感不是大篇幅抄录原文,而是简单地概括主要内容,应以读后的体会、感受为主。(2)要写出真情实感,所写感想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样才能感动读者。(3)要写出独特的新鲜的感受,内容要新颖、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和感染读者。三、课外拓展,口头习作。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十分认真,收获也一定不少了!现在,请同学们观赏动画《家》,说一说你的感想。(多媒体播放动画《家》)请根据提示填空:那天,我看到了一个公益广告。这个广告的内容是()。这个广告让我联想到一件事()。这个广告告诉人们()。师: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四、动笔成文,实操演练。1.以本单元课文《草船借箭》为例,说一说,你读后有何感想?(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智过人,用智慧挫败周瑜的阴谋,用实力让对手心服口服;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终是自己吃亏,只能认输。)那么你认为,要向谁学习呢?(诸葛亮)学习他的什么?(机智聪明,善于观察,博学多才)2.根据这个思路,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以“《×××》读后感”或“读《×××》有感”为题,练习写读后感。3.师巡视并指导,挑选其中的优秀作文与大家分享,有问题现场点评、指导。五、鼓励习作,课堂小结。同学们在今后读文章或书时,要时常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识记内容,更能让我们深入体会到文章或书的情感。边读边记,从读中思,到读中感。板书设计:写读后感{感是重点联系实际读是基础读懂原文教学反思:下水文读《草船借箭》有感《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真精彩!讲的就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让诸葛亮在短期之内准备十万支箭,还吩咐工匠故意迟延。而诸葛亮凭借自已的聪明才智三天之内就从曹操处借到十万支箭,让周瑜的阴谋诡计落了空。在生活中也有像周瑜一样的人,想用阴谋诡计把比他优秀的人给比下去,但最终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鲁肃,他生性善良、老实,还为诸葛亮因造箭立军令奖而担心。在这世上也有像鲁肃一样有善心的人,他们乐于助人,只要别人快乐,自已就开心。诸葛亮向曹操借箭这件事很不可思议,哪有在打仗的时候向敌军借武器的?敌军会借吗?但他凭借自已的足智多谋和曹操的生性多疑,利用大雾作掩护,让士兵将草船一字排开,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逼迫曹军放箭。等曹操发现上当时,诸葛亮的船队已经顺风顺水开了二十多里了,曹军想追也追不上了,硬生生借到了十万支箭。世上有很多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周瑜虽然用阴谋诡计想迫害诸葛亮,但后来认识到自已的错误知错悔改,也不算一个坏人。鲁肃虽然和周瑜一个团队,但因生性善良而帮助诸葛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诸葛亮神机妙算,聪明伶俐,有胆有谋,最终流芳百世。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学目标: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题。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出示课题:他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题目补充完整。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三、选材立意,刻画细节。1.补充完题目以后,我们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令他有了这样的表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先梳理清楚,再把这件事写下来,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比如:他说了什么话(语言)、他做了什么(动作)、他的表情怎么样(神态)等,这些描写要能够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2.片段示例:场景再现: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很多同学都百思不得其解,在最后一刻,王辰走上讲台,三下五除二写出了解题思路,并且得出正确答案,此时他……示例:一想到刚刚答对了那么难的题目,王辰就激动不已,眼里闪着胜利的喜悦,笑容布满了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备课+下水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4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