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
1.人类很早以前就使用杠杆了,杠杆是简单的机械之一,如图所示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中都运用了杠杆原理,以下图中所示工具在通常使用中省力杠杆是(),费力杠杆是(),等臂杠杆是()①船浆;②裁衣剪刀;③动滑轮;④独轮车;⑤钢丝钳⑥用钓鱼杆钓鱼⑦用钉锤撬钉子⑧用天平称质量⑨核桃夹子10升旗的滑轮11门把手12水井杆13盘山公路14自行车闸15起重机2.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动力作用点在阻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是()A.B.C.D.3.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独轮车是一个省力杠杆B.该独轮车对地面的压力为1000NC.动力F=300ND.为了更省力,工人师傅可以采购的措施是手向后移动4.临沂的城市公用自行车(如图)已遍及市区的各个地方,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下列有关公共自行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车座宽大柔软是为了增大对人体的压强B.轮胎的花纹是为了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C.用车闸刹车时,车闸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D.骑自行车匀速下坡时,阻力对自行车做功5.如图所示,刻度均匀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所挂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已挂钩码的下方各增加一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会()A.右端下沉B.左端下沉C.杠杆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6.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在50秒时间内将重5N的国旗缓缓上升到旗杆顶端,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缓缓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升旗同学的手受到绳对手的摩擦力方向向下C.他对国旗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1WD.旗杆顶端的滑轮在使用是省力的.7.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G的几种方式中,所用动力表达式分别是(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8.如图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A端挂一重物G,图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拉力是()A.F1B.F2C.F3D.F49.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4m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C.拉力F的功率为375W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00%11.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的功率是1WB.2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1.2mC.5s内拉力所做功的大小是15JD.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8NE.作用在A处的拉力大小是100NF.10秒内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0WG.若拉力F增大,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则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12.如图所示,用22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6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B受到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绳子对A的拉力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4.4J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4.4W13.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从水中提升物体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76kg,M的体积为3×10-3m3,在物体M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16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大小(g取10N/kg)。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为400NB.动滑轮重力为70NC.当物体M没有露出水面时,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绳子的拉力为730ND.当物体M没有露出水面的过程中,该滑轮组提升货物的机械效率为95%14.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于10NB.1s~2s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3%1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𝜂与物重G物的关系,图乙是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的𝜂与G物关系图像,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𝜂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B.G物不变,改变图甲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D.当G物=6N时,机械效率为66.7%16.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力臂为0.08mB.此时为省力杠杆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D.钩码总重为2N17.小枫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和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力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物体在相同时间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相比,乙更省力B.甲、乙所做的总功一样大C.甲、乙对重物做功的机械效率一样大D.甲、乙相比,乙对重物做功的功率更大18.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不计摩擦与绳重,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高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C.若G1<G2,则F1<F2,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19.如图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门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B.B.D.20.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提高6m,作用在钢绳的拉力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400W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C.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000ND.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3.3%21.如图所示,是指甲剪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指甲剪由1个杠杆组成,是省力杠杆B、指甲剪由2个杠杆组成,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C、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一个省力杠杆和二个费力杠杆D、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二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22.如图甲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1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如图乙所示是此木棒在竖直动力(拉力)F2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水平位置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A、F1增大B、F1减小C、F2增大D、F2减小23.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沿倾角为,高为h,长为L的粗糙斜面以速度v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中,平行于斜面拉力F做的功为W,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拉力F大小为GsinB、拉力功率的大小为(W+Gh)v/LC、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W-Gh)/L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Gh/(W+Gh)2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表中数据是通过图乙装置完成的B.第三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C.第二次实验所做的额外功为20JD.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組的机械效率越高25.如图所示,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在被打捞的物体没有露出水面之前,牵引车以2m/s的速度匀連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1,拉力F1的功率为P1;当被打捞的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牵引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2,拉力F2的功率为P2,已知物体重1.2×104N,体积为0.63m2,P2=6P1,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则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物体浸设时受到的浮力为6.3×103NB.拉力F1的功率P2为4200WC.拉力F2为4200ND.动滑轮重300N26.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低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功率为3W,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B.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1NC.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D.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应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重G/N钩码上升高度h/cm拉力F/N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2.0101.23055.6%24.0102.03066.7%38.0103.73013题图27.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当用竖直向下2N的力F1拉重为1N的物体A时,能使物体B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若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B时,能使物体A以0.3m/s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6NB.拉力F2大小为10NC.拉力F2的功率为1.2WD.拉力F1的功率为0.4W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9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