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
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学习主题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评价设计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初步了解统计表及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统计指的是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活动。因此,其过程可以概括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基于此,修订后的教材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但编排思路不变,教学时仍然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全过程,只不过在教学重点上有所侧重。从整体编排上来说,本套教材第一次安排统计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分类与统计”单元,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与呈现数据,教学的重点还是在于分类,因为它是后面学生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第二次编排则是在本册,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整个过程,了解统计知识的意义以及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气氛,在集体的积极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正”字统计法,并能把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从而进行简单的分析。第1单元测试题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知识技能(66分)一、选一选。(每题3分,共12分)1.喜欢(A.连环画B.C.科技书D.2.喜欢(A.连环画B.C.科技书D.地理书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A.4B.6C.8D.10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A.12B.20C.26D.30二、小强在统计10分钟内从家门口经过的车辆时,他得到了以下数据。(共17分)1.根据统计数据填统计表。(102.经过小强家门口的()车最多,有()辆;()车最少,有()辆;它们相差()辆。(53.经过小强家门口的轿车与货车一共有()辆。(2分)三、二年级(1)班的学生在活动课上举行了一次废品回收活动,捡到8个牛奶瓶,3个可乐罐,11个矿泉水瓶,15个塑料袋。你能把上面的数据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吗?(表格4分,共13分)1.捡到的()最多,捡到的()最少。2.捡到的塑料袋比牛奶瓶多()个。(23.一共捡了()个废品。(24.通过这次废品回收活动,你想说什么?(3分)四、(2018·甘肃省张掖市)二(1)班同学的生日在4个季节的人数统计如下。(每空2分,共8分)1.从上表可以看出,共调查了()名同学。2.()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3.春季和冬季过生日的人数共有()人。五、整理数据,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6分)1.请把上面统计的数据填入下面的统计表中。(每格代表2人)2.参加()的人数最多,参加()的人数最少。3.参加跳远的比参加跑步的多()人。4.二(1)班一共有()人。生活运用(34分)六、3月12日,二(2)班同学开展“绿化祖国”植树活动。(共16分)1.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统计表。(8分)2.根据上面的信息涂一涂。(每格代表2棵树)(8分)七、动物学校二(1)班正在竞选班长。(共18分)1.根据上面的统计情况填写下表。(4分)2.老师最后宣布:“()得了()票,恭喜它当选为班长!()的票数第二,恭喜它当选为副班长。”(6分)3.后来又来了4个小动物,它们也要投票。如果加上它们投的票数,当选为班长的小动物的得票数还会是最多的吗?得票的结果会影响到它当选班长吗?(8持续性评价设计检验提示检验指标实现程度1.评价标准的设计是否与深度学习目标一致?是否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评价标准的设计与深度学习目标相一致,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2.评价活动是否贯穿学习活动始终?是否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评价活动贯穿学习活动始终,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3.评价证据是否来自于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评价证据来自于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4.是否把评价的结果转化为反馈信息指导或促进学生的学习?把评价的结果转化为反馈信息指导或促进学生的学习5.评价主体是否多元?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的方式多样。
本文标题: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70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