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神圣组织__天主教1
与东方国家相比,中世纪西欧政治的最大特色是:形成了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二元政治结构,教皇与封建君主时而勾结,时而明争暗斗,西欧曾经一度处于教会的神权大一统统治之下。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中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主要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则是改革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派别。(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2005年4月2日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宗教改革的背景)(了解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公元世纪产生4世纪初定为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和)12世纪,天主教会权威发展到鼎盛时期。1罗马帝国国教11东正教天主教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1、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教阶制度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罗马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信徒上帝2、中世纪,天主教为什么能确立在欧洲的统治地位?1)舆论准备:提出”双剑说”、“太阳月亮说”,宣扬王权来自教会2)内部改革:建立教皇选举制度;获得各地主教任免权3)政治上四分五裂导致王权衰落,无法与之抗衡4)组织“十字军东征”;5)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积极谋求统治欧洲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The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夺取伊斯兰教手中的圣城耶路撒冷实质上是扩张宗教的势力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治的中心。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3的土地,收取什一税。思想文化上:钳制人们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社会生活: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在。3、统治地位的表现: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二、天主教落后的表现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2、教会的专制与堕落;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1).天主教的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来自《圣经》2).主要教义(见下页):1)一神说和神创说;2)原罪说和救赎说;3)末日审判说;4)禁欲说。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中世纪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第一,一神说和创世说。天主教认为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至高无上的。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善、全知、全爱”,人类必须敬畏他、服从他;耶稣基督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受上帝之命来到人间,拯救人类。第二,原罪说。天主教宣称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原先生活在极乐世界——伊甸园中,因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实被逐出伊甸园。所以,人生而有罪,无法摆脱,人生的目的就是赎罪。赎罪的方法是虔诚地信仰上帝、温顺地服从上帝、忠诚地履行教义教规。第三,末日审判说。天主教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当历史的终点、也就是世界末日到来时,上帝将对每一位亡灵进行审判,积善行德者将升入天堂,享受极乐生活;否则将被打入地狱,遭受无尽的折磨。第四,禁欲说。皈依教会只是赎罪的基本要求,天主教为每一位信徒,同时也是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制定了详细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的基本精神就是奉行禁欲主义,抛弃现世的物质享受,忍受剥削阶级的各种盘剥,安分守己,逆来顺受。2、教会的专制与堕落2、教会的专制与堕落1)加强思想信仰的控制:控制《圣经》的解释权信仰上帝转变为服从教皇,信守教规2)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3)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敛财手段?出卖神职;出售宗教特许和圣物;出售赎罪券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主教的俱乐部》油画19世纪这幅画描绘了在野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愚人船》油画荷兰1470年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出售赎罪券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入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背景:目的:概况:结果:“异端”思想的兴起维护宗教的特权地位最早在13C30年代的西班牙挽救不了自身的衰落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的迫害“异端”思想,但挽救不了衰落的命运。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在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火刑柱插图画中世纪)三、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欧洲历史的新变化(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2)政治:(3)思想文化: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各国王权的加强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1)民族意识和各国王权的兴起2)社会各界的反对:3)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2、天主教面临挑战的表现:1)教权高于王权2)经济特权:最大的封建主,封建剥削和征收“什一税”疯狂敛财,不用纳税3)禁锢人性和思想的教义,迫害“异端”思想———自身专制堕落和野蛮总结: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背景: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③政治因素: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各国王权的加强,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④思想文化因素:文艺复兴的影响⑤直接因素:教会自身的贪婪腐败最终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日益成为欧洲发展的障碍。2.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A2.下列选项中不能够体现罗马天主教会野蛮残暴的是()A.设立宗教裁判所B.对异端分子处以火刑C.对异端分子割舌、挖鼻、剁手砍脚D.出售赎罪券,大肆敛财D3.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C
本文标题:神圣组织__天主教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