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6章儿童早期情绪与社会性发展0428
L/O/G/O第六章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容提要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区别和联系熟悉情绪的功能掌握情绪发育的规律掌握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掌握依恋和同伴交往的发育规律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同认识活动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情绪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情绪以主观态度体验的方式来反映客观对象,并伴随着身体的行为表现和生理的变化。情绪的组成部分及与情绪的关系情绪的组成:1.生理唤醒人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2.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3.外部行为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过程•三个组成部分与情绪的关系•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行为作为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情绪必须是上述三方面同时存在,并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出现不对应便无法确定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这也正是情绪研究的复杂性,以及对情绪下定义的困难所在。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多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多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依恋笑哭恐惧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动物也有情绪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和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常随着场合的改变、人和事的转•换而变化。•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却是不可分割的。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既相互转化,又相互依存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从情绪和情感的表现来看:一方面,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而持久的情操;另一方面,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都可能由所赋予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从而表现为情感。情绪的功能•(一)信号功能•情绪的信号功能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除借助于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二)动机功能•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三)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依据情绪性质分类情绪和情感的分类•2.依据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婴幼儿情绪及社会性的发展从出生时起,婴儿就是一个社会的人,就被包围在各种社会物体、社会事件、社会刺激之中,形成和发展着情绪情感、社会行为和关系等。婴幼儿情绪及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婴幼儿情绪及社会性的发展情绪社会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要求理解、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实现与社会要求或社会预期相一致的过程。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情绪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形式和主要内容,而且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程度直接制约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未来的道德发展趋势。婴幼儿情绪及社会化行为的发育分期•分期年龄情绪行为依恋和社会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得意期1岁得意、嫉妒和母亲做游戏知道自己的名字•喜欢明确化•吸收期1岁半游戏了解家庭成员表达满足、尊指•令完成一些动作•自立期2岁自己玩耍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动脑筋•交友期3-5岁模仿游戏团队精神自我为中心---•按游戏规则游戏调整自我,服从规则婴幼儿情绪及社会性的发展•(一)最初的情绪反应•(二)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三)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四)婴幼儿的依恋•(五)早期的同伴交往(一)最初的情绪反应•新生儿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蹬动。同时,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是初步分化的。•最初的这种情绪反应大多是先天性的,是遗传本能,且与儿童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直接相关。因此,它们是最初步的原始的情绪反应。情绪的分化基本情绪由生物学原因决定,不同文化背景的正常儿童在相同年龄出现(二)婴儿情绪的社会化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都是生理性的,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反应,由机体内外某些适宜、不适宜的刺激所引起,并反映机体当时的内部状态、生理需要。但是,婴儿自降生的时刻起,即进人人类社会环境中,和成人进行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着情绪的社会化。婴儿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内容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情绪的社会性参照社会性微笑其他婴儿的社会性微笑、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和情绪的社会性参照等,既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情绪社会化研究的中心主题。1.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婴儿发展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2.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陌生人焦虑的发展过程一般在婴儿6一8个月时发生。陌生人焦虑的发生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婴儿4个月前,连陌生人和熟人都不能区分,当然谈不上惧怕陌生人。4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区分陌生人和熟人,对陌生人还笑,但明显比对母亲笑得少了,但这时并不害怕陌生人,对陌生人的态度一般还是比较友好的。5一6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表情,笑得更少,但是仍然不害怕。6一7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就开始感到害怕了,到8个月时,婴儿明显地害怕陌生人。3.分离焦虑定义:随着婴儿与母亲情感联结的进一步建立,婴儿也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焦虑―分离焦虑。在头半年中,婴儿虽然当某个人如妈妈停止和他玩而离开时,他也可能哭,并且现在有一些研究证据表明,2个月的婴儿当他们的妈妈离开时,也会激动、不高兴。但是,在开始的几个月里,婴儿的哭往往是因为与另一个人的愉快交往的终止而带来的,且此时与任何一个人的交往的结束,都会带来婴儿的不高兴。这时,如果有另外一个人来跟他玩,婴儿能很快接受他的替代而安静。6个月后,婴儿的反应明显不同于头半年:婴儿明显地、更多地抗拒特定个体的离开一一一般即为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的离开,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非常不高兴、哭闹、不安;同时,他们不愿意再接受他人的替代,别人再跟他玩,他也一定要妈妈。这是婴儿社会性情感发展上的一个很大的转折。提取记忆的能力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能力预期可能在最近发生的事件的能力引发分离焦虑的因素引发分离焦虑的因素头半年婴儿还没能产生这三方面能力,因此不会有分离焦虑。6个月以后,婴儿记忆提取能力提高,当母亲离开后,婴儿记忆中便能产生以前母亲在场的图式,并将其与目前情境相比较,推测现在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及“母亲会不会回来”。如果婴儿能解答这类问题,即能正确预料到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就不会出现焦虑;但此时婴儿还不足以正确解答这些问题,所以,容易出现焦虑、苦恼并哭叫。与婴儿应付情境等能力有关引发分离焦虑的其他因素与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有关:当母亲离开时,此时的婴儿已能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不同寻常的情境,但他们没有好的应对办法,不知如何作出积极、有控制性的反应以改变情境。当感觉自己无力减轻压力或改变环境时,压力便更大,婴儿感觉紧张、惊恐、痛苦,焦虑由此而产生。婴儿分离焦虑的发生还与婴儿和母亲分离时的即时情境有关。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处于一个陌生的而不熟悉的环境,或与一个陌生人而不是熟悉的人在一起,则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情绪的社会性参照(socialreferencing)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化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在婴儿发展的特定时期发生的人际情绪的交流和他人情绪信息的利用,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特定情绪交流模式。它包含了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两方面内容。这对婴儿来说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能力,经历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对婴儿来说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能力,经历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情绪社会性参照发育的意义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0.5一1.5岁的婴幼儿,其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帮助婴幼儿超越仅仅回应他人信息的阶段,能通过这些信息来确定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偏好,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婴幼儿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要注意避免消极的社会性参照,因为不适宜的参照信息与条件同样会对婴幼儿起作用,导致婴幼儿不良的情绪、行为体验,形成消极、儒弱的性格,限制婴幼儿的探索和操作,障碍其智力发展。情绪社会性参照的发育过程①无面部知觉(0一2个月)②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一5个月)③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一7个月)④在因果关系参照中运用表情信号(7或8个月到10个月)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包括了四个相互连接、逐步递进的发展水平。(四)婴幼儿的依恋依恋是婴幼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的意义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婴幼儿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返回目录依恋的表现追随母亲,见到母亲高兴安心和满足,喜欢与母亲的语言和肢体交流。不愿意和母亲分离,否则难过焦虑——“分离焦虑”。母亲的安慰能更快平息婴儿的不安。二、依恋的发展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第二阶段:有差别(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阶段(18个月-2岁后)婴幼儿依恋类型分类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安斯沃思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幼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幼儿依恋存在着三种类型安全型(65%)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在玩耍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比较友善。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回避型(20%)当他们同母亲分离时很少哭泣,甚至当母亲想主动引起他们的注意时,他们仍然表现得很冷漠。回避型婴儿对陌生人较为友善,但有时会像忽略自己母亲那样回避和忽略这些陌生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抗拒型(10%)紧紧靠在妈妈身边,很少有探索行为。母亲离开他们相当压抑;母亲返回时,他们很矛盾:会接近母亲,但看上去对母亲的离去还在生气,他们甚至抗拒母亲主动的身体接触。对陌生人保持相当的戒备,甚至当母亲在场时也是如此。(五)早期的同伴交往早期的同伴交往•婴儿期的社会交往主要在与父母或其他关系密切的成人之间发生,然而与同伴的交往在一岁左右已悄
本文标题:第6章儿童早期情绪与社会性发展042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