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回答1~3题。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C.多年平均蒸发量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①江河水②湖泊淡水③冰川④浅层地下淡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A.用水量大B.年径流量小C.污染严重D.河流流程短下表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数据”,据此回答4~5题。占全国的百分比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80%14.7%耕地资源35.2%59.2%4.从表中数据看,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A.水资源南多北少B.耕地资源北多南少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D.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5.珠江三角洲虽处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但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①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③污染浪费严重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下图,完成6~7题。6.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7.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下图是某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示意图(单位:亿吨)。回答第8题。8.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读下图,完成9~10题。9.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A.1970年B.1980年C.1990年D.2000年10.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A.年降水量增大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D.水土流失加剧下图为“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地形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1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A.①B.②C.③D.④14.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下图是“某地地下水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对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地下水水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B.从水位变化看,虚线代表的是承压水水位C.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地面沉降始终呈正相关D.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与该地地表水缺乏有关16.当地面沉降超过100毫米时,这时的地下水水位称为警戒水位。该地警戒水位和出现的时间大概是()A.20米;1983年B.30米;1985年C.40米;1989年D.20米;1990年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步骤一),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步骤二);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步骤三)。结合下图完成17~18题。17.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①温室效应的原理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③水循环的原理④海水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②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③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④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19~20题。19.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20.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二、综合题21.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但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种种困境,图甲为“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图乙为“某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试用水循环的观点解释说明。(3)A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哪些?(4)图乙中人地矛盾突出的是地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2.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7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量的影响。(2)某公司拟在图8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23.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甲为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乙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图丙为图甲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C【解析】冰川水主要存在于高山上部或极地地区,不易利用。3.D【解析】新加坡降水丰沛,但河流流程短,所以水资源严重不足。4.C【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看出,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耕地资源则是南少北多,二者的空间分布不匹配。5.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排放废弃物多,污染严重,导致该地水资源供应紧张(水质型缺水)。6.C【解析】直接读图可知。1950~1969年期间有些年份输沙量与径流量变化并不同步;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有些年份是相同的;1950~2005年输沙量变化率高于径流量变化率;图中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并不是逐一对应的。由以上分析可知C项说法正确。7.B【解析】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但输沙量明显减少。上游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等措施都可以明显减少河流的输沙量。8.A【解析】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9.C【解析】根据该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从某一年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水位差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1990年水位季节变化最大。10.C【解析】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将使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11.A【解析】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12.D【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13.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为我国的一个内陆盆地。天然绿洲应形成于山麓冲积扇上,且土壤肥沃(土壤颗粒较小),故③处最合适。14.D【解析】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最大,越往下游流量越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15.D【解析】该地地下水水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下水位有上升趋势,A错;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不呈正相关,所以C错;该地地下水水位最初埋藏深度只有几米深,之后地面在下沉,地下水水位虽然降低,但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即埋藏深度较浅,因此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应该是由于地表水缺乏,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可能为潜水。16.C【解析】此题首先要从地面沉降100毫米处引直线,找到与地面沉降线相交的A点,然后从A点出发,作垂线与横坐标年份相交找到对应的年份为1989年,与地下水水位线相交于一点B,从B点再向左引直线,找到此时地下水水位深度为40米。如右图所示:17.C18.D【解析】太阳光透过漏斗能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海水蒸发,水蒸气在漏斗壁上冷凝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是水循环的原理。由于太阳辐射是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所以该装置的使用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相同。19.B【解析】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20.A【解析】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二、综合题21.【解析】第(1)题,此地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大,可以从锋面雨带推移和地形两个角度来考虑。第(2)题,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缺乏。第(3)题,降水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旱、涝两个方面。第(4)题,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口与水、耕地之间的矛盾。【答案】(1)东南丘陵春季我国雨带推移到此地,降水丰沛;东南季风受到地形阻挡,形成了地形雨。(2)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原因: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丰富,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西部和北方相反。(3)春旱、夏涝。(4)黄淮海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22.【解析】(1)本题考查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地表水经过下渗形成地下水。根据图示判断该地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可以从土地价格,水源,劳动力成本方面考虑。乙地区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劳动力成本低。(3)本题考查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变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容易导致地下水污染。采取的措施应从产生问题的原因入手。针对水土流失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农药化肥的使用应提倡生态农业等。【答案】(1)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2)土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8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