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读后感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读后感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读后感百年历史,惊心动魄;百年先烈,英魂永驻。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觉醒年代》博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我看完《觉醒年代》后,被李大钊每一次演讲激情澎湃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由剧及文,“晨钟”之声萦绕耳畔。创造青春之中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916年5月,27岁的李大钊结束了日本的留学生活,回到祖国,在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李大钊对民族的发展前途进行审视和思考,发出“创造青春中华”的呼唤。李大钊指出“吾之国家若民族,历数千年而巍然独存,往古来今,罕有其匹”。而至于今日,“外人之诋吾者,辄曰:中华之国家,待亡之国家也;中华之民族,衰老之民族也。”如果中华青年就此警醒,奋起图强,挽救民族将倾之势,便可在萧条衰败中建造活泼生机的“青春中华”。“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李大钊以其青春宇宙观认为,“生者不能无死,毁者必有所成,健壮之前有衰颓,老大之后有青春。”因此20世纪初就是“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旧稘之黄昏已去,新稘之黎明将来”。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不在陈腐中华之不死,而在新荣中华之再生”,“不在白发中华之保存,而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不在惜恋黤黤就木之中华,而在欢迎呱呱坠地之中华”。青年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梁启超以“少年中国”为复兴宣言,他将少年与“少年中国”联系起来,认为少年强、少年进步,则中国亦将是强盛、进步的“少年”之国。故“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亦是少年之责任”。与梁任公之《少年中国说》一脉相承,李大钊也对青年抱有厚望,把“青春中华之创造”寄托于青年。“盖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一个民族、国家的命运掌握在青年手中,“是故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对立面是“老辈”,“所称老辈云者,非由年龄而言,乃由精神而言”。老辈沉滞颓废、衰朽枯窘,其之灵明蔽翳于经验,其之精神局牖于环境,其之文明和解也。青年,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奋斗,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李大钊不仅将“青春中华之创造”寄托于奋斗的青年,还寄托于民族中具有“青年意气”之“老辈”,但诟病于“颓丧”的少年。“有老人而青年者,有青年而老人者。老当益壮者,固在吾人敬服之列,少年颓丧者,乃在吾人诟病之伦矣。”因此,具有“跃进、雄飞、奋斗”精神的群体是担当“青春中华”重任的先锋力量!建党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百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百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百年。青年担负“青春中华”使命的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李大钊为青年践行“青春中华”使命指明了方向:“厚青年之修养,畅青年之精神,壮青年之意志,砺青年之气节,鼓舞青春中华之运动,培植青春中华之根基,吾乃高撞自由之钟,以助其进行之勇气。”青年担负“青春中华”使命,必须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优良的品德是一个人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才能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李大钊本人就是我们的榜样,他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党的事业,或用来帮助同志,接济贫苦青年,以至于当年北京大学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于他的夫人,以免家中断炊。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青年担负“青春中华”使命,必须勇于砥砺奋斗。“征服与奋斗为青年专擅之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80后、90后技术工人钻研创新、匠心筑梦,90后、00后义无反顾冲锋在抗疫斗争第一线,90后新农民在稻花香里勾画“乡村振兴”美丽图景......各行各业的青年把理想和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成为了青春中华的缩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做负重前行的“中国牛”,用奋斗的青春绘出最美的“中国红”!青年担负“青春中华”使命,必须激发信仰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再也没有动摇过,树立起了理想信念坚定的标杆。没有了信仰信念,青春岁月就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在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李大钊之心化晨钟,向青年发出“青春中华”的宣言。奋斗百年,中国共产党依旧正青春。《晨钟》再度敲响,当代中国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接续在“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赛道上努力奔跑,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本文标题: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9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