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英雄浩气长存,他们是人民子弟兵,是天地间不朽的丰碑!每一个牺牲都有价值,都值得我们铭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下面是网友整理上传的“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精选”,以供大家参考借鉴!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精选【一】“初心”不改“党味”愈浓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走过100年的峥嵘岁月,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旷世瞩目的成绩。“党员”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信念。“党味”也不仅是一个象征,而是一群拥有同样坚定信念的人散发出的魅力。悟“党味”之甜,更添“前行之志”。共产党员的“党味”,是一心为民、心系百姓的“甜味”。悠悠万事民为本,政之所兴民为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牢记工作职位是人民给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刻做到心中有民,肩上有责,乐岗敬业,珍惜工作,只有以强烈的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踏实勤奋的工作业绩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悟“党味”之苦,更坚“前行之心”。共产党员的“党味”,是深入基层、脚踩泥泞的“苦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听群众言、说群众话、办群众事。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接地气、有“泥土味”,不能摆出一副“小干部模样”高高在上,要坐得上百姓炕头、下得去田间地头,调查研判,了解真实情况、第一手资料,工作做细做实。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哥表姐”,说话做事要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心里清,只有脸上有汗、身上有土、脚上有泥才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好党员。悟“党味”之辣,更明“前行之路”。共产党员的“党味”,是无私忘我、敢为人先的“辣味”。无论是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的共产党人,他们无私忘我、敢为人先,展现着共产党人最亮丽的精神风貌,他们站着是一面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座丰碑,折射出时代最闪亮的光芒。每一个特殊时期,都有共产党员一马当先,挺身而出;每一个危机关头,都有共产党员无私忘我、甘于奉献。“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大家都别慌,我是共产党员让我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数共产党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初心的铮铮誓言。悟“党味”,忆“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百载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久久为功。只有党的初心和使命真正成了“永恒”和“终身”课题,党的理想性质宗旨的根基地位才会坚如磐石!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精选【二】“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读了《峥嵘岁月》后,我不禁为文中的英勇人物感到震撼!他们的成长历程,一路艰辛,他们的奉献精神实在令人心生敬佩!品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苦历程与爱国情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历史也是党史人物演绎的。这本书记载了13位革命前辈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14岁的王震闯进省城找出路,跟随毛主席闹革命;17岁的王首道不畏强暴高唱《爱国歌》,领导同学游行反帝;15岁的寻淮洲作战勇敢当排长,22岁为解放英勇献身;童养媳李贞冲破牢笼争自由,假扮新娘智取张家坊;小耀邦巧计盗枪惩团总,指挥伙伴练打仗......这些前辈他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效力,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原本我还在抱怨现在这个时代竞争力很强,事事都要竞争,天天都很累,又做不完的事,作业多的没话说,肩上的担子重得要命,还不如生活在以前那个时代!可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错了!以前的时代是那样的苦,祖国还没成立,连连的战争威胁着人民生活的安宁。大家吃不饱饭,天天喝着“电影粥”,冬天里有块红薯就知足了,哪像我们天天吃饱喝饱。每天他们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回家后还要做很多的家务,那日子要多苦有多苦,要多累有多累!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现在时代变了,生活条件变好了,可我竟然还在抱怨,真不应该!之所以竞争,社会是在优中选优。青少年就应该有拼搏、有竞争!所以,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还是庆幸吧!人生有拼搏才不会无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接班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还要抱怨什么呢?我们应该永远缅怀和弘扬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风范,更加奋发有为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峥嵘岁月》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思想,使我更加懂得了要拼搏、要奋斗。我体会到了种种幸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福,学习的幸福,,读了这本书后成长的幸福......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精选【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取得的这场伟大的胜利,学校举行了《峥嵘岁月》抗日图片展。展览照片分为六部分:日寇罪行,罄竹难书;国共合作,抗击日寇;海外侨胞,支援抗战;万众一心,浴血沙场;日寇投降,还我河山;中日友好,应铭历史。本应该是回味胜利喜悦的日子,可看完了这一组组揭露日本鬼子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和记录我中华儿女浴血沙场的纪实照片,我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萦绕在心头的是一种沉痛和愤慨。我怎么也忘不了“日寇罪行,罄竹难书”这一组照片,这历历在目而又不堪的画面,它俨然是一部中华民族蒙受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没有尊严的历史。一想到这些,我似乎又看到了日本鬼子那比蟾蜍还恶心的狂笑,举起军刀随意地砍下中国人的头颅,用“集体屠杀”、“杀人竞赛”来取乐;仿佛看到了日本的“白衣天使”,不,不,是“白衣魔鬼”那双充满血腥的爪子抓着手术刀对着被缚在手术台上的中国人,残忍地挖出他们的眼睛,剖开肚皮,剪除肠子,摘下心脏,割下肝脏;看到了那些笑得比蟑螂还猥琐的日本兽兵四处寻找“花姑娘”__、拍照、婪烧灭迹,甚至连80岁的老婆婆和末成年幼女也不放过;还有,还有......砍杀、枪杀、烧杀、奸杀、毒杀、活埋、水溺......这一张张的照片,一幕幕的惨状,叫我怎能不心情沉痛?怎能不愤慨?怎能忘却这般奇耻大辱?怎能不大声疾呼:天理何在,人性何在?天理?人性?这对日本鬼子来说是一文不值的,他们信奉的是“皇道”,是杀戮,这种杀戮持续的八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终于以失败告终,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胜利是数十万中国人的躯体换来的,听老师说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5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精神伤害,又岂止是金钱所能弥补的?60年前,敬爱的周恩来代表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以宽容大度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称颂。反观今日,日本国内尚有一些阴魂不散的军国主义者,无视中国人的宽容和大度,不引以自咎,在这样真实的记录和铁证前,颠倒是非黑白、妄图修宪、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重温所谓大东亚共荣的梦想又死灰复燃。可恨!可恨呀!可喜的是我们的祖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神舟5号和神舟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更是体现祖国的强大,祖国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向“汉唐盛世”,可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让我们牢记国耻,为中华的复兴而读书!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背诵的一首诗: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精选【四】摘要:看着建川博物馆纪录片《峥嵘岁月》,种种画面,提醒我们勿忘历史,警钟长鸣。我们在缅怀英雄的同时也应该要有自己对当下的感悟,以史为鉴。关键词:峥嵘岁月抗日战争感悟看着建川博物馆纪录片《峥嵘岁月》,顿感热血沸腾,随着镜头,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峥嵘岁月。耳畔氤氲着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壮婉转的配乐,跟随樊建川走近建川博物馆,走进那段悠长的中国抗战岁月。就开始的介绍建川博物馆的建成,就是个传奇。建川博物馆是一个敲钟的博物馆,警钟长鸣,时刻敲击着中华民族那根爱国救亡之弦,教人勿忘历史。建川博物馆的主人樊建川就有着传奇的经历。曾经当过兵,从过政,后又下海经商,以一己之力,建成建川博物馆,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和那些铮铮英雄。也就是他的这份长期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缅怀的不懈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唤醒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抗战老兵的支持和许多领导的肯定。画面一:中国壮士广场中国壮士广场雄立着216个壮士。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也有蒋介石、张治中、薛岳等国民党人。这个场面正是20世纪前半页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空前大缩影。跟着宋哲元,进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这个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事变后的10天,蒋介石召开庐山谈话会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发表长篇演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第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的慷慨激昂,在表达着一个民族的意志,一个国家的尊严。感悟: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卢沟桥事变,才促成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局面。这份团结,是四万万中华同胞的意志的凝结。但也许真的是不到最后关头,中国人永远不会真正爆发他的愤怒,永远只是只沉睡的雄狮。个人也一样,也许不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痛;不到末路穷途,就不知道回头;不堕落到极点,就不知道觉醒!现在许多人就是在渐渐堕落的状态中,也许他们真的缺乏沉重打击,所以只是像在慢慢加热的温水中快活得游动的青蛙,逐渐得堕落到万劫不复之地。但是,我们不能坐等这样的沉重打击的到来。那样,代价太大,太大!所以,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居安思危。就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时刻不能忘记;就个人,永远别停止奋斗的步伐。画面二:风云聚会xx事变、平津沦陷后,蒋介石不得不调整对日政策。他向共产党领导人和各地方领袖发出信函,邀请他们前来x,共商抗日大计。邀请发出后,各方力量很快响应,汇聚x。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使得原来和蒋介石或相互间积怨颇深的各方势力纷纷放下私怨,一致对外。其中蒋介石最强硬的对手之一的x白崇禧也放下芥蒂,x刘湘叔侄也放下地方势力之争。1感悟:在紧要关头,要懂得放下。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放下次要的,以应对主要的。这需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襟怀。这既是一种分度,也是一种智慧。就个人而言,要懂得处理各种事情,分清事情的紧急性。有时为了大义,必须放下私人恩怨就得放下。比如在一个公司如果遇到原来和自己有恩怨的人,而上头又有任务需要两人一起完成,这时必须舍弃私人恩怨,以公司利益为先。画面三:不屈战俘馆建川博物馆有一个不屈战俘馆,纪念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战俘。他们大都没有名字,而且馆里的照片还是由日本人拍的,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照片。长期以来,政府对战俘的态度是回避、失语、隐瞒,然而樊建川则单独开馆纪念这些被遗忘多年的忠魂烈士。这是建川博物馆的与众不同。樊建川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抗俘”,一个“抗”字显示出他们的不屈意志与铮铮铁骨,一个“俘”字透露出了他们多少煎熬与辛酸!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勇敢地正视那些曾经的伤疤,才能牢记历史的教训,同时向这些抗俘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不是去遮遮掩掩,怕被人嘲笑。类似的,回首文革那段凄惨的历史,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呢?历史的遮羞布何时才能完全摘去?就个人,也要敢于正视那些曾经的伤痛,即使会痛彻心扉,即使会心泪横流。如果只是一味地掩藏,那会让明日以及明日之后的明日暗淡无光,永远被那一幕幕所遮蔽。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曾经的丑事绯闻都值得大肆宣扬,以显示自己的传奇经历,这是不对的。正视曾经的伤痛是不要害怕它,不要害怕提及它、议论它,相反,应该去回想去思考,曾经在哪里,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我该如何做?画面四:中国劳工悲惨遭遇“被折磨致死的劳工不下两百万人,后来在全国各地埋葬死亡劳工的万人坑就有近百处,遗骨七十万具!”不敢想象当初日军是如何将中国劳工虐杀的,光是这震撼人心的数字就够可怕了。从侥幸活下来的劳工口中得知,从x到
本文标题:看建党一百周年追忆峥嵘岁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00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