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 自学考试讲义:古文史一第二编秦汉文学(一)
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1.是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2.其组成和规模,与《韩非子》的内外《储说》相近。3.它在阐述某个道理或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例如《察今》,连续编写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思想,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四溢。李斯的《上书谏逐客》。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贾谊文章的特点:1.贾谊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他的文章指出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2.贾谊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如《过秦论》。晁错文章的特点:1.晁错的散文,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如《论贵粟疏》。2.与贾谊相似,晁错散文也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第三节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武帝初年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提倡在政治运作中“以儒术缘饰吏事”,经学开始与政治联姻。这一时期的政论散文创作,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新特点。一、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向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刘向代表作《条灾异封事》、《极谏用外戚封事》、《谏营昌陵疏》、《战国策叙录》,书有《新序》l0卷和《说苑》20卷,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二、西汉中后期情真意切的叙事、抒情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均为叙写个人怀抱之作,以其真挚浓烈的感情撼人心魄。桓宽编纂的《盐铁论》虽是政论,但是缺少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第四节东汉散文的演变一、疾虚妄、崇实诚:东汉前期散文桓谭著《新论》。王充代表作《论衡》,两个特点:1.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使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等写作主张。他自己的文章,就是这些主张的较好实践。2.在崇实的同时,也主张独创,并不反对文的各具特点。二、切中时弊、情感浓郁:东汉后期散文王符代表作《潜夫论》,切中时弊,富于情感。仲长统代表作《昌言》,创作特点:1.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2.因为仲长统也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的文章也写的潇洒美丽。三、东汉其他散文冯衍代表作《与妇弟任武达书》。朱穆的代表作《崇厚论》、《绝交论》等杂论著名。创作特点:针对时俗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的情感。文风朴实无华,辞不迫切而深刻达意,没有汉末文章骈俪化的倾向。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司马迁的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1.家世渊源,个人的政治际遇,对司马迁写作《史记》都有很大影响。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人生道路影响最大,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优良的文化熏染,并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坚定的著史志向。“司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激发出强烈的著史愿望,成为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有力支柱。2.对司马迁写作《史记》发生较大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施以腐刑。这个不幸遭遇,使他屈辱愤怨至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著书”的决心。《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规模宏大的通史。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史记》之前的史书,或以编年记述(如《春秋》、《左传》),或分国别记事(如《国语》、《战国策》),或以记言为主,或以记事为主。《史记》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核心部分,它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表、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著述。历代史著,体例或有些微变化,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例和基本格局。
本文标题:自学考试讲义:古文史一第二编秦汉文学(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07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