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记依据目录导论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2、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2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3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神话的性质特征: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①中国神话的特征一.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第二章《诗经》1《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①采诗说.②献诗说.③删诗说.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3.《诗经》的流传《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三是作为教育的课本.《诗经》的流传秦火后遭焚,靠学者记诵保全.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第二节社会政治诗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①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③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②《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正月》;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①《桧风.隰有苌楚》比衬隐托出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4.称颂执政者的诗: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第三节情爱诗1.歌咏美丽的爱情.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②表现为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2.抒写婚姻生活.如《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①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②关于弃妇的问题.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第四节史诗及其他1.史诗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2.《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1.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2.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化的记述.3.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3.《七月》的内容梗概.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4.《芣苢》的艺术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一.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二.《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①.直接叙事的如:《七月》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先勾勒春日和煦的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的大多数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本文标题:自学考试复习专题: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18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