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对称教学建议
《对称》教学建议信息窗——热闹的民俗节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幅图片:剪纸金鱼、风筝、京剧花脸脸谱。借助问题“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入对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对称现象,知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可先由民俗节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可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剪纸、风筝、脸谱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图形特点,提出有关对称的问题。“合作探索”中有1个红点问题。这个红点的学习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红点问题是:“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材先是以学生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现象,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接着教材通过折一折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又通过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实物图提出有关对称的问题。这些图片除了是学生熟悉的之外,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代表,让学生通过这些充满了浓浓民族气息的素材进行学习的同时,受到民族情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在学生观察图片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对新知的学习。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会比较容易发现:有的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有的图形上下两边是一样的。这样从而得出结论: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先亲自动手折一折,再展开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折叠之后,会比较清楚地看到:折痕的两边能够重合……学生在这里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只要合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之后,教师可进一步总结:像这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后面是对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由问题“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作为引领,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然后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确定自己所剪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通过经历这样的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学生能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主练习”第1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通过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印象,寻找身边的对称现象,使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物象结合起来,从而变得生动、有趣。第2题:包含两个小题。第1个问题,判断图片上的动作造型哪些是对称的。图片上是课间操的一些动作造型,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判断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对称现象的认识。其中的第二、第四个动作造型是对称的。第2个问题:和同伴一起做个对称的动作。创造了让学生动一动、做一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做动作的过程也是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加深的过程。第3题:找一找哪些是对称的。这道题出示的都是一些学生常见的工具、昆虫、树叶等的图片,通过判断让学生再次感受对称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存在的必要性。6幅图片只有第二行中间的树叶不是对称的。第4题:这道题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几何图形材料,让学生通过折一折之后进行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从“实际做动作”——“实物图片”——“几何图形”,练习的深度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到抽象的几何图形一点点的加深,把具体的图形抽象几何化,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几何概念。在这些图形中除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外都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是比较容易出错误的,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动手折一折之后再判断,不能想当然。第5题:下面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这道题是在前几道题练习的基础上难度有所加深。学生要通过对剪下来的图形的感知来判断来自哪张纸,需要一定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并进行判断。第6题: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题目中出示了两幅有趣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第一幅图片既能够看成两个人脸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够看成一个轴对称的杯子图形。主要是利用色彩与图形的巧妙结合使人的眼睛发生错觉。第二个图形大小两个正方形与斜线的组合,能够形成向内凹或向外凸的效果。同样也是利用了线条、图形的大小、倾斜等使眼睛产生错觉。这样的现象有很多,本题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课外实践,让学生搜集各种种子,设计一幅对称的粘贴画。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对称的认识。如果学生搜集种子有困难,也可换成纽扣、曲别针等容易找到的物品。“我学会了吗?”栏目中,设计了判断3个数字和3个汉字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的题目。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应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本文标题: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对称教学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19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