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卢梭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终在遐想中与自己的命运达成了和解————拥抱孤独,拥抱疼痛,拥抱生命中的每一天。《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最后作品,最后部分在卢梭先生去世前数周才写成。在书中前言提到,如果卢梭先生没有在1778年7月2日因脑血管疾病发作猝然离世的话,这本书还会继续写下去,还会揭示更加丰富的内容,所以这还是一本未完之作,遗憾之作。我读书读的有点飘了,竟然敢选大文豪卢梭的书籍来看,我看的懂吗?嗯,我看不懂,因为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之前读老舍的《猫城记》、巴金的《随想录》一样,我没有历经“文革”时代,真的很难去体会其中作者的痛彻,和大悟。真实的痛苦书中在第一篇章《命运》里,有提到这么一句:“于是我发现,真实的痛苦与我所臆想的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这甚至让我在种种苦难中感到一丝轻松和慰藉。”人最怕是活在想象的痛苦中,因为这样反而会加剧了痛苦。当卢梭在饱尝人间冷暖之后,将世事和人情看得更加透彻,也更加淡泊时,他学会了与自己对话,写下《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这样的卢梭,不再是我们从历史书和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位雄辩而睿智的思想大家,他并不期待用这样的一本书流芳百世名垂青史。他走下了哲理的神坛,来到每一位读者身边,说道:“我的遐想录只写给自己。”回想上一本,读许知远先生所写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书中有关于“照镜子理论”,人照镜子会害怕发现更真实的自己,而我认为还是要照镜子;最近久违的登了下微博,看到了以前转山本耀司的一句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记得小时候我很怕黑(怕鬼),但总是逼自己一个人时在黑夜不开灯行走,因为我知道一生里不可能不遇到黑夜的;其实“镜子”、“撞上的什么”、“黑夜”,这些就是真实的痛苦,它们在我们自己的想象里,被懦弱渲染得如一只不可战胜的魔怪,但当我们硬着头皮走上去时,会发现不过如此。我上一年读到了一句很喜欢的话:“如果运气不好,那就试试勇气吧。”我们曾经年轻勇敢,一往无前书中第九篇章《幸福》里提到:“而从我的处境和年龄来看,我都无法再与孩子们尽情分享玩闹的快乐了。”————读到这句时,我不由升起了忧伤,有些快乐再也回不去了。刚好跟朋友聊完天,谈到昨天我发的三星堆系列报道,朋友说如果21岁之前,她对那个简直太感兴趣,因为从小就喜欢看,每天守在中央十台看考古节目,纪录片啥的,还有楼兰古国,罗布泊等,但是如今满脑子都是房子、工作,已经无法再去想其他。————书中有一段话:“万事有失便有得。虽然快乐稀少而短暂,但是给我带来的感受却要强烈得多。我不断地回忆,反复咀嚼回味这些快乐;尽管罕有,但只要它们这样纯洁不掺杂质,或许会让我比生活在繁荣之中更加幸福。在极端的贫困之中,哪怕一丁点拥有都让人感到富足;捡到一枚埃居的穷光蛋比发现整整一袋金子的富翁更激动。”————所以,知足即可长乐,只是人越长大越贪心,而越贪心就越不知足,越不知足,也就忘记了怎么让自己快乐。书中还有另外一段话这么写到:“那段不幸的日子里,我还混迹在富人和文人之中,有时候却格格不入,无法分享他们毫无意义的享乐。”————我们不知道,快乐如果不能分享,那就是一种负能量的存在。孤独长乐书中第二篇章《意外》里写到,卢梭先生一个人孤独漫步逛得很开心,一路上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沿途明丽的景致,不时停下脚步研究绿树丛中的植物。结果发现了两种在巴黎附近很少见到的植物,不过在这一带长势却很好。其中一种是菊科植物毛连菜,另一种则是伞形科植物柴胡。这一意外发现就让卢梭先生高兴了好一阵子。————以前一度很喜欢巴黎,最近跟朋友看插画展,然后出来就看到世界之窗的巴黎铁塔,想起以前刚出来工作时,特别无助与孤独,我跟自己说,我要努力,因为我要去看巴黎铁塔,然后我一看到关于巴黎的任何事物,都特别喜欢,因为能让心情愉悦,包括之前的一些读后感,游记,我都会提到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午夜巴黎》,感谢巴黎铁塔撑过我的无数瞬间。现在慢慢成长,我已经发掘更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看海、海贼王等),我以前有一句口头禅:“做人,最紧要开心”。然后这两年我在句中加多了两个字,变成“做人,最紧要令人开心”。有人会问,这样不是更累吗?我回复,如果身边的人快乐了,你自然也会快乐。真正的幸福之源就是我们自身,如果一个人懂得如何感受幸福,那么旁人便无法真正使之陷入悲惨境地。
本文标题:《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1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