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考化学专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做人之道:寒山问拾得(唐代著名诗僧),寒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这如何处置乎?”拾得:“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且看他。”一、实验室规则1、进入实验室按指定座位就坐,要保持室内安静;2、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及材料;3、实验前对照实验要求,认真清点、检查实验用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老师;4、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则,防止意外事故发生;5、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填写实验报告;6、要爱护公物,如有损坏,按赔偿制度处理;7、实验完毕,清洗仪器,整理复位,按要求做好清洁卫生。长颈漏斗漏斗分液漏斗二、初中化学常用仪器锥形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水槽广口瓶细口瓶蒸发皿坩埚坩埚钳玻璃弯管托盘天平玻璃棒燃烧匙药匙石棉网镊子说出下图中仪器的名称(一)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1.使用化学药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3.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制定容器内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二)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有些__________可用_____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_______________。广口瓶药匙块状的药品镊子立即用纸擦拭干净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_____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__________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__________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横放慢慢地竖立放入“一横二放三慢竖”缓缓地滑到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往试管内装入固体粉末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____,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_____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_____起来.直立“一斜二送三直立”倾斜送至粉末状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里。倾倒法:拿下瓶塞,____桌上,标签________,瓶口____试管口,____地倒。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________。细口瓶倒放向着手心紧挨缓慢1~2mL【讨论】①.为什么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于桌面?(联系生活实际:倒开水时,水瓶塞是怎样放的?)②.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防止塞子上残留的试剂腐蚀桌面,同时也避免塞子接触到桌子上的污染物,以免污染瓶中的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是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或洒落。应该缓慢地倒,一是为了便于控制液体的量,二是为了防止液体飞溅。③.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④.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取用提供方便。防止瓶口残留液体沿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量筒的使用不同规格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刻度特点:上大下小使用时,应使量筒必须___,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至刻度线。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保持____。量筒的使用方法放平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量筒操作要领: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要平视(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读数方法的正确表述: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避免出现下列错误或不规范表述:凹液面液体的凹液面液体最低处凹液面处液体凹液面的下方液面最低处液体凹面处液体凹部最低处液体凹液处液面最凹处×××××××××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若俯视,则读出的体积数大于实际体积数。若仰视,则读出的体积数小于实际体积数。量筒的选择量筒选择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即“就近避远”规则。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就越小,误差就越大;若选择的量筒太小,需分次量取,会引起较大误差。正确错误错误滴管的使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①、取用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②、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③、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④、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几点注意事项:【讨论】向烧杯或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什么要把滴管悬空放在烧杯或试管上方?防止滴管接触烧杯或试管内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进入练习2.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三)、物质的加热1.最常用的加热工具:酒精灯,由灯座、灯芯、灯帽构成,温度可达500度。(2)、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为什么?)(4)、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酒精灯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盖灭后,盖内的空气是热空气,冷却下来后,盖内就形成负压(盖内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再打开盖,就要克服大气压压力,盖内气压越低,打开盖越困难.所以,酒精灯盖灭后,提一下,“换换气”,盖内就不会形成较大负压,给下次打开灯盖造成麻烦.(5)、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6)、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超过三分之二,不少于三分之一。(7)、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使用漏斗。(8)、不用酒精灯时应盖上灯帽。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需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夹持在试管中上部。(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容易发生炸裂。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以防烫手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不可用手拿持试管。超过1/3,沸腾时水容易溢出。(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保持约45°倾角。骤然受冷,试管容易炸裂(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实验1-6实验内容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有蓝色沉淀生成蓝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前应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分加热。因为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会放出水蒸气,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4)、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3)、固体物质加热完,应待试管冷却后,再直立试管,否则,管口处水滴倒流,试管会炸裂。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这几种仪器底面积较大,垫上石棉网可避免因受热不均发生炸裂。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四)、连接仪器装置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将其插入。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塞进容器口。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以免压破容器。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用水润湿稍稍用力转动用水润湿慢慢转动着切不可使劲塞进塞子稍稍用力4.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然后用手试管,如果导管口有产生,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如是否应或橡胶塞,直至后才能进行实验。放入水中握住气泡查找原因塞紧更换不漏气实验1—7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水,后把水倒掉,注入水,振荡后倒掉,这样几次。如果内壁附有的物质,要用刷洗。洗过的玻璃仪器上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了。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位置,试管应倒插在试管架上。半试管振荡再再连洗不易洗掉试管刷转动上下移动聚成水滴成股刷洗时须或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五)、洗涤玻璃仪器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物质,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1.化学实验仪器中:常用于夹持的仪器有;用于加热的仪器有;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可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是。铁架台、试管夹、坩埚钳酒精灯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烧瓶、锥形瓶量筒挑战自我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3.小明同学加热2~3mL蒸馏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②点燃酒精灯③加热④往试管中加入2~3mL蒸馏水⑤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A.④⑤①②③B.①④⑤②③C.②①④③⑤D.④①②③⑤CA3.右图所示的加热试管中液体的实验操作或装置中,有四处明显的错误,请用文字指出:①;②;③;④______。灯帽不应该侧放在桌上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持在试管中部位置试管未与与桌面保持约45°倾角
本文标题:中考化学专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5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