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国古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国古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传统屋顶(古称屋盖)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中国建筑以中国为中心,以汉族为主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保持了体系的基本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四个大的发展段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是中国建筑的初步形成阶段,那个时候开始出现房屋以及固定的住所,出现了村落;商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到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8年)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盛唐(618-907年)至北宋(960-1127年)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1368-1644年)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会背景。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统一后享国短促,但建筑工程规模为前所未有。曾用数十万人,修筑驰道、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艺术和技术得以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声。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的建筑风貌。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残破,十国中如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却保持相对安定局面,建筑仍有发展,并影响到北宋前期的建筑。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也有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但根据所在的朝代不同,每个朝代的审美时尚也有区别,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呈现明显的特征。中国古建筑的大致分类一、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二、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枋、影壁等四、陵墓建筑。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殿等五、园囿建筑。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等六、祭祀性建筑。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祠宇等七、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八、民居建筑。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九、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宫、庙、观,回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礼拜堂等十、娱乐性建筑。如乐楼、舞楼、戏台、露台、看台等儒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切方面有着重大影响,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中的精神主轴。虽然汉代以后有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与盛兴,但佛、道之学始终居于附从地位,在中国人心目中,儒学才是正统。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究为六个方面:第一、儒学提倡礼制,以礼为治国之本和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由此产生了建筑上的多种类型及其形制,如殿堂、宗庙、坛、陵墓等。第二、儒学主张君权至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万民之主,故建有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宫殿,用来体现君权至高无上。第三、儒学主张敬天,对天地的祭祀是历朝大祀,故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社稷、先农诸坛。第四、儒学主张孝亲法祖,故有宗庙、陵墓之建营。第五、儒学主张中正有序,故有建筑平面布置的方整对称,昭穆有序,从而形成都城、宫城及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第六、儒学主张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注重用建筑来体现尊卑礼序,举凡建筑的开间、形制、色彩、脊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制僭越。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印象平遥电影式情景演出[4]大戏将在2012年年底正式演出,将为广大世人展示晋商历史风貌、自然人文景观。印象平遥[5]演出以山西历史文化、晋商特色、民族特色、山西人、事、物为表演主题,通过情景实演电影形式展现山西和平遥古城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提升国内外游客对山西文化的认知和欣赏。印象平遥将推进平遥古城乃至整个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新跨越。平遥国际摄影节(PingyaoInternationalPhotographyFestival,简称PIP)始创于2001年。2001年,在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首次创办的“平遥国际摄影节”,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操作,国内与国际接轨、传统与现代互动,使平遥古城独特的风貌、古朴的民风以及形式多样的摄影活动交相辉映,在海内外产生了出乎预料的轰动效应。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汉时就有“卖刀买犊,卖刃买牛,游刃有余”的对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的平遥牛肉早在明清时代就已远销亚洲各国,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成为晋中旅游业发展的支柱与龙头,是晋中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几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的鼎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平遥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保持了持续、健康、强劲、快速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效益连年大幅递增。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从97年的5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15.3万人,增长23倍,旅游门票收入从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16万元,增长80.1倍;旅游综合收入从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1.5亿元,增长92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97年的0.96%增长到2010年的16.9%。旅游六大要素框架形成。全县国有私营景点发展到21处,其中4A景区(点)7处,是全国拥有AAAA景区最多的县。成功开发平遥大戏堂演艺场所,推出原生态歌舞《晋商乡音》;古城内民俗客栈发展到93余家,15家成为星级民俗客栈;各类宾馆、酒店等发展到150余家。电瓶车、人力三轮车等特色旅游车辆达到400余辆。旅行社达到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导游人员600余人,其中国导210余人。推光漆器、平遥牛肉、黄洒、长山药等数十种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达到6万余人,知名度大幅度提高。平遥古城先后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区—华夏第一古城”、“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外宾累计接待20万人。胡锦涛、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等1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十一世班禅、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泰国公主诗琳通等都曾到平遥古城参观考察。连续举办了10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摄影展,成为最具国际水准的摄影文化品牌。平遥中国年带动游客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平遥中国年由节庆品牌向旅游经济品牌成功转型。平遥古城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持续引深。组建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警察大队、旅游派出所、规划局等,以环境卫生、沿街摊点、马路市场、广告牌匾、交通秩序、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及黑导、黑社为重点,实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北京的宛平县是一座历史名城,古建筑众多。1937年7月8日晨,日军向宛平县城发起进攻,城内古建筑遭到炮火袭击,其中大多数被夷为平地,少数幸存下来的,也是千疮百孔。北京南郊大兴县的团河有一座团河行宫,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它集中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历代帝王行宫中最具特色的一座。1937年7月27日,日军飞机猛烈轰炸团河,团河行宫遭到严重破坏。1942年,日军为修筑南苑机场,将团河行宫完全拆毁,这座展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精华的一代名苑,自此永远消失。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抗战爆发后,南京遭到日军的重点进攻。1937年12月,日军集中火力猛烈炮击南京周边地区的各种建筑物。中山门城墙、中华门城墙大部分被毁;夫子庙的棂星门等遭到破坏;牛首山历代寺庙,以及九龙桥、长干桥等被炸毁;秦淮一带大片明清民居和古井变成废墟。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南京地区被日军破坏的古建筑达数百处之多。内蒙古王爱召被日军付之一炬明朝万历年间,西藏三世达赖喇嘛到蒙古草原传播黄教,看中了鄂尔多斯的一条龙岗,要求建立寺院。鄂尔多斯首领招揽天下能工巧匠,收集四海名石良木,营建寺院。28年后,寺院建成。第二年,鄂尔多斯首领举行盛大的开光典礼,明朝廷赐名广慧寺,俗称王爱召。1941年2月9日,日军从包头出发,直奔王爱召而来。他们冲进寺庙内,疯狂劫掠。将嵌有宝石的释迦牟尼银制佛像,珍贵的经卷、银制镀金的马鞍、弓箭,以及各种壁挂、地毯等,全部装上卡车,运往包头。经过3天抢劫,王爱召被洗劫一空。为了掩盖罪行,日军在僧房里堆上柴草,殿堂里浇上汽油,点火焚烧。大火烧了半个月,一座富丽堂皇的寺庙,变成了一片废墟。日军铁蹄所到之处古建筑惨遭蹂躏日军对中国古建筑的破坏,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在山西,1937年10月的几天之内,日军就烧毁了宁武县8座古代寺庙和崞县的1000余间古庙。1939年4月19日,日军放火焚烧沁县县城,城中古建筑无一幸免,其中包括明朝以前较为著名的寺庙庵观33座。在江苏,日军攻陷无锡时,烧毁了古建筑2105间;将三清殿以及著名的茅山道院付之一炬。血洗连云港时,著名的三元宫被焚;攻陷扬州时,烧毁了著名的金寿公所。在湖南,日军将华容县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禹殿和文昌阁烧成一片废墟。据粗略估计,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日军在所占区域内破坏的古建筑应在1万处以上。在二次大战欧洲战场,即使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对古建筑的大规模破坏。纳粹德国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但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的古建筑却毫发未损;盟军对德国本土实施空袭,科隆被夷为平地,但包括科隆大教堂在内的古建筑却安然无恙。相比之下,日军破坏中国古建筑的暴行是空前的,它践踏人类文明的行为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近年来,从新区开发到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大吹“复古风”。大同、开封、凤凰……一些城市和古镇掀起复古造城浪潮。有人认为,这是保护
本文标题:中国古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