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中国制造2025”浅谈农机工业发展方向
本文出自农机360网农机新观察栏目转载需注明出处从“中国制造2025”浅谈农机工业发展方向导语:工业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德国、日本,无不因为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而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对农机工业提出哪些要求,将产生哪些影响?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我国农机工业的脚步应迈向何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战略强国,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一、我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格局中面临巨大挑战,农机装备位列《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突破领域。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明确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等9大战略目标,其中选择农机装备等10大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格外亮眼。二、农机工业现状:世界农机第一制造大国,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2次聚焦“三农”,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次成为核心主题。农机装备承担了其他先进技术在农业上推广应用载体的责任,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毋庸置疑的是,在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机装备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从2004年开始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村人口转移导致的农业机械化刚需双重拉动下,我国农机行业迎来了黄金十年。农机工业生产总值2004年尚不足800亿元,2012年已经突破了3000亿元,坐上了“全球第一农机制造本文出自农机360网农机新观察栏目转载需注明出处大国”的宝座,2014年这一数据更是攀升到3952.28亿元,同比增长8.55%,而根据行业内预测,2015年有望突破4200亿元。然而,在农业装备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的背后,产业机构不合理等长期积累的矛盾显现。目前我国农机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仅仅覆盖了中小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中低端传统大型机械,这些产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经趋于饱和,产能严重过剩,尽管不少企业把目光盯向了海外市场,但由于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同时,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高端农业装备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农业装备行业的最大挑战。三、中国农机工业发展方向,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针对农机装备未来1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指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中国制造2025》将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农业装备也将充分受益。在该规划的带动下,我国农业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农机智能化的进程加速,这将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进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走质量效益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农机工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国制造2025》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分别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将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今后发展的主线。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资源利用比较低,能耗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能力比较差。本文出自农机360网农机新观察栏目转载需注明出处目前中国农机工业格局正在受市场和政策双重驱动而重构,主要表现为政策的市场化、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组织专业化以及全面全程高效机械化要求,农机行业增速下降、利润下滑、竞争激烈。《中国制造2025》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的第一项就是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农机工业战略目标,作为农机工业的主力军,农机企业要练好创新的内功,推进技术升级。按照国际通用观点,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的仅能维持,不足1%的难以生存。目前我国农机生产企业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每年研发投入都在5%以上。而我国农机企业研发强度低,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除了国内用户,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主要为农机零配件。要推动农机产品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必须充分发挥农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投入,加大对大马力拖拉机动力换挡、无级变速和静液压传动、大型谷物收获机械割台折叠、高效低损脱粒分离清选、智能监测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补齐高新技术有效供应不足这块短板。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纵观世界较为成功的农机行业巨头,抑或是国内农机行业的佼佼者,无不始终坚持通过质量效益保持竞争优势,把精品战略作为其业绩的重要保障。我国农机企业的通病是大而不强、盈利能力低,主要原因还是管理和生产手段落后。我国不少农机企业加工装备落后,生产条件恶劣,车间里零配件堆放散乱,工人满身油污,生产加工过程基本上是“连敲带打”,难免让人联想到“手工作坊”四个字。国外农机企业重要零部件机械加工多采用封闭的加工中心生产线,钣金加工采用激光和联合冲剪设备,焊接采用机械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有保证。我国农机企业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改善生产条件,优化制造工艺,积极采用基于知识工程的通用部件数字化快速设计方法、关键部件新型材料多元多相强化技术、精确控制热处理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工程,逐步淘汰传统落后生产设备,不断提升先进制造能力,向质量效益要竞争优势。本文出自农机360网农机新观察栏目转载需注明出处此外,要推动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机产品动力主要是柴油机,柴油是农业动力机械的主要燃料。农业机械的柴油消耗量巨大,每年消耗的柴油总量占到国内柴油的近一半,因此,农业机械的节能减排已然成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正常农业产出和保护农业生态的前提下,通过推广先进节能的耕作制度及装备,如保护性耕作、精细农业装备以及大型高效的装备实施集约化农业,能大幅降低农业机械作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由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多为中小功率的发动机驱动,导致动力利用效率偏低。只有加快结构调整,开发高效、节约环保的农机产品,严格控制高耗能产品在行业的比重,才能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缓解资源能源紧缺对行业发展造成的压力。实现农机工业2025战略目标,要推动我们农机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我们还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网上营销、融资租赁、在线服务等模式的尝试。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大型骨干农机企业已经成为积极的“探路者”。如:中国一拖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立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实施专营化营销战略,有效提升了终端销售和服务能力;福田雷沃重工搭建了物联网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呼叫中心系统、整机销售系统、配件服务系统和GPS系统,实现了智能自助服务、现场维护服务、配件维修服务三种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战略目标,我们还要坚持信息技术与农机工业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道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相比,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而我们工业2.0、3.0、4.0同时推动,更加复杂、更加艰巨,即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我们的农机工业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注定任重道远。结束语:我国工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能为农机工业的发展提供天然的基础和经验,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农机工业要升级,政策支持是保障,自主创新是命门。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标题:从“中国制造2025”浅谈农机工业发展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3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