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安全生产知识内部学习资料
安全生产知识内部学习资料一、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下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遭损坏,环境免免遭破坏的总称。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3事故: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4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5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6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7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8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害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化为安全状态。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二、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2002年1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优先考虑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三,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就业人员的权利:1,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2,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3,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5,在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就业人员的义务: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2,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4,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四,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可以将安全技术措分为: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常用的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1〉消除危险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安全工程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莫种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防止能量蓄积,安全地释放能量等〈3〉隔离:隔离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技术即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损失。〈4〉故障/安全设计:在系统设备,设施的一部分发生故障的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称为故障/安全技术措施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损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有:〈1〉隔离:是把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隔离措施按照被保护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的关系分为:隔开,封闭和缓冲等。〈2〉设置薄弱环节: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如锅炉上的易熔塞,电路中的熔断器等。〈3〉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的措施,但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4〉避难与救援:设置避难场所,当事故发生时,人员暂时躲避,免遭伤害或嬴得救援时间。五,危险有害因素的的分类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高温物质〈10〉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失〈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植物〈4〉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二〉按事故类别进行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时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14,火药爆炸:指在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六,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的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规律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本文标题:安全生产知识内部学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5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