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内涵。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是安全生产的必然结果,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规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目标体系之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是政府“执政为民”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安全生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的安全稳定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安全生产的基本目标与我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中,生命的安全和健康保障是最实在和最基本的利益。因此,要求各级政府和每一个党的领导要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立党为民”是党的基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而安全生产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因此,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社会发展。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使所有劳动者具有安全与健康保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社会协调、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安全生产不仅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而且与党的立党之基-“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因为,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这对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对社会基本细胞-家庭将产生极大的损害和威胁,由此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和劳动者对社会制度,对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改革的目标产生疑虑和动摇。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和突然发生震动性事件的时候,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之一。当人民群众的基本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尖锐的矛盾时也会直接影响稳定发展大局。据我国相关改革发展省市的有关统计,在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职业安全健康条件和工伤保险的已达50%,在全国各地多次出现因上述问题激化而发生集体请愿和上街游行等事件,安全生产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的稳定。二、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和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是政府、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责任与义务。如果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职业病发病率过高,这对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的不利。世界经济一体化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国际化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上出现了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的倾向。美、欧等工业化国家提出:由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大的参与,各国劳动安全卫生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国家认为,这种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不够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接受的,并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作为经济最活跃的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被视为行动的重点,而其中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中国则理所当然的成为限制的主要对象。北美和欧洲以都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做出规定,只有采用同一劳动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同对抗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低标准)作为贸易竞争手段,共同对那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又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制裁和谴责。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一为负责人提出:国际劳工组织将象贯彻ISO9000和ISO14000一样依照IL0155号公约和161号公约等推行企业安全卫生评价。这些新的国际动向可能将对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影响,它应充分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尽早采取防范对策,以便尽量消除或减少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国际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卫生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进展迅猛,中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但比工业发达国家明显落后,而且与韩国、新加坡、泰国、这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也有较大差距。比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有差距,这种落后的状况已经使我国在一些国际交往有时处于被动。长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处于被动的位置,必然要影响到国际经济活动,也可能危及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因此,安全生产的水平或标准不是以本国的条件为依据,而是受到国际规范和标准的约束。WTO规则和规范广泛涉及劳工安全标准和职业安全健康准则。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新阶段,而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安全生产却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在矿山安全方面表现更为突出。WTO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WTO协议,建立标准化的市场体制。在2001年中国上海安全生产论坛(上海)会议上,来自美国的前劳工部副部长纪傅瑞(CharlesN.Jeffress)在大会上作了《安全生产规范的全球化》为题的发言,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全球一体化,经济贸易问题无法与社会问题分开,这代表了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观点。由此看出,落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将对参加国际经济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消极抵制不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只有积极应对才能顺应国际潮流。近几年来,国际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卫生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进展迅猛,中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不用说比工业发达国家明显落后,就是与韩国、新加坡、泰国这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也有较大差距,和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这种落后的状况已经使我国在一些国际交往中有时处于被动。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法规体系不健全、安全卫生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落后等方面,长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长期处于落后被动的地位,必然要影响到国际经济活动,也可能危及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还是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趋势,保证国际经济活动安全顺利的运行,都应注重安全生产。否则将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三、安全生产水平反映我国“人权”标准/DIV生命权、健康权-安全权,这是最基本的人权。这一理念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认识。因此,保障劳动者、公众和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重视人权、体现人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劳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推崇的基本理念。因此,每一个政府官员、企业生产经营人员或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站在人权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如果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将会受到国际社会指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一起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每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的发言,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问题也是世界人权大会上和其它一些国际组织攻击中国“忽视人权”的借口之一。几乎每次中国发生特重大工伤事故,美国之音、BBC等国外媒体都大肆渲染事件的严重和影响。国外一些友好人士也对中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表示担心和忧虑。1994年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亚洲的死亡工厂》的文章对我国的南部特区“三合一”工厂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提出指责;当年,国际皮革、服装和纺织工人联合会秘书长尼·克内曾致函李鹏总理对我国政府指责“没有使用有力的法律手段”,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监察机制,并停止将工人宿舍设在工厂厂房内的做法。”;进入21世纪,世界国际煤炭组织曾召唤世界进煤国家联合起来,抵制进口“中国带血的煤”。这些事件都反映出安全生产问题对我国国际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问题表现出我国在维护工人的基本人权和安全健康事业方面还有较大不足,各类安全事故降低了我国公民的人权标准,使我国不得不承受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同时也影响了全我国的国际形象。四、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小康”源出《词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开始与社会模式相联系,成为了仅次于“大同”理想社会模式的代名词。近代,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已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特别是对于我国长期处于贫困和温饱的老百姓,小康成为一种梦想、一种追求。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在会见日本首相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了“小康”的奋斗目标;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描述,即“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时提出的“小康”目标,是“总体小康”,是一个初步和低标准的小康。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则是系统、全面,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是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也是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安全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的小康,不能称作是小康;离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谈不上全面的小康社会。不难设想,一个事故不断,人民群众终日处在各类事故的威胁中,老百姓没有安全感的社会,能叫全面小康社会吗?党和国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一向高度重视。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六大报告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写入这份纲领性文献中,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报告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把安全生产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把安全生产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目标体系之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加快发展,是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基本政策。为了尽快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迫切要求迅速扭转安全生产形势的不利局面,应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家总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应用管理、法制、经济和文化等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和有效的降低国家和企业伤亡事故风险水平,将事故频率和伤亡人数都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内。而且,我国现以加入WTO,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习惯把政治、社会问题与经济、贸易挂钩,要确保我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因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应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建立统一、高效的现代化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与机制,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渐增加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和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远大而现实的目标,不应仅仅反映在经济和消费指标上,它的“全面”的内涵还应该包括社会协调安定、人民生活安康、企业生产安全等反映社会协调稳定、家庭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等指标上。因此,社会公共安全、社区消防安全、道路(铁路、航运、民航)交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等指标上。交通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等“大安全”标准体系应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内容,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系统中目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和强调,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生活水平和安全生产标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指标体系之中。
本文标题: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5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