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注会)专业:金融理论与实务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知识点归纳☆识记(1-15)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2.铸币:是指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3.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是一种纸质货币4.存款货币:通过银行存款账户中的存款划转,货币得以结算,商品交易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能过签发支票的活动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劵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5.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6.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7.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8.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9.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10.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功能。1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管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12.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1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214.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收则不受法律保护。15.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领会(16-25)16.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4).货币形式阶段。17.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18.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包括(1)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算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2)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是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3)支付手段:其主要的形式有---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税收取等。二: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的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其特点是:高安全,低收益。19.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20.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对比: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3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想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2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22.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二是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是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24.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4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25.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第二章信用●知识点归纳:☆识记(1-12)1.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2.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3.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4.商业风险: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货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息。5.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6.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是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书。7.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商业信用活动中的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于规定日期支付货款。8.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9.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10.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11.消费信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5者个人发放的贷款12.票据抵押:指持票人将商业票据作为抵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行为。☆☆领会(13-23)13.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14.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15.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非金融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净需求者)、金融部门、国外部门。1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优缺点:直接融资优点:1、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2、加强资金提供者对需求者的关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4、没有金融机构从中获利,因此成本较低。缺点:1、便利度及成本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影响;2、风险要高于简介融资。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便利;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3、具有规模经济。缺点:1、减少了资金供给这对资金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收益。7017.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扩大信用会造成什么影响?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扩大信用会造成的影响:信用规模过度扩张,也会产生信用风险的集聚,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18.商业信用的含义及基本形式:6含义: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基本形式:赊销和预付货款19.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的局限性2)商业信用在方向上存在的局限性3)商业信用在期限上存在的局限性20.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有价票据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转让流通21.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含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点:1银行信用的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的闲置的货币资金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购买手段。3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而言的灵活性。22.消费信用的定义与形式定义: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其主要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在我国主要是消费信贷为主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期后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23.消费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1)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于一国消费需求总量。2)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升了生活质量。3)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消极作用: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予盾。2)由于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出现过度负债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负担过重,引发7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应用(24-25)24.如何理解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以及二者在我国的发展概况。(1)商业信用从参与主体上来讲都是工商企业,而银行信用的参与主体一个是工商企业另一个是银行。(2)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商品,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3)商业信用的期限比较短,而银行信用的期限可长可短。(4)商业信用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而银行信用对于这些弊端都给予了很好的克服。商业信用或是银行信用都属于信用的形式,从经济范畴上来讲都属于以支付本金和偿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银行信用的出现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发展。25.次贷危机和消费信用的联系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的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比较差,由此造成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比较大。次贷危机便与信贷消费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消费信用是指以消费者个人为债务方的信用消费方式,包括零售分期付款信用,信用卡,汽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住房产权抵押贷款。低利率环境和房产价格的持续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证实消费信用不可过度扩张,这也警示我们提醒我们,一定要建立整套的监管和预警机制,控制信用消费的风险。第三章利息和利率●知识点归纳☆识记(1-11)1.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2.终值: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此,任何一笔货币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怎样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其在未来一定时点上的金额,这个8金额通常被称作终值,也即本利和。3.现值:与终值相对应,这笔货币资金的本金额被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4.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5.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6.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物价水平变动率。907.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8.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9.行业利率:
本文标题:会计(注会)专业:金融理论与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6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