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必做】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必做】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一、A11、不能经虫媒传播感染的病毒是A、乙型脑炎病毒B、森林脑炎病毒C、登革热病毒D、狂犬病病毒E、黄热病病毒2、主要不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是A、HBVB、AIDS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丙型肝炎病毒E、巨细胞病毒3、不能经垂直传播的病毒是A、风疹病毒B、巨细胞病毒C、乙型肝炎病毒D、AIDS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4、最易引起胎儿畸形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埃可病毒C、风疹病毒D、轮状病毒E、麻疹病毒5、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A、EB病毒-鼻咽癌B、汉坦病毒-肺癌C、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D、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E、人嗜T细胞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6、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毒是A、麻疹病毒B、流感病毒C、狂犬病D、脊髓灰质炎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7、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A、杀细胞性感染B、稳定状态感染C、基因组整合D、形成包涵体E、产生超敏反应8、不属病毒感染类型的是A、慢性病毒感染B、慢发病毒感染C、潜伏性感染D、败血症E、隐性感染9、关于干扰素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B、具有种属特异性C、具有直接杀灭病毒作用D、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E、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素10、干扰素(IFN)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A、干扰病毒的吸附B、干扰病毒的穿入C、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D、诱导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E、干扰病毒的释放11、不是中和抗体的作用机制是A、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B、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C、阻止无包膜病毒脱壳D、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使细胞溶解E、活化杀伤T细胞(CTL)释放淋巴因子二、B1、A.HIVB.HBVC.HAVD.HSVE.HPV1、最易形成慢性感染的病原体是ABCDE2、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原体是ABCDE3、最易形成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ABCDE4、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是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狂犬病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A.乙型脑炎病毒:带毒雌蚊。B.森林脑炎病毒:蜱。C.登革热病毒:埃及伊蚊和白伊蚊。D.狂犬病病毒。E.黄热病病毒: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储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为猪、马、牛、羊、鸭、鹅等畜、禽,呈携带病毒状态,多不致动物病,而可通过库蚊、伊蚊及按蚊等吸血蚊种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并导致严重的致死性脑炎疾患。携带乙脑病毒的越冬雌蚊,可经卵、幼虫垂直传播给子代蚊,故雌蚊也作为乙脑病毒的储存宿主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垂直传播:指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常见导致垂直传播的病毒有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AIDS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等十余种,可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性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风疹病毒最严重的问题中能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使胎儿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引发先天性疾病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汉坦病毒可两种: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另一种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潜伏感染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可被激活而出现临床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能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后,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当机体受物理、化学、或环境等因素影响时,使潜伏的病毒增殖,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发生唇疱疹。又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主要在儿童引起水痘,病愈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细胞内,暂时不显活性,当局部神经受冷、热、压迫或X线照射以及患肿瘤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则活化并增殖,进而沿神经干扩散到皮肤发生带状疱疹。病愈后病毒又回到潜伏部位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不同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多种多样的作用类型,可分为杀细胞性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基因组整合、包涵体形成、细胞增生与转化、促进细胞凋亡等类型。超敏反应不是病毒的直接作用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感染后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病毒进入机体后,虽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向外界散播病毒(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使机体获得适应性(特异性)免疫而终止感染。显性感染后,根据病毒感染过程、滞留时间及临床症状存在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包括潜伏期、发病期和康复或死亡)和持续性感染(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6个月至数年),后者再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分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为避免皮肤粘膜受损,防止细菌感染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干扰素(IFN):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的作用机制:IFN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作用于邻近细胞的IFN特异受体系统,诱生合成20多种抗病毒蛋白,主要有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合成酶)、磷酸二酯酶和蛋白激酶等。这些抗病毒蛋白质可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及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增殖。IFN除了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Ⅱ型IFN的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比Ⅰ型强,而抗病毒作用,则I型IFN强于Ⅱ型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和抗体可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使病毒不能穿入细胞内进行增殖;病毒与中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包膜病毒的表面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病毒裂解二、B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慢性感染指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仍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给易感者。病程常达数月至数十年,患者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HB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等慢性感染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HSV)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慢发病毒感染指病毒感染后,经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常成为致死性感染,例如HIV、朊粒感染。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甲肝病毒(HAV)的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
本文标题:【必做】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7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