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17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卷-1含答案
1北京市2017届高三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海淀区)28.(15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l)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_。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_。(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仪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a.以上实验表明:在____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b.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_。(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2(朝阳区)28.(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收集到如下信息:铁盐能蚀刻银而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器的银线路板。他们对蚀刻银的过程进行了探究。【实验1】制备银镜:(1)ⅰ.配制银氨溶液,需要的试剂是。并取等量银氨溶液于多支试管中。ⅱ.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洗净,备用。【实验2】溶解银镜: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5mLFe(NO3)3、Fe2(SO4)3溶液。编号ab试剂0.1mol/LFe(NO3)30.05mol/LFe2(SO4)3现象银镜消失较快;溶液黄色略变浅;产生少许白色沉淀银镜消失较慢;溶液黄色明显变浅;产生较多白色沉淀(2)选用Fe2(SO4)3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目的是保证相等。(3)从a、b中均检出了Fe2+,说明Fe3+具有氧化性。a中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是。(4)确认b中沉淀为Ag2SO4(微溶),检验Ag2SO4固体中SO42-的方法是。(5)推测在a中的酸性条件下NO3-氧化了银,证据是。通过如下实验验证了推测是合理的:ⅰ.测pH:测定实验a中所用Fe(NO3)3溶液的pH=2;ⅱ.配制溶液:。取5mL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现象是。请将步骤ⅱ补充完整。(6)分析a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假设。假设1:Fe(OH)2;假设2:AgNO2;假设3:……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1:取少量沉淀置于空气中,未变色。假设1不成立。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已知:亚硝酸盐能与酸化的KI溶液反应)。【实验结论与讨论】铁盐能蚀刻银;NO3-能提高铁盐的蚀刻能力。推测硝酸铁溶液如果保持足够的酸性,可以避免产生沉淀。实验方案预期现象和结论3(东城区)28.(15分)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S0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1.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实验一:将SO2分别通入0.1%品红水溶液和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实验二:(1)SO2水溶液中含的微粒有。(2)NaHS0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3)实验d的目的是____。(4)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Ⅱ.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性(5)甲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pH=10时,溶液颜色不变。乙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填“甲”或“乙”).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6)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是可逆的。步骤一:①步骤一,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4(西城区)28.(15分)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H2O2溶液的反应。【实验Ⅰ】试剂:酸化的0.5mol·L-1FeSO4溶液(pH=0.2),5%H2O2溶液(pH=5)(1)上述实验中H2O2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2)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Ⅱ】试剂:未酸化的0.5mol·L-1FeSO4溶液(pH=3),5%H2O2溶液(pH=5)操作现象取2mL5%H2O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上述FeSO4溶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反应混合物颜色加深且有浑浊。测得反应后溶液pH=1.4(3)将上述混合物分离,得到棕黄色沉淀和红褐色胶体。取部分棕黄色沉淀洗净,加4mol·L-1盐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初步判断该沉淀中含有Fe2O3,经检验还含有SO42-。检验棕黄色沉淀中SO42-的方法是________。(4)对于生成红褐色胶体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i.H2O2溶液氧化Fe2+消耗H+ii.Fe2+氧化的产物发生了水解①根据实验II记录否定假设i,理由是________。②实验验证假设ii:取_______,加热,溶液变为红褐色,pH下降,证明假设ii成立。(5)将FeSO4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产生红褐色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实验Ⅲ】若用FeCl2溶液替代FeSO4溶液,其余操作与实验II相同,除了产生与II相同的现象外,还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6)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7)由实验Ⅰ、Ⅱ、Ⅲ可知,亚铁盐与H2O2反应的现象与________(至少写两点)有关。操作现象取2mL上述FeSO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5%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测得反应后溶液pH=0.9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5(丰台区)28.(15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饱和NaHCO3溶液中是否还能溶解少量NaHCO3固体,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已知常温下: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碳酸的电离常数:H2CO3HCO3−+H+K1=4.3×10−7HCO3−CO32−+H+K2=5.6×10−12Mg(OH)2沉淀范围:pH9.4~12.4(1)用化学用语解释饱和NaHCO3溶液pH为8.3的原因:。(2)实验③中若用CaCl2溶液代替MgCl2溶液完成实验,会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不同的原因是。(3)为探究NaHCO3固体溶解的原理,取实验④反应后的溶液,检验其产物。Ⅰ.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发现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Ⅱ.测得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pH为8.7。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①步骤Ⅲ中白色沉淀是。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饱和NaHCO3溶液中固体溶解的原因。③固体全部溶解后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4)实验③的目的是。(5)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实验编号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①测饱和NaHCO3溶液的pHpH为8.3②向2mLNa2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向2mL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向20mL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CO3固体,静置24小时溶液中微小的气体缓慢地从底部固体逸出,最终固体全部溶解6(房山区)28.(15分)某化学小组在研究Na2SO3溶液、FeCl3溶液性质及反应时,进行了下列实验:(1)取1mol·L-1的Na2SO3溶液置于空气中,测得其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①最初,Na2SO3溶液pH=7.8,解释其原因的离子方程式是。②t时间段内,造成其pH发生上述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2)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的情况:实验ⅰ实验ⅱ装置操作现象取1mL溶液W于试管中,向其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5滴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①实验ⅱ证明,溶液中含有离子;②对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存在两种认识:认识Ⅰ.反应中Fe3+完全转化为Fe2+,W溶液中c(Fe2+)一定很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认识Ⅱ.W溶液中c(Fe2+)应该极小,否则W溶液不会呈红褐色。(3)资料显示:Fe2+呈淡绿色、FeSO3是墨绿色沉淀、碱式硫酸铁[Fe4(OH)2(SO4)5]溶液为红褐色。①实验中始终未出现墨绿色沉淀,说明c(Fe2+)极小,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②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O2、Fe3+、SO4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③若Fe4(OH)2(SO4)5是造成溶液W呈红褐色的原因之一,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④用激光笔照射W溶液,发现有丁达尔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是装置操作现象向2mL1mol·L-1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1Na2SO3溶液2mL溶液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得红褐色溶液(W)7(昌平区)28.(14分)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实验中所用的草酸为稀溶液,可视为强酸。(1)将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2MnO4-+C2O42-+=2Mn2++CO2↑+H2O(2)该小组进行了实验I,数据如下。H2SO4溶液KMnO4溶液H2C2O4溶液褪色时间(分:秒)1mL2mol/L2mL0.01mol/L1mL0.1mol/L2:031mL2mol/L2mL0.01mol/L1mL0.2mol/L2:16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但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3)该小组欲探究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在实验I的基础上,只改变草酸溶液浓度进行了实验II,获得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如下。①用文字描述曲线图表达的信息。②该小组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其中能够解释MO变化趋势的是。aKMnO4与H2C2O4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过程中生成Mn(VI)、Mn(III)、Mn(IV),最终变为无色的Mn(II)。(括号中罗马数字表示锰的化合价)b草酸根易与不同价态锰离子形成较稳定的配位化合物。c草酸稳定性较差,加热至185℃可分解。(4)该小组为探究ON段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又进行了实验III,所得数据如下。H2SO4溶液Na2SO4固体KMnO4溶液H2C2O4溶液褪色时间(分:秒)1mL0.1mol/L1.9×10-3mol2mL0.01mol/L1mL0.2mol/L16:201mL0.5mol/L1.5×10-3mol2mL0.01mol/L1mL0.2mol/L8:251mL1.0mol/L1.0×10-3mol2mL0.01mol/L1mL0.2mol/L6:151mL2.0mol/L02mL0.01mol/L1mL0.2mol/L2:16该小组进行实验III的目的是。(5)综合实验I、II、III,推测造成曲线MN变化趋势的原因。为验证该推测还需要补充实验,请对实验方案进行理论设计。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反应用时(分:秒)MON8北京市2017届高三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海淀区)(朝阳区)28.(16分)(1)AgNO3溶液、稀氨水(2)c(Fe3+)(3)Fe3++Ag==Fe2++Ag+(4)取少量Ag2SO4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5)a中溶液黄色略变浅,b中溶液黄色明显变浅ⅱ.配制pH=2,c(NO3-)=0.3mol/L的溶液,方案合理即可。银镜消失,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9(东城区)(西城区)28.(15分,第2小题1分,其余每空2分)(1)2Fe2++H2O2+2H+==2Fe3++2H2O(2)Fe3+催化下H2O2分解产生O2(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取加入盐酸后的黄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棕黄色沉淀中含有SO42-(4)①反应后溶液的pH降低②Fe2(SO4)3
本文标题:17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卷-1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7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