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刘禹锡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就是——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刘禹锡题解“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多含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铭》题解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重点字词1.辨音识字:德馨()苔()痕案牍()鸿儒()西蜀()何陋()2.辨析多音字:调素琴()/调动()重点词语3.辨析字形:馨()德馨/罄()罄竹难书牍()案牍/犊()牛犊儒()鸿儒/濡()相濡以沫xīntáidúhónɡrúshǔlòutiáodiàoxīnqìnɡdúdúrúrú1、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2、开头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朗读指导:一读,入情入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书声琅琅自读xīntáihóngrúd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韵脚二读,识文断义利用文下注释和学习工具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则:就名:出名,有名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神异,灵验译文: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是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蔓延到入:映入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一个“上”字,一个“入”字,以动写静,将一些荒芜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显得既有精神,又有情味,从中流露出作者对陋室周围景色的喜爱之情。对偶、衬托的修辞。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由此可知陋室的主人必是德才兼备,表明主人的高雅脱俗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译文:可以弹不加修饰的琴,阅读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借代。“丝竹”原指管弦乐器的总称,这里借代乐器的声音;案牍原意是公文,文书,这里借代繁忙的公务。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一事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之”: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提宾标志)诸葛亮:扬雄:孔子: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有名的先贤诸葛亮:扬雄:孔子: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潜心修学,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淡泊的情怀初读——思考问题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文从哪些方面写陋室?居住环境交往人物生活内容1文中写陋室居住环境的句子是:2写陋室交往人物的句子是:3写陋室生活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1.居住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自然环境清幽宁静。2.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既写出客人高雅,同时也写出陋室主人的高雅。(衬托)3.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劳形”可看出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四、品读——读懂内容不矛盾,“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而言,而“不陋”是说如果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房子就不显得简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陋室,真的陋吗?原因:惟吾德馨重点字词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雅赏读——读明情操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诸葛庐子云亭诸葛亮:扬雄:孔子: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潜心修学,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淡泊的情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远大抱负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1)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进一步点明全文主旨。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想一想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托物言志—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法是什么写法?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这样写?比兴、比喻、类比方法,以虚衬实,引起下文对中心的表述。一方面引出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山”“水”比陋室,“仙”“龙”暗比自己。这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衬托类比比喻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君子之德)和州知县得知刘禹锡写了《陋室铭》,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如果让你仿写课文仿写课文,如“考试铭”、“教室铭”、“学习铭””、“卧室铭”、“朋友铭”等等(亦可自拟题目)。示例: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3.17课外古诗文诵读参考答案一、古诗默写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二、理解性默写5.《竹里馆》中,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意境,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之情的句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8.《逢入京使》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9.《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三、选择题10.C解析:“明月来相照”的“明月”点明了诗中场景发生的时间是在晚上,描绘了一幅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美好画面,明月本身具有澄净的属性,和清幽的竹林互相映衬,烘托出高洁脱俗的意境。这里诗人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11.C解析: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3.17文言文阅读讲解:[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②,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每个1分,共3分)(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所以,因此(2)即与之化矣:融和(3)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2.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A)(2分)A.每天,一天天也B.白天C.日子D.太阳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1)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译文: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
本文标题:《陋室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8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