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班语言活动方案中班语言活动方案1目标:1、学习倾听故事,尝试按顺序和倒序说出故事中的老鸭分别经过的地方。2、了解、利用路边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可以帮助认路。3、体验标志性建筑给我们认路带来的方便。重难点:尝试按顺序和倒序说出故事中的老鸭分别经过的地方。准备:PPT、幼儿园附近地图、标志性建筑、标志等过程:一、欣赏故事1、教师讲故事前半段(一边讲便出示单个场景的PPT):提问:(1)老鸭的店真的丢了吗?(2)他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店丢了呢?(3)原来老鸭乘绿蓬船经过了很多地方,现在离店很远了,看不到自己的店了,所以以为自己的店丢了,那你们知道老鸭的绿蓬船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出示老鸭经过的三个地方的PPT)(4)怎样才能找到它的店呢?2、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样的(讲故事的后半段)提问:(1)那小白兔和小黄狗又是怎么把老鸭送回去的呢?先经过?再经过?最后经过?(也让孩子尝试着说先……再……最后……)(2)老鸭乘绿蓬船的时候先经过了一颗老银杏树,又经过了小山坡,最后漂过了一片树林,小动物把它送回来的时候是先经过小树林,再经过小山坡,最后经过老银杏树的,来的时候和回去的时候走的路有什么不一样呀?(老师边提问边指着PPT上的图片)小结:哦,原来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方法,记住每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标志,认路可就方便了,老鸭你明白了?出去时认清路,先经过一颗老银杏树,又经过了小山坡,最后漂过了一片树林,回家时,倒过来,按着顺序往回走就不会迷路了。二、回忆经验1、看地图找标志性建筑物师:看,老师这里有我们幼儿园附近马路的地图,你们知道有哪些熟悉的地方和标志,在我们幼儿园附近吗?裕龙四区在哪呢?(让孩子看地图说方位,说完一个贴一张标志性建筑的照片2、游戏:回家的路师:来幼儿园做完游戏,我们还要回家呢,你们知道怎么回家吗?该先经过……再经过……最后经过……小朋友一定比老鸭聪明,谁来说说,你该怎么回家呢?小结:记住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我们就能找回自己家的路,真方便呀!中班语言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1.从已学儿歌和游戏中学习豆,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2.拓展幼儿知识面,发展幼儿语言。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4.引导幼儿在儿歌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写有儿歌《收豆豆》的纸。2.各种豆类及食品.3.红豆豆绿豆豆红太阳绿豆豆的条幅。活动过程:一、复习儿歌,做游戏,引入课题。我们以前做了一个游戏,叫做《收豆豆》。看看这是什么豆豆?(红豆豆)这是什么豆豆?(绿豆豆)我请ⅩⅩ来当红豆豆,ⅩⅩ来当绿豆豆,我就是收豆人。二、引入识字。刚才这些“红豆豆、绿豆豆”都非常能干。现在我们看黑板上有没有红豆豆、绿豆豆(出示红豆豆、绿豆豆、红树叶、绿树叶条幅,引导幼儿用排除法将已识汉字“红树叶、绿树叶”排除,找出“红豆豆、绿豆豆”,幼儿跟读)我们给“红豆豆”照张相,再给“绿豆豆”照张相。预备――“喀嚓”。我们来数一数,这儿有几颗豆豆?(幼儿数)现在老师吃了一颗豆豆(遮红豆豆的一个豆字)变成了什么?(幼儿读“红豆”)又吃了一颗豆豆,变成了什么?(幼儿读“绿豆”)小朋友真能干,不但会认红、绿,还会认豆豆的豆了。老师请你们这些能干的小朋友帮忙,我有许多“豆”字宝宝跑到这张纸上来了,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出示儿歌《收豆豆》:红豆豆,绿豆豆,收进我的篮里头。农民伯伯种豆豆,一粒豆豆不能丢。)给它戴上漂亮的红项链。(红纸圈)三、引导幼儿说词、说句,发展幼儿语言。1.刚才儿歌里的农民伯伯去收豆豆,想一想,他们收的是什么豆豆?(幼儿自由思考、发言)小结:这些豆豆有红豆、绿豆、蚕豆、豌豆……(出示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说话)如:豌豆圆圆的,蚕豆扁扁的。红豆是红色的,绿豆是绿色的。2.农民伯伯把这些豆豆收回去有什么用?(幼儿自由思考、发言)小结:这些豆豆可以作许多好吃的东西,比如豆腐、豆浆、豆豉、豆皮……(出示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观察或品尝,引导幼儿说话)如:豆浆甜甜的,真好喝!豆腐的营养好。四、延伸活动每桌一盘豆类食品,让幼儿自选一样说它的样子、吃法,先互相说,老师分组倾听,请个别幼儿上台说个大家听,最后品尝。中班语言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会感到孤独,和朋友在一起就会开心。2.尝试主动交流,感受积极主动交往的意义。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活动重难点重点:能看图讲述故事。难点:在故事中感受积极主动交往意义。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故事PPT。经验准备:知道什么是孤独。活动过程:(一)什么是孤独1.幼儿有序欣赏PPT《我不愿意孤独》,教师完整讲述。2.引导幼儿再次阅读PPT1-4页,理解孤独的含义。3.戴眼镜的男孩说,什么时候会觉得孤独?(没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没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说话)4.小男孩喜欢孤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不高兴?5.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总结:孤独时没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就像一只风筝,只有自己空荡荡地飘在天上。(二)怎样才能不孤独1.引导幼儿再次欣赏PPT第5-7页,小男孩不喜欢孤独,他想出哪些办法?他是怎么做的?2.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戴眼镜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吗?他和朋友玩什么?(找朋友一起说话;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荡秋千、坐跷跷板,戴眼镜的男孩也过去一起玩)3.根据幼儿讨论和画面呈现的情景,教师总结:如果你不喜欢孤独,那就主动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说说话,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会孤独。(三)我们不孤独1.如果你看到孤独的朋友,会主动去和他拉手吗?2.教师扮演“孤独的孩子”,幼儿主动来拉老师的手,说说话,或是拿玩具一起玩。“孤独的孩子”从伤心到高兴,最后大家拥抱在一起说:“和朋友在一起真好!”3.教师总结:孤独会让人难过,我们要让每一个人小朋友都不孤独,不难过。4.再次完整阅读《我不愿意孤独》。5.大家拉着手一起出去玩玩吧。活动反思:《我不愿意孤独》,是讲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来到新的班级,面对新的环境,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没有朋友和自己说话,觉的自己很孤独,孤独就像是天上的风筝,只有自己一个人玩。他不喜欢孤独,于是就决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获得了快乐,赢得了朋友。老师的情绪很重要,不要急,还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态度,不要急于求成。我想,以后如果孩子在一个课堂中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不要强压,还是要在事后再设计一个能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弥补。中班语言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及关爱。活动准备:1、纸、胶水、散文诗字卡、环境布置。2、户外观察云彩。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看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去吗?”(想)2、参观图片,初步熟悉了解大自然的美。引出活动主题:云彩和风儿提问:a、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并回答)b、你平时看到的云会动吗?(让幼儿知道天空中有风,风一吹白云就会动)二、欣赏配乐诗朗诵。逐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1、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散文诗《云彩和风儿》。提问: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2、欣赏第二遍,;老师操作云彩图片,帮助幼儿体验、理解。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提问:a、问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b、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幼儿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来表述。(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完整的回答)3、集体跟着老师朗诵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和理解散文诗的内容)4、让幼儿说说平时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幼儿继续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什么怎么样?来表述。(激发幼儿想象,积极表达,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口语表述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三、老师给幼儿发卡纸,幼儿合作创作自己喜欢的云。1、教师示范用卡纸撕出各种形状的云彩,幼儿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3、展示幼儿作品。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创作出有趣的云彩,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情趣。中班语言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知道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活动准备1.动物图片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小牛、小鸟、小猴子等。2.《美丽的祖国》语言CD(盒带)、教师教学资源。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活动过程1.借助图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1)分别出示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图片,请幼儿说说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的地方。(2)分别出示河流、山坡、泥窝、花朵图片,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地方,分别是谁的家。2.结合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感知诗歌内容,尝试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2)教师尝试接龙朗诵诗歌,如教师朗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3)完整朗诵诗歌,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表现诗歌的美感。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1)尝试仿编诗歌。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因为河流是小白鹅生活的家。)用同样的方法仿编出其他诗句。(2)尝试创编诗歌。出示小鸟、小猴等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会告诉我们祖国有什么?(3)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创编的诗歌。活动延伸: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幼儿继续仿编《美丽的祖国》。2.可在阅读区里投放更多图片,供幼儿进行仿编诗歌游戏。
本文标题:中班语言活动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42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