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经济社会变迁与组织社会学的成长(PPT52页)
•《组织决策分析》课程•第一讲经济社会变迁与组织社会学2019/9/9指定教材2019/9/9知识结构•第一部分组织社会学成长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法国组织社会学(决策分析)的理论起点•第三部分组织决策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与推论要素•第四部分决策分析的经典案例分析•第五部分经典文献选读及讨论•基本课时安排:每一部分暂定为两次课,中间有细微调整。2019/9/9课程要求•要求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有阅读(预习)。•理由一:便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否则就会成为听“天书”,不知所云。•要求二: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阅读老师布置的相关组织研究文献。•理由二:便于大家共同的讨论,有利于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要求三: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自己的生活或观察出发,形成1-2个可以用组织社会学分析的案例。•理由三:组织决策分析更加关注微观生活领域的行动者互动,通过建构案例,有助于决策分析方法的运用。•要求四: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自身经验和理解出发,对决策分析的一些基本观点、分析逻辑进行质疑,积极向老师提出问题。•理由四:学习组织社会学的思维训练方式之一。2019/9/9重要参读书目•米歇尔.克罗齐埃:《科层现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019/9/9•米歇尔.克罗齐耶、埃哈尔.费埃德伯格:《行动者与系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019/9/9•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19/9/9•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019/9/9为什么要学习组织决策分析?•您的想法(初衷)是什么?•您怎样想象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决策分析分析什么?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分析方式或分析工具?•什么是组织?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组织现象?2019/9/9怎样标识组织?2019/9/92019/9/92019/9/9现代工业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组织社会学•一个基本的判断:社会学作为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方法,与其他的科学学科相比较,更容易受到既定的社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演变的影响。•组织社会学,在它近80年中不断取得重大发展,这个发展既反映了社会学家试图解释清楚的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集体行动而非个体行为;同时也印证了组织社会学在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中发现了与自己同步成长的身影:现代复杂社会中组织现象的日益增长。•所以,这里就引出了组织决策分析关注的是什么?——人类社会(主要是指工业社会以来的复杂社会)中的组织现象。2019/9/9背景一:大工业组织的发展•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全球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学也就从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进入到了以资本、劳动力、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资本主义时代。•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大型工业组织的发展(典型的时工业企业组织的发展)•技术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后果之一除了全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之外,对社会的经济结构、就业(职业结构)、社会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际关系模式等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大型工业组织为标志的现代工业社会按照一种全新的逻辑组织起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电子、化学与新材料、航天技术等重大技术突破,使得工业社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复杂工业社会的到来,意味着组织社会学的产生和成长有了最直接的动因——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种组织情境下展开的,对于组织本身的研究就显得异常重要和迫切。2019/9/9•根据法国组织社会学决策分析学派创造者M.克罗齐埃(Crozier)的观点,新的社会运行逻辑的形成,或者说复杂社会(从组织的视角来看)有一些典型的特征:•第一,对人文资源管理的重视,合理化的取得对于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依赖(比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第二,市场的供应不再以规定和计划的需要为根据,而是依据对客户适应能力的最佳理解和通过与客户的最好共处来创新的需求(商讨或协商建构的需求)•第三,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改变了。质量更为重要,服务的本质在于制造差异。比如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再是吃饱肚子。•第四,人的有用对策成为了稀缺资源,且这种资源不再以互换的形式出现。2019/9/9•提出了一个问题:新型的复杂社会如何组织起来?•克罗齐埃进一步指出:从属于新逻辑的经济社会是围绕着知识和借助于智力组织起来的,在这个经济社会里,革新的源泉越来越多底来自研究和发展,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出自知识领域(和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以及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相关观点类似)。•因此,没有真正的观点革命,人们就不可能适应这个经济社会,如果适应总是被动的,那么就会失去自主性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和扩大自己的视野。•即:大工业组织的发展改变了新的社会运行逻辑和特征,对个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关系到自主性),由此,需要组织社会学的产生,关注更多的组织现象。2019/9/9个体、理性和科学的凸显•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社会成员个体的价值与意义、个体理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需要组织社会学从理论上重新确立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涂尔干)。这一点,对于认识新兴城市工业的社会秩序及其稳定性很重要。•怎样理解:在前工业社会,人们对于社会的组织模式是继承了中世纪的古老模式——社会契约。•也即在社会契约类型的社会中,社会成员所承担的职能如祈祷、防御、商业、手工业以及土地耕种等,每一个职能都是被预先设定的,是一种预定的秩序,人们服从于传统、神的旨意。按照涂尔干的说法,是个体淹没在集体意识之中。2019/9/9•但是,技术进步、大工业组织的发展带来新型社会,其基本的组织方式与整合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18世纪以来,经济自由主义的形成。建立在私有产权与竞争性市场基础上,市场体制的发展,国家从日常生活的干预中逐步退出,使得个体自主性增强,尤其是个体的(经济)理性凸显——个体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发展。•19世纪工业发展推动了科学与科学观念的深入人心。比如,美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所谓的科技治国论,主张用逻辑的、精确的、有效的、有条理的、有纪律的方法处理事务,以追求效率和产量为目标。•这种理性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过度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被高度整合进一中理性设计的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中,无论是在经济部门,还是在行政部门,韦伯所言的理性化程度最高的科层制逐渐成为规制人们生活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情形下,有关企业组织的组织社会学研究开始兴起。当然,也会有一些学者对科层制进行反思,这也导致了法国组织决策分析的产生(此为后话,暂不详述)。2019/9/9背景二:人们对于组织作用的发现•工业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人类生活不是以个人或人口为单位,而是以组织为基本单位。•作为组织参与者的个体或群体,他们总能够体会到组织的重要作用•1,通过组织来解决他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关系问题(调整关系);•2,利用组织实施自己的发展战略(实施战略);•3,借助组织改变自己的处境,组织是工业社会可以动员的基本单位2019/9/9第一,组织:个体实施其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中,是什么因素使一些群体比较容易重新组织起来?•Stinchombe认为:1)社会任务的实现需要新组织的技术;2)新组织的技术在成本小衣裳更具有吸引力;3)新组织的建立依托足够的资源——财富、权力、声望、认知能力、人力资本等;4)新组织有足够的权力去打败那些极力维持旧秩序的人。•也就是说,工业社会中的一些群体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再组织起来,是由于人们对传统组织的生产效率产生了怀疑,有改变现状和追求更大产出的愿望。由此,建立新的组织对于参与者而言,恰恰是他们实现自身目标(比如利益)的一个重要途径。2019/9/9•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正如涂尔干所言,人际之间的传统联系纽带被打破了,人们之间的依赖方式发生了转变。规则与联系的变化,使得人们相互间对对方可能的决策与行动难以进行有效的预测,难度增加了。•这种情况下,寻求自我防护或为自己维持某种自由的企图就成为了必须,而且个体或群体间的利益目标经常是相互冲突的。•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个体在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源和自由时,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决定及其施行可能引起的反应进行预测,即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因此,组织中的对策或决策会越来越多,更加复杂。参与组织、进行组织和利用组织的能力就变成了个体或群体实施发展战略的一个首要的和必要的条件。2019/9/9第二,组织:工业社会可动员的基本单位•农业时期,尽管人类已经有了劳动分工,但直到18世纪之前,这种分工还处于自发或半自发状态。人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和相互依赖,是从18世纪末工厂制度产生之后才有的。•所以,工业社会的基本机构是工业企业,其轴心是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是因为按机器生产组织劳动力而产生的。•其实,就是说,大型工业组织是工业社会动员和组织各种资源,进行社会分工与生产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之前的家庭、手工作坊的形式。•比如,19世纪中期以来,大型的生产组织成为了工业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德国1857年成了第一个卡特尔组织,到20世纪初发展到了600多个,比如西门子等。这些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组织雇佣了德国工人总数的近40%。•美国的情况也类似。托拉斯企业组织普遍出现,并控制了社会绝大多数的资源与财富。比如,摩根公司(1901年)控制了美国铁矿的60%、钢铁生产的66%。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90%的石油生产。这些大型企业组织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宰。•这些大型企业组织大多建立韦伯所言的科层制的内部治理结构。这种科层组织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的基本结构形式,也是人们之间互动与关系调整的主要活动空间。2019/9/9第三,组织:调整关系可借助的重要力量•19世纪中期的工厂组织被视为新财富和新技术产生的地方,但是工厂组织内的生产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工厂的运行离不开生产纪律的保证、劳工技术、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等条件。•在工厂组织中,资本的积累以新的价值标准为前提,组织的管理要依赖科层制原则,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更要采取更加理性的方式——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以组织变革创新为例,组织要适应新的市场条件与要求,就必须不断地推动结构改革,但科层结构又使得特定的改革难以实现,每一个改革都会受到组织内外部的巨大压力。组织已经变成了一个变化和不易理解的复杂体系。所以,组织的管理,组织内的生产就并不是技术逻辑的那样直接和简单,也不是纯粹的成本收益逻辑所能决定的。组织中存在合格各种复杂的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组织部门之间,这些关系都需要策略性地去协调。因此,组织本身就是调整关系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比如科层结构中,领导和员工间关系的协调,离不开正式的组织结构,因为,其中有明确界定的交往规则,权力与义务条款等。2019/9/9小插曲:问与答•有同学提问:•什么因素是一些群体比较容易重组?我想问,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些群体是因为有了更高的并且一致的共同的利益追求而比较容易重组?那么除了利益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他们重组?2019/9/9尝试的回答•暂且抛开书本上的文字,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我可以这样回答,仅供参考:•在前工业社会或者我们常言的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更多的是血缘亲情,家庭无论是在情感,还是在经济生产上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这样一种社会形态下,使得人们能够联系起来的,或者说整合起来的,靠的是家族伦理以及传统价值。•但是,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工业时代,甚至是后工业社会的时候,整个社会是围绕着经济大生产、标准化、理性化的日常生活而运作的,社会整合的逻辑或人与人联系的机制,更多地是一种新的“组织机制”,比如大型工业企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往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理论(经典组织理论),人们所看到的或者认为的组织通常是一种可以事先理性设计的组织,它有正式的组织结构,有固定的工作程序,有既定的组织目标,个体成员间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当这些要素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按照一种技术的思维),组织就能够良性的运行。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人们之所以参与到组织的运行中来(实
本文标题:经济社会变迁与组织社会学的成长(PPT5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5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