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内容简介本书是《管理学》第三版。第一版于1994年问世,第二版出版至今也已过了五个年头。十几年来,全国数十万读者使用了这本书。《管理学》的读者群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也包括大量的在职读者。能够以这本书为媒介与如此之多的读者交流现代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和鼓舞。“让教师易教,学生易学,且能反映管理知识和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这是指导我们编写《管理学》的一贯宗旨,也是《管理学》长期受到广大读者厚爱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一宗旨也更加鲜明地体现在了第三版的修订当中。除继续保持原书严谨、实用的风格之外,第三版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管理学》继续保持以管理职能为框架的一贯特点。考虑到教学的便利性以及与其他的管理课程相协调,第三版将原先的6篇22章浓缩为5篇17章,这样更有利于与大学的教学期间相匹配。第二,在逻辑上更加清晰。为了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我们在每一篇都突出了一条逻辑主线。例如,第Ⅱ篇的计划四大问题,第Ⅴ篇的控制三部曲等。掌握了这条主线,学生在学完每一篇内容之后,应当能够做到合上书本后把主要的内容复述出来。第三,概念更加准确、清晰。思想要靠概念承载,观念要靠概念传达。概念的准确性是一本教材取得成功的基础。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首先界定每个概念的准确含义,从讲清楚“是什么”出发,从而为理论的阐释和讨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四,更加方便广大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管理学》配有20个各有特点的案例。其中有相当多的案例来自我们自己的研究实践,也有不少案例是由相关企业人士紧密参与完成的,这些案例如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想集团、上航假期、海信集团、美的集团等。《管理学》作者在教学中曾多次应用这些案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相信使用《管理学》的广大同行也会有类似的体会。这20个具有高度可用性的案例也是《管理学》的最大亮点之一。第五,每章新配了数十个复习题,全书的复习题汇总起来有数百个之多。这些复习题是对相应章节中的重点概念、知识点和理论的强化。读者可以在学完每章的内容之后对照这些复习题来检验自己理解的程度,甚至可以先试答这些题目,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应的内容。带着问题学习会更加有效,广大读者不妨一试。2目录第Ⅰ篇绪论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第1节管理的含义第2节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第3节组织与环境第4节企业与企业管理第5节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案例杨总经理的一天3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进第1节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第2节古典管理理论第3节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第4节管理科学理论第5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案例海底捞的精彩世界4第Ⅱ篇计划职能第3章计划职能概述第1节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第2节使命、愿景与目标第3节预测案例上航假期的追梦之旅5第4章战略管理第1节战略管理的过程第2节战略分析第3节战略的制定案例1联想集团的光荣与梦想案例2海信集团的战略管理6第5章决策第1节决策的含义与过程第2节决策的类型第3节群体决策第4节决策的方法案例三鹿与强生7第Ⅲ篇组织职能第6章组织职能概述第1节组织职能的含义及内容第2节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第3节组织中的职位设计案例奥迪康公司的“面条式组织”8第7章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的类型第1节部门划分第2节组织结构的类型第3节团队的类型与特点第4节委员会管理第5节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案例康宝公司9第8章组织中的职权配置第1节权力、职权与指挥链第2节授权第3节组织成员的活性化第4节分权和集权第5节职权的分化——直线与参谋案例拓威印刷包装公司10第9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过程第2节人员的选拔第3节人员的考评第4节人员的培训与发展案例丽思·卡尔顿酒店11第10章组织变革第1节组织变革概述第2节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案例1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业务过程再造案例2交管局驾照申领12第Ⅳ篇领导职能第11章领导职能概述第1节领导职能的含义和作用第2节领导的原理和要求案例巴塔哥尼亚式的领导:改变成功的标准13第12章沟通第1节沟通的含义第2节沟通的类型第3节有效沟通的原则案例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沟通14第13章激励第1节激励与人性假设第2节主要的激励理论案例1美的集团的激励机制案例2顾友公司15第14章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第1节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第2节领导艺术与领导者的修养第3节高效团队的特征案例金邦家具公司16第Ⅴ篇控制职能第15章控制职能概述第1节控制的含义第2节控制的过程第3节控制的基本类型第4节有效控制的原则案例美孚USM&R的平衡计分卡17第16章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第1节预算控制第2节非预算控制案例联想的精益六西格玛18第17章组织绩效的综合控制第1节财务控制第2节内部审计第3节平衡计分卡与卓越绩效标准第4节标杆管理案例施乐公司参考文献19内容摘要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凡是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目的的集体就离不开管理,大至国家、军队,小至企业、医院、学校等,无一例外。随着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第1节管理的念义一、管理的定义管理(managementoradministration)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effectiveness),又追求效率(efficiency)。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第一节管理的含义第二节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第三节组织与环境第四节企业与企业管理第五节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定义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二)管理的普遍性(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管理的定义(ManagementorAdministration)MBA?MmasterBbusinessAadministration思考:试析政治、经营和管理这三个术语的含义。一.管理的定义管理(ManagementorAdministration)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认识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二.管理是“协调”、是“激发”人们去实现目标,绝非把人“管住”。三.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四.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途径的完美与目标的混乱,似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爱因斯坦90%的、我们所称的“管理”,只是使完成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德鲁克“雇员的数量和实际工作量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因为在机构中,官员们热衷的是给自己配备助手,官员们给彼此找活干。帕金森法则糟糕的管理比没有管理更糟糕。管理是“协调”、是“激发”人们,绝非把人“管住”雇员的活性化(empowerment)1.雇员具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和意欲;2.雇员对其行动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负有责任;管理的两大命题:1.效果(effectiveness)2.效率(efficiency)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Dorightthings,anddothingsrightly忙=好?管理的职能:对“管理”的解剖管理的职能也就是管理所包括的具体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二、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根据管理职能来分析和研究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好处,它为庞大的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分类、整理提供了一个相当便利的框架。管理的各种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按照管理职能组织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各种新的进展、新观念、新发现也能够非常方便地纳入到这一体系中去。总结管理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应用职能作为组织管理知识的框架却是一种最普遍、最广泛的做法。这种体系为我们学习和研究管理提供了莫大的方便。管理活动可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职能=活动计划:planning“谋”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径组织:organizing分工与协作人们之间关系的安排结构领导:leadinganddirecting领和导营造一种氛围控制:controlling使事情按计划进行四大职能构成了本课程的基本框架。企业的职能:企业的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会计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A的职能与B的职能(现代)AB计划运营(operations)组织营销(marketing)领导财务(finance)控制企业管理(businessadministration):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做好组织的商业、技术、会计和财务活动。通过管理的职能来做好企业的职能通过A来做好BA和B的关系;创业者的角色变换;三.管理的性质管理活动的三方面的特征:管理具有二重性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独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这就是说,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就是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具有普遍性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组织的管理仍然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不同规模的组织的管理也是类似的。不同的国家中,管理的内容仍然是类似的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管理经过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验证和丰富。管理理论之于管理人员,犹如医学理论之于医生一样。没有系统的医学知识指导的医生跟巫医毫无两样;同样,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指导的管理人员也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就像仅仅依靠游泳指南未必就能学会游泳一样,掌握了管理理论并不能保证你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员。如果只凭书本知识来开展管理,无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无视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注定是难以有效的。从这种意义上说,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
本文标题: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5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