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通过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源头管控,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准确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前面、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二)工作任务1.评定风险等级。要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安全风险辨识要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原则上,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2.科学管控风险。要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明确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类型,建立“一图、两清单”(“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点分布图、风险管控责任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实施风险公示和分级管控。3.完善基础数据。对已纳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车间,分工序建立风险点基础数据库、重大危险源台账,为安全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4.全面整治隐患。要建立健全以责任清单、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闭环管理和考核奖惩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面排查隐患,有效治理隐患。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二)工作目标形成车间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车间主任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班组责任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二、工作安排各车间负责建立健全分管工序内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并指导安全管理部门督促落实。各车间负责组织推进本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班组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可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安全专业机构及专家“会诊”等方式组织实施。三、方法步骤1.确定试点工序。各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根据分管工序领域特点,确定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的工序作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2.排查风险点。各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督促车间风险点(危险源)的排查,重点排查可能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3.制定风险分级标准。对确定的试点工序要总结经验做法,对试点工序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行论证、评估、完善和提升。各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充分酝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标准。4、强化贯彻落实。各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确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标准后,参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制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并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督促贯彻落实。四、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一)确定风险等级各车间对安全生产风险全面辨识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以及环境和安全影响),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制定的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将风险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4个等级,并绘制出“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电子分布图。(二)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要建立“两个清单”:一是管控责任清单,明确管控责任(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责任人;二是管控措施清单,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含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等)、物理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含应急管理)、教育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三)风险公告警示公示本车间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四)排查消除隐患各车间要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明确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整改通知单。(五)加强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公司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并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六)防控职业病危害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五、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车间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以更强的组织保障、更大的工作力度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升整体安全预控能力。(二)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全员、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落实机构人员,加强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工作,有效推动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责任制和考核机制,逐级、逐岗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三)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督促各车间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年度自评,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完善。(四)加强信息化支撑作用。要率先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风险点、危险源的在线监测或视频监控,确保风险点、危险源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随时汇总上报风险点、危险源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要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支撑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效能。(五)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结合分厂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督促车间对其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要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针对性地树立、培育一批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标杆工序,通过在试点车间召开现场会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标准,在全厂全面推广。以点带面,提高本全厂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七)严肃考核奖惩措施。各部门要强化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要求。建立情况通报、跟踪督办、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车间以表彰;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由于风险管控不力、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并酿成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文标题: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57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