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强化组织保障凝聚统战力量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围绕组织和统战工作,讲两个方面意见。一、2017年工作回顾(一)关于组织工作2017年,全市组织系统围绕上级工作要求和市委决策部署,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其中,选派优秀干部“奔赴主战场,攻坚打硬仗”行动被中组部《组工信息》推介,抓党建促发展的经验做法在《新华日报》头版报道,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等8项特色工作在《江苏组工信息》刊登,制作的4部党员电教片在全国、全省获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2项工作得到XX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批示和肯定,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被列为今年XX市党建推广项目。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大局,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XX辖市区率先完成科级干部十九大精神轮训。围绕服务“三张名片”“四场硬仗”,集中抽调70多名优秀干部赴全市重点项目挂职锻炼,XX区“恒大童世界”项目服务党支部、XX风景区游客中心党支部等5个支部创成五星级“双型”先进党支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机制,选派4批次、近50名“农二代”出国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88个,南京大学“双创”示范基地等7家创新创-2-业平台落户。围绕脱贫攻坚,推广“村社合一”党建富民工作,XX镇“合作联社”党建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二是突破难点,工作质效更加彰显。大力实施“530”工程(1),建立高学历人才、专业型干部、党外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4个储备库;统筹开展“80后”“90后”干部以及优秀事业干部调任选拔工作,先后有37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全面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市级和XX镇、XX镇“书记项目”创成镇江市优质项目。优化留才环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划建设2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三是顺应期盼,基层导向更加鲜明。围绕干部所想,开展“三争三好”主题活动,评选表彰5个好班子、10个好班长、30个好先锋,配套激励政策;建立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平均报酬同比增长30%以上。围绕群众所急,实施“党费暖基层”工程,下拨资金367万元,帮助15个村改善服务阵地,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600多人。围绕基层所需,开展“三进三听三送”(2)主题活动,集中走访党员干部人才460多人,办结问题建议390多条,一些被积压的问题得到解决,一些默默无闻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一些工作、生活有困难的干部感受到组织温暖。(二)关于统战工作2017年,全市统一战线履行“团结稳定、促进和谐”责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得到新加强。举办“喜迎十九大、同心谋发展”文艺汇演,组织开展党外干部和统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行”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二是创新实践迈出新步伐。深化“同心”工程实验区建设,筹资1100万元建设茅山镇“同心幸福家园”,得到上级统战部门肯定;创新载体建设,为全市统战成员提供联谊交流、合作共事和成果展示的平台。三是系统工作取得新突破。顺利完成四大宗教团体换届,圆满完成XX佛教传戒和XX道教授箓活动,积极申办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开展“亲清暖企行动”“银企座谈会”等活动;加强基层商会建设,XX镇商会党建工作获评XX市工商联商(协)会“十大亮点”工作。接待台湾籍知名人士和新北市参访团来XX调研,做好“三胞”(3)眷属联系服务工作,XX街道被评为“镇江市侨联系统先进集体”。四是自身建设获得新进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两支队伍建设,完善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配齐配强统战工作力量。加强对统战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信息宣传工作继续走在镇江辖市区前列,XX统战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凝聚着全市组工干部、统战干部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主要表现在:组织工作上,干部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基础仍然薄弱,人才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上,整体推进还不平衡,统战成员参政议政能力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二、2018年工作任务-4-(一)关于组织工作全市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力服务市委“深度对标苏南”“深化‘三张名片’打造”等战略决策部署,坚持政治引领、系统推进、紧张快干,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XX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三大任务”。一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摸清现状和问题,探索创新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直抵人心的方式方法,确保我市主题教育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二要扎实推进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必修课程,依托“周末学堂”“村书记大讲堂”等多种载体,采取集中轮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三要坚决抓好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总体上,要以学习贯彻维护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基本途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中,干部工作要突出政治标准,开展对干部的“政治体检”;基层组织要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人才工作要做好政治引领,增强政治认同感;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增强政治担当,提升组织工作质量和效果。二、精准聚焦干部队伍“三化”建设。一是注重年轻化。抓源头,深入贯彻落实省委“789”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启动新一轮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围绕“80后”“90后”以及近期成熟、中期培养、长期储备等目标,建立“两类三级”(4)后备干部库,源源不断地把优秀干部推出来、备起来,为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积蓄“源头活水”。抓培养,坚持干部实践历练与市委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深化选派优秀干部“奔赴主战场,攻坚打硬仗”行动,实施市级机关和镇(街道、园区)科级干部“双挂双培”(5)工程,对挂职干部开展全景式工作纪实、全过程跟踪考核,为干部脱颖而出提供广阔舞台。加强大学生村官梯次培养、多元发展,通过择优选录、留任转任、创业扶持等举措,建立健全有序流动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流得动。抓使用,注重打破干部使用隐形台阶,不拘一格推动优秀年轻干部到重要部门、重要板块、重要岗位轮岗重用,适时面向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择优选拔,逐步实现35岁以下科级干部占比明显提升。同时,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传统,统筹抓好不同年龄段干部选用,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希望、看到奔头。二是突出专业化。缺什么、储什么,深化专业型干部培养“530”工程,调整充实干部人才库,通过开展分期轮训、分批研判、分片展评等活动,打造一支备则能用、用则能战的“战备军”。干什么、补什么,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打造我市干部教育培训“五色”教学线路(6),办好政治能力提升、“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班次,推动干部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双提升”,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会什么、用什么,坚持以事择人、以岗选人,把学过、干过、-6-管过作为专业型干部选用的重要条件,加大专业型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适时开展集中荐选,把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干部,及时充实到重要条线部门、重点发展板块,努力形成干部队伍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三是提升科学化。用好一个抓手,今年将建立干部负向积分召回管理制度,把在编在岗干部统一纳入积分范围,实行“灰名单”管理、开展召回式处置,推动干部监督落细落小、抓严抓常。开展双向谈话,即组织约谈干部、干部约谈组织,灵活运用任职谈话、考察谈话、调研谈话、随机谈话等形式,帮助各级干部调顺心气、调优状态,及时排解思想疙瘩、缓解工作压力、纾解生活困难,架起组织和干部的“连心桥”。同时,继续开展“三争三好”主题活动,用好市委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着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三、全面实施基层组织力提升“三项行动”。一是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提升行动。制定2018年“书记项目”建议目录,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和细则,以制度推动“书记项目”落地见效。同时,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实施办法》,将“书记项目”纵深下沉至村(社区)一级,着力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二是实施重点领域党建提升行动。农村领域,将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作为今年基层党建的龙头任务,制定“1+5”政策文件(7),完善记实系统,健全运行管理和考核机制,年内完成50个村标准化建设工作,建成2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编制村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探索建立村级工作者公开招考制度,选优配强基层力量。城市领域,结合网格化管理,强化商务楼宇、小区物业等领域党组织建设,建立“八联”工作机制(8),打造城市党建工作品牌。“两新”领域,推进“两新”工委规范化运作,成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室,组建非公企业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提升全市非公党建水平。机关领域,建立机关党建责任清单,健全机关党员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打造5-10个机关党建示范点。三是实施党员教育管理提升行动。突出政治标准,严把党员“入口”;实施党员“四亮四见”行动(9),深化“先锋亮绩、积分管理”工作,推动党员发挥作用;推进“党员之家”建设,做好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关爱帮扶工作;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促进转化提升。探索“远教+全媒体”教育培训新模式,打造“智慧远教”精准化管理体系,全年摄制党员电教片6部以上,创成省市远教示范站点17个。四、着力构建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三项机制”。一是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市级层面,根据我市新出台的鼓励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要求,对比南京“创新名城”系列新政,修订完善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产业引导基金实施办法》等文件,着力提升市级人才政策竞争力。镇级层面,引导重点镇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出台人才扶持政策,从人才项目发展全过程出发,细化扶持措施。园区层面,鼓励南京大学、清华启迪等重点园区用好产业引导基金等现有优惠政策,吸收转化形成自身特有的人才政策。二是健全产才融合机制。抓领军人才队伍,优化“福地英才计划”-8-工作评价体系,强化人才项目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导向,引进30个以上产业化阶段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一批专业化创业园区运营团队。抓乡土人才队伍,落实“七个一”举措:出台一个意见,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办法;搭建一个平台,“亚夫团队工作室”;建立一个协会,“青年职业农民沙龙”;开展一次培训,选派30名“农二代”出国研修;举办一项赛事,乡土人才技能大赛;推出一批典型,乡土人才“三带”(10)名人;建立一个人才库,乡土人才信息库,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致富能手,打造一支300人左右的优秀乡土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振兴。抓青年人才队伍,继续开展青年人才创业大赛,不断做实青年人才创业载体,创建3家省级以上青年人才创业园区。三是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优化宜居环境,全面推进重点板块人才公寓建设,2018年建设人才公寓700套以上。优化金融环境,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设立1亿元南京大学产业引导基金、2亿元“人才贷”扶持资金。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市领导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推行镇级专员帮办服务制度,加强“创新创业”典型宣传,营造尊才爱才氛围,不断激发各行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五、持续打造“三能”组工干部队伍。一是“开口能讲”。依托“组工讲坛”等载体,开展“老组工讲传统,新组工讲体会”等系列活动,引导组工干部轮流上台讲理论、讲业务,谈心得、谈体会,推动组工干部能讲、肯讲。二是“提笔能写”。完善组织系统信息宣
本文标题: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3653 .html